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茶文化

增加 5,56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1-1604141015014i orig中國茶文化01.jpg|200px400px| 有框缩略图| | 中國 藝.相片來自文化[https://wwwkknews.google.comcc/search?hl=zh-TW&authuser=0&biw=1366&bih=608&tbm=isch&sa=1&ei=6MN4XKWaMM2smAXd05mgAQ&q=%E4%B8%AD%E5%9C%8B%E8%8C%B6%E8%97%9D&oq=%E4%B8%AD%E5%9C%8B%E8%8C%B6%E8%97%9D&gs_l=imgtw/culture/axzj39j.12..0j0i24l3.6800.6800..8206...0.0..0.58html 照片來自 kknews.58.1......0....2j1..gws-wiz-img.1Qx9jPd2WzU#imgrc=n7Z61n4glRQPVM: google搜尋cc]]]
'''中國茶文化'''為中國制茶、飲茶的文化。作為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其中之一,飲茶在古代[[中國]]是非常普遍的。中華茶文化不但包含物質文化層面,更包含了深厚的精神文明層次。唐代茶聖陸羽的茶經在歷史上吹響了中華茶文化的號角。從此茶的精神滲透了宮廷和社會,深入中國的詩詞、繪畫、書法、宗教、醫學。幾千年來中國不但積累了大量關於茶葉種植、生產的物質文化、更積累了豐富的有關茶的精神文化,這就是中國特有的茶文化,屬於文化學範疇。中國茶文化的內容主要為"茶"在中國精神文化中的體現,不限於「茶風俗」、「茶儀式」的範疇
茶樹原產于中國,自古以來,一向為世界所公認。中國古書《[[爾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樹,現今的資料表明,全國有10個省區198處發現野生大茶樹,其中[[雲南]]的一株,樹齡已達1700年左右,僅是云南省內樹干直徑在一米以上的就有10多株。有的地區,甚至野生茶樹群落大至數千畝。<ref>[http://www.epochtimes.com/b5/9/8/22/n2632588.htm 中國茶文化簡史]</ref>
所以自古至今,我國已發現的野生大茶樹,時間之早,樹體之大,數量之多,分布之廣,性狀之異,堪稱世界之最。中國的飲茶歷史最久遠,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飲茶習慣、种植茶葉的習慣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過去的,所以中國無愧是茶和茶文化的祖國。
中國的茶文化在歷代几經變遷,對歷史的生疏導致今天許多人不知古人如何飲茶,而且不知道不同朝代的古人飲茶方式也大有不同。現在我簡述一下中國歷代茶文化的發展變遷。首先要知道茶在古代又有「茗」、「荼」等別名,否則可能讀不懂古籍里對茶的描述。
==中國茶葉起源==
===上古時期===
很久很久以前,在中華民族上古時期,華夏民族的始祖神農通過嘗百草為老百姓尋找治病解毒的良藥。後來他發現一些植物的葉子煮好的水,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腦,便將它們作為一種藥材。——《神農食經》"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這是有關中國茶葉起源最早的記載。<ref>[https://kknews.cc/zh-tw/culture/axzj39j.html 圖文看懂中國茶文化歷史發展淵源!]</ref>
唐代陸羽根據這段記載,在其精心整理的《茶經》中,提出「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
認為中國飲茶的歷史最早起源於上古時期神農氏時代。
自此,在中華大地上開啟了人類文明史上一段重要的文明與禮儀——茶文化。
晉·常璩的《華陽國志·巴志》記載:「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茶蜜皆納貢之。」這一記載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紂時,巴國就已經以茶與其他珍貴產品納貢與周武王了。
