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南岳衡山

增加 2,01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unreferenced|time=2019-12-21T04:45:38+00:00}}
<p style="text-indent:2em;">'''衡山'''(Mount Heng),又名南岳、寿岳、南山,为中国"五岳"之一,位于中国湖南省中部偏东南部,绵亘于衡阳、湘潭两盆地间,,主体部分位于衡阳市南岳区、衡山县和衡阳县东部。衡山的命名,据战国时期《甘石星经》记载,因其位于星座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变应玑衡","铨德钧物",犹如衡器,可称天地,故名衡山。
[[File:南岳衡山1.jpg|缩略图|右|45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p style="text-indent:2em;">'''山体组成'''
<p style="text-indent:2em;">衡山以一块大花岗岩岩石为基础,由于表层沉积遭到冲刷和强烈剥蚀, 花岗岩有较大面积的出露。岩内穿插有伟晶花岗岩,石英岩脉很多,宽狭变化较大,宽的可达40厘米,这些岩脉对于花岗岩的风化有加速作用。基岩的上覆红壤中含有大量石英沙粒,证明是由花岗岩风化来的。包围在花岗岩外围的岩石分3类,志留奥陶纪紫色页岩及砾状石英岩,泥盆纪沙岩及页岩,第三纪红色砂岩及页岩。以性质而论,砾状石英岩最硬,紫色页岩最软,在同期岩层上表现为不同之地形。由于气象气候的关系,流水、风、热等风化、剥蚀作用,形成了现代衡山的奇特景观。<ref>[http://www.likefar.com/scene/4898/ 湖南南岳衡山旅游景点介绍] , 远方网 2011年07月22日</ref>
<p style="text-indent:2em;">衡山岩体东北部为第一次侵入的斑状二长花岗岩,岩体西南部为第二次侵入的白石峰二云母花岗岩。前者分布于南岳镇一祝融峰一线的东侧,出露面积217平方千米,同位素年龄值12318.7万年,属燕山早期侵入体。按其岩性、岩石结构及出露部位,可划为两个岩性带即祝融峰一带的片麻状斑状二长花岗岩和斑状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另有少量的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后者分布于望峰一白石峰的西侧,出露面积为233平方千米,同位素年龄值8012.1万年,属燕山早期第二次侵入体。岩体东侧与斑状二长花岗岩体呈侵入接触,接触面清楚,倾角25°一80°,岩体南侧、西侧与冷家溪群接触,形成混合岩带。岩体可分为二部分,主体部分的二云母花岗岩,边缘部分的混合岩带宽岩石暗灰色、灰色、灰白色,多具片状、片麻状构造,出产钾长石、钠长石、高岭土。
[[File:南岳衡山1.jpg|缩略图|右|45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p style="text-indent:2em;">'''山体演化'''
<p style="text-indent:2em;">白垩纪末,造山运动复起(第二幕),衡山花岗岩可能就是在这个时期侵入。今衡山以这一部分为主体,现裸露面积较广,北到三座桥、南到乌石铺、西到国清神王山、东延至茶陵边境,面积约15000平方千米。这块侵入体,使白奎纪末以前的地层大受捣乱,地面隆起,成为育隆山地。这就是衡山的前身,那时横跨湘江两岸(湘江那时还不存在),面积广、山势伟雄。高山经不起长期侵蚀,从白至纪末到第三纪初,已被侵蚀为准平原,并且地盘稍稍下降,成为一个大内陆湖。第三纪初期的红色岩系便沉积在这湖泊里。初期的衡山从此不见,但并没有消灭。到第三纪末由喜山运动引起衡阳运动时花岗岩发生断层隆起。从樟木市经过南岳市到福田铺之间的冲断层,大约此时发生无疑。
[[File:南岳衡山2.jpg|缩略图|右|45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p style="text-indent:2em;">第四纪以来,衡山山体仍在不断上升,使其山势更加雄伟。衡山花岗岩体在亚热带气候的长期影响下,逐渐形成厚层花岗岩红色风化壳。
