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李惕碚

增加 33 位元組, 4 年前
增加內部連結
<big><ref>[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3/7co4k4a1gra9as6.html 名人简历] </ref></big>
高能天体物理学家 1939年6月生于[[重庆]]北碚,籍贯[[湖南]]攸县。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97年当选为 [[ 中国科学院 ]] 院士。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教授。曾任“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天体高能辐射的空间观测与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在 [[ 宇宙线 ]] 和高能天体物理实验研究与数据分析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在国内倡议和组织开拓了高能天体物理的实验研究。提出了 [[ 银河 系g 系]]g 射线源的统计模型并获国际共识。建立了寻找超高能天体的计算公式,已成为宇宙线和高能天体物理数据分析的一个标准方法。建立了对象重建的直接解调方法和研究快速变化现象的时域谱方法,获得日益广泛的应用。
<br>
== 教育背景 ==
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 工作经历 ==
* 1964-1978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 1980年5月-1982年6月,英国Durham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 1997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 2001年9月-12月, [[ 日本 ]][[ 名古屋 ]] 大学客座教授。
* 教学经历:
* 2003秋季学期,清华大学,大学本科“新生研讨课”。
== 科研成果 ==
在高能物理和天体物理两个学科及其交叉领域,在实验观测、数据分析和理论模型研究三方面都有工作经验和重要成果。<br>
(1)从1963年开始,参加 [[ 云南 ]] 高山站大云雾室系统的安装及调试,并在云南高山站进行了多年宇宙线研究,负责大云室机电系统和高山宇宙线电磁簇射研究项目及重质量粒子事例的数据分析。<br>
(2)从70年代开始倡议并组织开展了中国宇宙线天体物理和高能天体物理的实验研究,领导建设高能天体物理实验室,主持研制球载大型硬X射线望远镜并进行对天体高能辐射的空间观测,在世界上首次用准直调制望远镜实现了对硬X射线天体的高精度成像。<br>
(3)80年代初建立了银河gamma射线的统计模型,首次给出对宇宙线与星际介质作用产生高能gamma射线的定量估计,指出欧洲gamma天文卫星COS-B数据分析方法中的错误,并明确断定2CG星表上的gamma射线源约有一半并非真实的分立源,而是星际分子云。经过多年争论后,这一模型及其结论的正确性被空间和地面观测证实。<br>
(4)在发展数据分析方法中取得重要成果:为解决稀有事例的准确处理问题建立了置信分布方法;指出高能天文中通行数据分析方法的错误,和马宇倩合作建立了估计对象-背景观测结果统计显著性的正确方法,被称为李-马准则,已在宇宙线和高能天体实验研究中广泛应用;同吴枚合作建立了对象重建的直接解调方法,显著提高了对低信噪比、低统计和低分辨数据解调及成像的灵敏度和分辨能力;建立了在时域上进行时间分析的一套算法。<br>
(5)在建设高能天体物理数据库及分析系统的基础上,在数据分析和天体高能辐射模型研究中取得一批重要成果,如首次获得天鹅座X-3的高能gamma射线像,首次揭示 [[ 黑洞 ]] 双星高频时变特征,发现gamma射线暴参量的长期变化现象,建立了gamma射线暴的等离子体放电模型等。<br>
(6)任中国(973)基础科学前沿项目“天体高能辐射的空间观测与研究”首席科学家,并获得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的支持。该项目将建造一台世界最高灵敏度和最高分辨本领的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实现人类历史上首次硬X射线成像巡天和对活动星系核、黑洞双星等高能天体的高灵敏度定向观测,发现一批新天体和天体高能辐射新现象,推进人类对天体极端物理条件下高能过程的了解。<br>
* 1987年,高山宇宙线核作用中次级粒子的特性及3200米高山宇宙线粒子形态学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 1988年,球载硬X射线望远镜及其对蟹状星云脉冲星的观测,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1年,对象重建的直接解调方法中国物理学会 [[ 王淦昌 ]] 物理奖。
==学术成就及著作==
13,39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