據西漢王褒《僮約》記載:「烹荼盡具」,「武陽買荼」,已經明確證實,在秦漢時期,我們的先民已經很熟練地烹煮茶葉,並且從事茶葉的販運。
而到了三國、兩晉時期,茶葉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組成部分,《三國志·吳書·韋曜傳》有"密賜荼荈以代酒"的記載,記錄了東吳君主孫皓「以茶代酒」(招待賓客)。
至於南北朝,越來越多的歷史記載,證明那時候飲茶在文人士大夫、普通百姓中間非常流行。比如南朝宋劉義慶《世語新說·輕詆第二十六》記:"褚太傅初渡江。……刺左右多與茗汁"。比如《宋錄》:"新安王子鸞,豫章王子尚詣曇濟道人於八公山,道人設茶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茶茗。
到隋唐時期,中國古代經濟文化發展的頂峰,飲茶更加深入人們生活,無論王公朝士、三教九流、士農工商,無不飲茶。不僅中原廣大地區飲茶,而且邊疆少數民族地區也飲茶。甚至出現了茶水鋪,而且"自鄒、齊、泡、隸,漸至京邑城市,多開店鋪,煎茶買之。不問道俗,投錢取飲。"已經出現了茶館。
根據《茶經》記載,唐代已經出現名茶計有50餘種。
===茶文化自宋代開始發展到頂峰===
自宋代開始,茶已經成為人們開門七件事之一——柴米油鹽醬醋茶。當時"鬥茶"之風盛行,也促進了各產茶地不斷創造出新的名茶,全國範圍內出產名茶200多種,其中,皇家的貢茶最具有代表性。北宋王朝初立,宋帝設立茶局,派重臣督造皇家御茶,龍鳳茶、京鋌、石乳、的乳、白乳、龍團勝雪、白茶、貢新銙、試新銙、北苑先春等40餘種。
毫不誇張地講,茶文化自宋代開始發展到頂峰。
===元、明、清茶文化的發展創新===
元代,茶學和茶文化進一步發展創新,據《元史·食貨志》記載,元代有專門的經營茶的商戶——茶戶,國家設有專門管理茶的機構——榷茶都轉運司等,商販銷運茶時要購買憑證——茶引,零售茶要有照帖——茶由。元代已開始出現散茶。餅茶主要為皇室宮廷所用,民間則以散茶為主。
明代,在散茶基礎上,出現了芽茶和葉茶。茶葉的生產加工技術得到進一步提升,黃茶、黑茶和花茶的工藝相繼形成。明代人在飲茶中,已經有意識地追求一種自然美和環境美。當時對飲茶的人數有"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名施茶"之說,對於自然環境,則最好在清靜的山林、儉樸的柴房、清溪、松濤,無喧鬧嘈雜之聲。明代興起的飲茶沖瀹法,是基於散茶的興起,散茶容易沖泡,沖飲方便,而且芽葉完整,大大增強了飲茶時的觀賞效果。沖泡法的改進,也促進了茶具的興盛。
明末清初,茶葉生產製作技術日益成熟,茶葉開始走出國門征服全世界,茶葉的出口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國際貿易。中國茶風靡世界,獨步世界茶市,當時出口茶葉的只有中國,工藝以烘青和炒青為主,製作了烏龍茶、紅茶、黑茶、花茶、綠茶、白茶。在國內,茶館作為平民飲茶場所,發展迅速,在清代達到鼎盛時期。尤其茶館與曲藝的結合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獨有的風景線。
中國茶葉發展歷史,見證了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文明的發展史。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250">
'''中國茶文化'''為中國制茶、飲茶的文化。作為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其中之一,飲茶在古代中國是非常普遍的。中華茶文化不但包含物質文化層面,更包含了深厚的精神文明層次。唐代茶聖陸羽的茶經在歷史上吹響了中華茶文化的號角。從此茶的精神滲透了宮廷和社會,深入中國的詩詞、繪畫、書法、宗教、醫學。幾千年來中國不但積累了大量關於茶葉種植、生產的物質文化、更積累了豐富的有關茶的精神文化,這就是中國特有的茶文化,屬於文化學範疇。
中國茶文化的內容主要為"茶"在中國精神文化中的體現,不限於「茶風俗」、「茶儀式」的範疇</gallery> 
==茶與藝術==
茶,產自崇高的山,吸收天地靈氣,配上清潔的流泉。所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古人的一杯茶包含中國文人、哲人深愛的天、地、山、水,仁、智。
''' === 茶和文學'''===
