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吉首市

增加 23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吉首市 '''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首府,位于 [[ 湖南省 ]] 西部, [[ 武陵山 ]] 脉东麓,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中心,是 [[ 贵阳 ]] [[ 重庆 ]] [[ 宜昌 ]] [[ 长沙 ]] [[ 州500 州]]500 公里半径内的城市网络中心点,东面是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西面是重庆城乡一体化试验区,具有肩挑南北、承接东西的区位优势。自古商贾云集,贸易兴盛,被誉为武陵山区的一颗明珠<ref>[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4110955 【志书推介】《吉首市志(1989-2005)》],澎湃新闻,2019-08-12</ref>。
==吉首含义==
==名称演变==
早在距今6800多年前的高庙文化时期,吉首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春秋 [[ 战国 ]] 时期,人类活动频繁。
秦时,市域属黔中郡。
汉时,属 [[ 武陵郡 ]] 沅陵县地。
[[ 三国 ]] 时,武陵郡属荆州,先后分属蜀汉和 [[ 东吴 ]]
晋时,武陵郡属荆州。
[[ 南朝 ]] (宋、齐)时,隶郢州武陵郡。
梁代,析 [[ 沅陵县 ]] ,建夜郎郡。
陈袭梁制,隋废夜郎郡,置静人县。不久废县,市域先后属辰州和沅陵郡。
唐时,黔中观察使管15州,其中辰州辖泸溪、沅陵、麻阳、溆浦和 [[ 辰溪县 ]] ,市境属泸溪县地。
五代十国时,同唐。宋时,市域属 [[ 泸溪县 ]] ,熙宁三年(1070年),置镇溪寨(今吉首城区),为军事防地。
元时,属辰州路泸溪县地。明洪武初年,境内设巡检司。明洪武三十年二月(1397午),泸溪上五都分为十六里,置镇溪军民千户所,所属辰州卫。
[[ 康熙 ]] 四十三年(1704年),撤镇溪军民千户所,设乾州厅,治乾州,隶属辰沅永靖道。
嘉庆二年(1797),乾州厅升为直隶厅。
1912年,废厅,设乾县。因与 [[ 陕西省 ]] 乾县同名,民国2年4月,乾县改名乾城县,隶属辰沅道,县治仍为乾州。 [[ 国27 国]]27 年4月至28年5月,湘西绥靖公署绥署设在乾州。
1949年11月5日,乾城县和平解放,隶属沅陵专区。
1952年8月,隶属湘西苗族自治区。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内务部于1953年2月25日批准,同年4月1日,乾城县改名吉首县,县政府驻地所里按苗语称为吉首。
1955年3月至1957年9月,吉首县隶属湘西苗族自治州;从1957年9月20日起,隶属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吉首为州府驻地。
1980年11月至1982年11月,州革委会将吉首镇从吉首县析置为县级镇。经 [[ 国务院 ]] 于1982年8月3日批准,同年11月30日,州政府撤销吉首县,设立吉首市,市辖地不变(吉首镇复归,划为三个街道)。
==行政区划==
2017年,吉首市下辖6个街道、5个镇、1个乡。吉首市人民政府驻 [[ 乾州街道 ]]
==位置境域==
吉首市位于 [[ 湖南省 ]] 西部、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南部;319国道、209国道、229省道与 [[ 枝柳铁路 ]] 交汇处。市境东南部与 [[ 泸溪县 ]] 、西北部与 [[ 花垣县 ]] 、西南部与 [[ 凤凰县 ]] 、北部与 [[ 保靖县 ]] [[ 古丈县 ]] 毗邻。地理坐标:北纬28°08′~28°29′、东经109°30′~110°04′之间。东西跨度55.9千米,南北跨度37.3千米,总面积1078.3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市境地质构造处于全国东部 [[ 新华夏系构造 ]] 第三个一级隆起带的南西段,西部为 [[ 武陵山 ]] 二级隆起带的南段,东南部为 [[ 沅麻盆地 ]] 二级沉降带的西缘,呈北北东——北东向展布,由一系列皱褶和断层组成。
吉首市境地貌以中低山和低山地貌为主,面积占全市面积的80%,西北高,东南低,呈中山、中低山和低山三级梯降,西北部和东南部地势高差824米。山脉呈带状平行排列,西部、西北部为中山,高峰重峦,山大坡陡,悬崖峭壁,山脉北东、北北东走向。西南部为低山,山脉北东、北北东走向。东部、东南部为红岩低山,山峰丛丛,岭峪交错。中部为较开阔的盆地,平、丘、岗地貌发育。吉首城区地貌属于低山、丘、岗、平地区,地势较平坦,四周山坡平缓。 [[ 乾州 ]] 地势较开阔平坦,呈盆地状,四周为低山、岗、丘。市境岩溶地貌发育,溶沟、漏斗、落水洞等岩洞形态典型,发现的较大溶洞有69个,其中查明基本情况的有56个,总长18578米、平均宽11.5米、平均高9.5米,总面积18.58万平方米,可利用面积13.92万平方米。
==气候环境==
吉首市属中 [[ 亚热带 ]] 季风湿润性气候,兼具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暖夏凉,春秋温和,冬长秋短,夏季40℃以上的气温极少出现。年平均温度17.3℃。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9.2℃;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5.2℃。年降水日131天,降水量1446.8毫米。年日照时数1429.6小时,无霜期326天。
==水文特征==
2013年,吉首市境溪河纵横,有大小溪河81条,总长550千米,较大的河流6条,其中4条流入 [[ 峒河 ]] (武水上游),2条流入武水。主要河流有峒河、 [[ 沱江 ]] [[ 万溶江 ]] 、司马河、丹青河、 [[ 洽比河 ]] ,其中峒河是境内最大的河流,发源于 [[ 花垣县 ]] 南部,长69千米,市境段长60千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2016年末,吉首市耕地面积10940公顷。全市建设占用耕地34公顷,基本农田稳定在9667公顷。
====野生动物====
属国家一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 [[ 金雕 ]] 、白颈长尾雉2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有 [[ 猕猴 ]] [[ 穿山甲 ]] 、大鲵、小灵猫、锦鸡、虎纹蛙及猛禽类共28种;属省三级保护的有银星竹鼠、 [[ 猪獾 ]] 、扫尾豪猪、鼬獾、黄鼬、青鼠、小麂、环颈雉、 [[ 红嘴相思鸟 ]] 、野猪、灰鼯鼠、尖吻蝮、银环蛇、眼镜蛇、五锦蛇、滑鼠蛇、中华大蟾蜍、棘胸蛙、画眉、 [[ 啄木鸟 ]] 、华南兔等41种。猕猴、小灵猫主要分布在社塘坡、寨阳、矮寨等乡镇,金雕主要分布在 [[ 社塘坡乡 ]] 齐心村,其余种类分布较广泛。
====野生植物====
吉首市境内有野生植物有木本植物73科336种。主要优势树种有樟、壳斗、 [[ 木兰 ]] 、金缕梅、桃金娘等28科205种,其中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有珙桐、 [[ 银杏 ]] [[ 苏铁 ]] 、红豆杉、柏栎树5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有榉木、翠柏、 [[ 金钱松 ]] 、红毛椿、青檀、樟树、闽楠、楠木、伞花木、厚朴、篦子三尖杉11种。
===矿产资源===
2014年,吉首市已发现的矿藏有26个矿种,即水泥灰岩、水泥粘土、建筑材料用灰岩、白云岩、大理石、石煤、钒、含钾页岩、汞、重晶石、磷、矿泉水、铅、锌、钨、镍、钴、金、银、铷、煤、石墨、方解石、黄铁矿、陶土和岩肥,其中前12种为主要矿种,水泥灰岩、白云岩、 [[ 大理石 ]] 、钒、磷和含钾页岩为优势矿种。
2014年,吉首市已探明矿床地117处,其中保有储量达中型矿床2处,即 [[ 双塘镇 ]] 周家寨水泥灰岩矿床和建筑材料用灰岩矿床;具大型远景矿床2处,即社塘坡乡三岔坪村和双塘镇双塘村含钾页岩矿床;小型远景矿床6处;矿点14处。
===水资源===
 1989~2005年,吉首市年均降水量1375.5毫米。降水在时间上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4月和5月;在地域上存在差异,夏季局部区域大强度暴雨过程较明显,月径流总量由东北部向东南部递减。地表水总量年均28亿立方米。其中:本地产水9亿立方米;花垣、 [[ 保靖 ]] 、凤凰、 [[ 泸溪 ]] 和古丈流入吉首的客水量19亿立方米,客水面积2080平方千米。
吉首市境河流流量小,河床窄,坡降大,水流急,2000~2005年,平均水能蕴藏量55832千瓦,可开发量18025千瓦,占水能蕴藏量32.28%。
==人口==
 