<p style="text-indent:2em;">登祝融峰向西北望,见后山景致与前山大相径庭,后山的主要特征为单面山。后山花岗岩的外围,被水成岩层所包围,向外倾斜为50°-60°,发育成单面山与猪背山。后山的水成岩砾系包括红色岩系的砂砾岩、砂岩和页岩,志留奥陶纪的石英岩和千枚岩等,多成单面山,因为,他们抗风化力较弱(石英则较强,各地互有差别)。
[[File:南岳衡山3.jpg|缩略图|右|45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气候特征===
<p style="text-indent:2em;">'''气温'''
<p style="text-indent:2em;">衡山是湘中地势最高之处,且降水丰沛,前后山河流常年水流主要靠雨水补给,特点是水量丰富,夏汛冬干的季风型山地河流。水情变化较剧,季节变化大,尤以梅雨期洪水最大;冬季河流枯落,靠地下水补给,出现低水位现象。4-7月为涨水阶段,山顶7-8月降雨少、蒸发小,相对成为低水期,并不是低水位,低水位出现在12-1月。区内气候温暖,相对湿度大,降水大于蒸发。由于坡徒分化强,加上地面风化较强,植被较好,雨水下渗力强,地下水丰富。由于风化、构造作用,节理裂隙发育,地下水顺隙流动,泉水口很多。
[[File:南岳衡山4.jpg|缩略图|右|45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主要山峰==
===祝融峰===
===岳麓山===
<p style="text-indent:2em;">岳麓山是南岳72峰之尾峰,海拔300.8米,融中国古文化精华的儒、佛、道为一体,包容了历史上思想巨子、高僧老道、骚人墨客共同开拓的岳麓山文化内涵。山下有被列入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的岳麓书院。山腰有被称为"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的古麓山寺。古麓山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湖南省佛教的发源地和中心。
[[File:南岳衡山5.jpg|缩略图|右|45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
<p style="text-indent:2em;">"南岳"是国土治域内南方的大山,在历史上或是"四岳"之一,或是后之"五岳"之一,同其他三岳或四岳一起,最初是古代政治地理的范畴,是中原民族以其视角确定的政治国土边界气。
[[File:南岳衡山6.jpg|缩略图|右|45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轶闻传说==
===火神祝融===
<p style="text-indent:2em;">祝融在衡山上活到一百多岁才死去。百姓把他埋在衡山的一个山峰上,并把这个山峰命名赤帝峰。他住过的最高峰,大家就一直叫做祝融峰。在祝融峰顶上,百姓们修建了一座祝融殿,尊他为南岳圣帝,永远纪念着他的功德。
[[File:南岳衡山7.jpg|缩略图|右|45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南岳夫人===
<p style="text-indent:2em;">魏夫人,名华存,字贤安,山东任城(今微县)人,生于魏嘉平三年(251年),是晋代司徒魏舒之女。华存幼而好道,爱读老庄,志慕神仙,常服胡麻散、茯芩丸,吐纳气液,经数年修炼,终成著名女道士。年轻时被强嫁与南阳刘文为妻,生有二子。刘文去世后,又遇中原战乱,于是携二子南渡避乱。二子既立,遂于江西抚州冥修斋静,整理《黄庭经》,疏义多部上清真经。于晋成帝咸和九年(334年)仙逝,世寿八十三岁,被道家尊为上清派第一代宗师。传说她从江西抚州乘云飞至衡山,化云为石,此石至今仍伫立于集贤峰下黄庭观旁。魏夫人被后世称为"衡山夫人"。
===佛教文化===