中國關於茶的文學作品汗牛充棟,僅古詩詞一項,總數在2000首以上。文人品茗之時,一旦興致來了,必定會對此情此景吟詠一番,以遣情懷。
目前能看到最早關於茶的文學作品是杜育的《荈賦》。
中唐時期的著名詩人 [[ 白居易 ]] ,其2800部詩歌作品中,與茶有關的共有60首。而他本人也喜愛品茶,一天到晚茶不離口,在其所作的《睡後茶興憶楊同州》一詩中便寫下了「白瓷甌甚潔,紅爐炭方熾。沫下麴塵香,花浮魚眼沸」的佳句。
唐代詩人盧仝所作《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膾炙人口,歷久不衰「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北宋 [[ 范仲淹 ]] 作《鬥茶歌》描繪了茶文化在當時的盛行。
北宋· [[ 蘇軾 ]] 《汲江煎茶》描寫詩人在月明之夜親自用大瓢汲取活江水烹茶的情景:「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汲深清;大瓢貯月歸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枯腸未易禁三椀,臥聽山城長短更。」
關於茶的散文、小品文、書信等很多,著名的有:
* [[ 柳宗元 ]] 《為武中丞謝賜新茶表》* * [[ 劉禹錫 ]] 《代武中丞謝新茶表》* * 呂溫《三月三日花宴序》* * 皮日休《茶中雜詠序》* * 蘇東坡《葉嘉傳》* * 唐庚《鬥茶記》* * 張岱《閩老子茶》* * 張岱《陽和泉》* * 張潮《中冷泉記》
其中《中冷泉記》以南京揚子江金山寺,有「天下第一泉」之稱的中冷泉為題材生動地描寫了自古到金山寺吸中冷的僧侶、道士胸中皆帶仙氣。
張潮跟隨道人答乘夜行船,兩天後到了閏州。午夜,小舟直奔郭璞墓,在江心石堆中,有一個黑洞洞的石窟,道人大喊「這就是中冷窟!」
 
'''茶和書法'''
以茶為題材的書法作品稱為茶帖,著名的茶帖有唐懷素《苦筍帖》,宋蘇東坡《啜茶帖》、《季常帖》、《新歲展慶帖》,宋蔡襄《精茶帖》 、《天際烏雲帖》,宋米芾《笤溪帖》,宋趙令疇《賜茶帖》、清金農《玉川子嗜茶帖》等。
''' === 茶和畫'''===
茶也是中國畫中常見的素材,著名的茶畫有很多,例如
 唐閻立本 《蕭翼賺蘭亭圖》是根據唐何延之《蘭亭記》所作。描繪唐太宗御史蕭翼從王羲之第七代傳人的第子袁辯才的手中將「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騙取到手獻給唐太宗的故事,畫的是蕭翼和袁辯才在喝茶,蕭翼洋洋得意,老和尚辯才張口結舌,失神落魄,人物表情刻畫入微。<ref>中國茶文化簡史
明文徵明 《惠山茶會圖》描繪文徵明和幾位詩友在有「天下第二泉」之稱的無錫惠山泉品茗。二人在茶亭泉井邊席地而坐,文徵明展卷頌詩,友人在聆聽;古松下一茶童備茶,茶灶正煮井水,茶几上放著各種茶具。中國文人至愛的高山、流泉、古松、友誼,盡在以茶會友中。
還有唐周昉《調琴啜茗圖》,唐人《宮樂圖》,北宋徽宗《文會圖》,元趙元《陸羽品茶圖》,元趙孟頫《鬥茶圖》與《茶榜》,元倪雲林《龍門茶屋圖》,元顏輝《煮茶圖》,元胡廷 《松下烹茶圖》,元錢選《盧同煮茶圖》、《品茶圖》,明丁雲鵬《玉川烹茶圖》,明唐寅《事茗圖》、《盧同煎煮茶》,清胡錫珪《洗硯烹茶圖卷》,清高鳳翰《天池試茶圖》,清高翔《煎茶圖》等。
 
 
==視頻==
{{#iDisplay:x0335my2giz|640|400|qq}}
==參考文獻==
[http://www.epochtimes.com/b5/9/8/22/n2632588.htm 中國茶文化簡史]
[https://www.chiculture.net/index.php?file=topic_description&old_id=0908 茶與茶文化]
==外部連結== *[https://www.chiculture.net/index.php?file=topic_description&old_id=0908 茶與茶文化] *[http://jameshung2010.pixnet.net/blog/post/36349341-%E2%80%BB%E3%80%90%E8%8C%B6%E8%97%9D%C2%B7%E8%8C%B6%E9%81%93%C2%B7%E8%8C%B6%E6%96%87%E5%8C%96%E3%80%91 茶藝·茶道·茶文化]   == 參考資料 == {{Reflist}}
15,85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