2018年,吉首市户籍总人口31.16万人,比上年增长0.55%,常住人口35.82万人,增长3.02%。全市城镇人口26.53万人,城镇化率74.06%,提高0.15个百分点。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3.37‰,下降2.62个千分点;死亡率为5.49‰,提高1.5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7.88‰,下降4.12个千分点<ref>[http://tjj.xxz.gov.cn/tjgb/xsgb/201803/t20180315_871278.html 吉首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党政机关,2018-3-15</ref>。
==教育==
 
2018年,全市共有2921人参加高考,专科以上上线人数1828人,本科录取1261人,专科录取1244人<ref>[http://www.jishou.gov.cn/zwgk/bmxx/zfbm/sjtj/ 中共吉首市委吉首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吉首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18-11-09</ref>。
===初等教育===
吉首市部分完全小学: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吉首市第一小学 吉首市第二小学 吉首市第三小学 吉首市光明小学
 
吉首市谷韵民族小学 吉首市第五小学 吉首市双塘小学
 
吉首市第七小学
吉首市第八小学
 
吉首市乾城德雅小学 吉首市第九小学 吉首市雅溪小学 吉首市寨阳小学 吉首市丹青小学
 
吉首市长城兴隆希望小学 吉首市河溪小学 吉首市白岩小学 吉首市排绸小学 吉首市矮寨小学
吉首市乾城侨心怡海小学 吉首市马颈坳小学
53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