<p style="text-indent:2em;">佛教文化进入南岳比道家约迟200多年,最早到达南岳的惠海、希遁,是在梁天监年(502~519年)间,随后慧思则于陈光·大二年(568)来岳。慧思传弟子智,以后传至章安灌顶,法华天宫,荆溪湛然,形成天台宗(亦名法华宗)。南岳慧思,被尊为天台三祖,智为四祖。此宗学说,远传日本,流布甚广。南禅六祖惠能,则于广东曹溪传法,衍为来南岳的佛家最重要宗派。惠能传法两支:一称南岳;一称青原。南岳代表人物为南禅七祖怀让,住南岳般若寺(今福严寺),开宗受徒,传马祖道一后再先后传承,开成沩仰、监济两宗。青原代表行思,行思传南岳石头希迁。希迁住南岳南台寺,辗转传法药山、云岩、洞山、曹山而成曹洞宗。另传文偃、文益,则分别形成云门、法眼宗。南岳怀让两宗(沩仰、临济),青原行思(石头之师)三宗(曹洞、云门、法眼)合为五宗,佛教史上称之为"一花五叶"。以后,监济六世孙石霜园禅师,又分杨歧、黄龙,故亦称"五叶七宗"。以南岳为中心,禅宗传承弟子遍天下,远至日本、朝鲜。禅宗文化实为南岳佛教文化文体。其后净土宗承远、日晤、法照,律宗惠开,华严宗惟劲等陆续南来,佛法更宏,佛家文化更盛。王夫之《南岳赋》有"其蠖伏而鸾举也,盖不给于更数。光参帝网,威震毒鼓。位栋君臣,更兼宾主。俨华藏之庄严,尚何论于双树。"就是写的南岳佛家发展的盛况。僧徒中不少人隐居("蠖伏")南岳,一旦法动帝王,贵为国师(鸾举),位极公卿,影响天下。自南北朝至唐代,南岳惠海、慧思、智、大善、法照、惠成、大明(惠开)等18僧人,被誉为南岳18高僧。他辈如慧思、智法照诸僧,先后分别当上了梁、隋、唐几代帝王的国师,备受崇信。不少僧人,受帝王封谥:如慧思谥园慧妙胜禅师;怀让谥大慧禅师、观音大师;道一谥大寂禅师;希迁谥无际禅师;唯劲谥宝闻大师等。朝廷大吏,墨客诗人,与南岳僧人交往,赋诗论道,历代不绝,唐朝尤盛。<ref>[http://www.nyhbfyxh.com/ 衡山烧香拜佛] , 360搜索 2019年9月5日</ref>
<p style="text-indent:2em;">李泌隐居南岳时,因食懒残煨芋而位至宰相的神话传说至今。宰相齐映、赵憬,尚书曹王皋、裴胃,侍郎令狐垣等均与大明和尚为师友。柳宗元则为大明和尚、弥陀和尚、般舟和尚、法证和尚及希操和尚等人作碑铭。而唐代诗人温庭筠、刘禹锡、吕温、裴说、刘昭禹、任华、刘长卿,宋代黄庭坚、陶谷、张孝祥、赵逢、许仲宣,明代罗洪先、顾、谭元春均有诗赠南岳僧或寺。宋代朱熹、张栻,明代湛甘泉、王阳明、罗洗先、邹东廊诸家的理学,亦在不少地方融合了玄学与佛学宗旨及其经论。湛甘泉的《心性图说》与《息存箴》,尤为明显。南岳禅宗主张"顿悟",所谓"心即是佛。"而摒弃苦行潜修与经院式烦琐哲学的作法。所以禅宗的主张极容易为人所接受、修持,而使整个宗派得以发扬光大,教徒遍天下。监济、曹洞两宗且有所谓"临济临天下,曹洞曹半天"之称。清末日本僧人梅晓曾向南台寺赠《大藏经》一部,梅晓即系曹洞42世宗徒。《南岳赋》所谓"金碧璀璨,安堵穹崇。比岫联香,接宇闻钟。花雨成蹊,白云在封。"可以想到历史上南岳僧寺建筑的那种崇楼叠阁,富丽堂皇。而它们的建筑艺术与绮丽的山川相结合,也同样熔入南岳所特有的文化里。据李元度《南岳志》资料,南岳历代僧寺约有150座,比道观有五、六倍,可见其盛。几经战乱,南岳寺庙至今尚存12处,目前对外开放的有祝圣、福严、南台、上封、藏经殿等5处,且曾先后举行开光法会和传戒盛会、学术研讨会,规模盛大,活动频繁。
<p style="text-indent:2em;">汉至魏晋,道家一热衷于是炼内丹,即今所谓气功。烧丹炼汞为外丹,即药物,为古代化学。今南岳紫盖峰下弥陀寺废址右侧的巨石上刻有《还丹赋》,该赋对炼丹之道作了许多阐述,即系魏晋时期道家的手笔。道家南来,炼丹技术及其药学固然深有影响,但道家思想、文化,在人们中影响却更深。后于皮、王两道士来南岳的所谓"九仙",即在此注《道德经》,传播《黄庭内景经》、《太上宝文》及《五岳真形图》,使道家玄学与神仙之说,深入人心。而符录谶讳之学与南楚原有的巫贶之术相融合,在南岳一带行道设教,一直未绝,庙会、赛神之风至今犹存。至于神祠道庙之盛,更于此始。他们术动帝王,道干卿相,更无论信士满民间了。唐初,因司马承祯言,遂于五岳各建真君祠,南岳神则封为司天王,遣官奉祀。这就是道家的神通。据李元度《南岳志》资料,南岳道观,自晋初即有栖真观、南岳观,以后各代多有兴建,唐代最盛,多至28所。红墙碧瓦,绿树浓荫,名山小筑,风物极佳。道观多,道徒也多。
[[File:南岳衡山8.jpg|缩略图|右|45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p style="text-indent:2em;">南岳历史上最著名的道士,在南北朝期间有徐灵期、邓郁之、张昙要等。在唐代,道士司马祯及其弟子薛季昌、王仙峤与后来的邓紫阳等人被封为天师。司马承祯被赐号白云先生。其后,道士张太虚又被赐号元和先生。道士刘元靖赐号广成先生并敕授银青光禄大夫,充崇元馆大学士,加紫绶,铸印置吏,是南岳第一个实授三品职官的道士。优诏频颁,大吏踵至,道流势力因官家的支持而日益兴盛,唐时已达到了顶点。而道家文化也就更相应地渗入到各个领域。此时,文人与道家往来唱和,也构成南岳道教文化的一大特点。旧志载,唐守诗人、名士与道家有交往的颇多。如唐德宰相李泌,早年隐居南岳时曾师事道士张太虚,唐敬宗时吏部侍郎赵橹则为刘元靖撰《广成先生传》,太子少傅卢又撰《广成先生石室铭》。韩愈则为南岳道士轩辕弥明《石鼎联句诗》作序。唐诗人储光羲、崔涂、张乔、鲍溶、李群玉、王元等诗人均有诗寄南岳道人或道观。而道士中不少文化教养较高,玄学修养较深的人,亦纷纷著书立说,如南北朝刘宋时徐灵期即著有《衡山记》,是第一部纪述南岳的专著。
===福寿文化===
<p style="text-indent:2em;">衡山衡山寿文化源远流长,《星经》载:衡山衡山对应星宿28宿之轸星,轸星主管人间苍生寿命,衡山故名寿岳。宋徽宗在衡山御题寿岳巨型石刻,现仍存于衡山金简峰皇帝岩。康熙皇帝亲撰的《重修衡山庙碑记》首句即为:衡山为天南巨镇,上应北斗玉衡,也名寿岳,再度御定衡山为寿岳。历代史志也常以比寿之山、主寿之山等称历代衡山。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表达美好的祝愿,所谓"寿比南山",原来是出自于《诗经·小雅》,"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比喻人的寿命像南山那样久,"寿比南山"中的南山指的就是衡山。<ref>[https://www.360kuai.com/pc/9397e3dee7d639739?cota=3&kuai_so=1&sign=360_7bc3b157&refer_scene=so_55 湖南攻略南岳衡山,一个神奇的地方,可堪称一绝!] , 快资讯 2019-06-17</ref>
<p style="text-indent:2em;">南岳是中国五岳之寿山,历来为祈福、求寿之圣地,福寿文化源远流长。人类人文始祖、南岳主神祝融氏生息于南岳衡山,是主管人间福、禄、寿之神。关于南岳为寿岳的历史记载颇丰,《春秋元命苞》、《开元占经》、《春秋感精符》、《费直周易》、《唐书天文志》等许多古代典籍,都有南岳称为寿岳的记载。《辞源》即释"寿岳"为南岳。自汉代起,南岳即有"寿岳"之称。汉之《星经》载:南岳衡山对应星度28宿之轸星,轸星主管人间苍生之寿命,故南岳又称"寿岳"。南岳福严寺有一幅名联:"福严为南山第一古刹,般若是老祖不二法门"。故说明南山即南岳衡山。"寿比南山"即为"寿比南岳衡山"。自宋徽宗在南岳金简峰留下"寿岳"石刻后,"寿岳"之名更著称于世。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御制重修南岳庙碑记》第一句便是:"南岳为天南巨镇,上应北斗玉衡,变名寿岳。至灵长于禄位,锦福祚于子孙,载在星位,由来尚己"。雍正十年(1723年)上谕"南岳为皇上主寿之山"。唐代诗仙李白诗云:"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南极老人星"即寿星。
<p style="text-indent:2em;">衡山半山亭附近有一所"蒋宋官邸"的老别墅,是国民政府时期湖南省主席何键所建,故又名何公馆。一九三0至一九四四年间,蒋介石八上南岳,五次与夫人宋美龄居住于此。在屋后的参天古木之中,隐藏着一个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衡山指挥所"神秘堡垒。沿着数十级台阶深入,身处一个二十平方米的地下密室,室内可容数十人,排水、通风、照明设施良好,当年蒋宋二人及国民党高级将领在此抵御日军的空袭和指挥抗战。尘封六十多年后,地下密室才被后人发现清出。台湾最高军事指挥中心还继沿用"衡山指挥所"的名称。
[[File:南岳衡山9.jpg|缩略图|右|45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名人诗记===
<p style="text-indent:2em;">'''李白'''
26,3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