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宾阳县

增加 3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唐朝废郡立州,领方县地属南方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领方县名为岭方县,在岭方县域南部、西部分设琅琊、思干县。
 
唐贞观五年(631年),在岭方县域置宾州(因州境内有宾水而得名),为县地设州行政建置之始。
 
宾州属岭南道,时辖岭方、琅琊、思干、安城4县。贞观十二年(638年),撤思干县。
 
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宾州为安城郡。唐至德二年(757年),又改为岭方郡,同时将安城县更名为保城县。
 
唐乾元元年(758年),将岭方郡恢复为宾州,时辖岭方、安城、琅琊3县。
民国元年(1912年),改名宾阳县(县城在宾水之北故名),隶属柳州道。次年(1913年)隶属邕南道;
 
民国3年(1914年)属南宁道。
民国16年(1927年)直属广西省政府。
 
民国19年(1930年),属宾阳民团区。
 
民国21年(1932年),改属南宁民团区。
 
民国23年(1934年)改属南宁行政区。
 
民国28年(1939年)改属武鸣行政区。次年(1940年)改属广西第八行政区。
 
民国31年(1942年),改属广西第四行政区。
1949年12月宾阳县解放后,属南宁专区管辖。
 
1951年11月南宁专区改称宾阳专区。
 
1952年8月改为邕宁专区。同年12月属桂西壮族自治区(1956年3月改为自治州)管辖。
 1958年1月自治州撤销,宾阳县属邕宁专区辖。同年9月,邕宁专区改称南宁专区。同年12月,宾阳县与上林县合并,称宾林县。次年5月恢复原两县建置 。1971  1971 年,南宁专区改称南宁地区。 
2003年6月27日,南宁地区撤销,宾阳县划归南宁市管辖。
==行政区划==
 
宾阳县辖16个乡镇:
==位置境域==
 
宾阳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南部,南宁市东北部,东邻贵港市覃塘区,南偏东与横县接壤,南与兴宁区、青秀区交界,西与武鸣县相连,西北衔接上林县,东北与来宾市兴宾区相邻;全县版图总面积2308平方千米,介于北纬22°54′-23°27′,东经108°32′-109°15′之间。
==地质构造==
 
宾阳县境内地质构造复杂,东南部处于广西区域构造大瑶山凸起南西端,西南部属大明山隆起东端,中、北部为来宾断褶带南西边缘部分,是几个构造单元的交接地带。从地质力学观点看,是处于广西山字型构造前弧弧顶和盾地的一部分。
==地形地貌==
 
宾阳县整个地势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县境东、南、西三面边缘土山环亘,北及东北面边缘石山群立,中部为不闭合盆地,属大片冲积平原,北部及东北部为溶蚀平
==水文==
 
宾阳县境内无大河巨川,但溪涧密布,小河溪江纵横。境内河流长5公里以上的有37条,长15公里以上的有20条;流域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有33条,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有7条。河流分为红水河、郁江水系,统属珠江流域之浔江水系。大部分河流因地势由东南、西南向北汇流。全县河道总长688.45公里,总流域面积2304.08平方公里。正常流量44.03立方米/秒,枯水流量19.50立方米/秒。最大的河流清水河流经县境长39公里,流域面积381.15平方公里,正常流量14立方米/秒,枯水流量12立方米/秒。其余河流大部分属季节性溪流。
==土壤==
 
宾阳县境内土壤分为6个土类、15个亚类。6个土类是水稻土类、砖红性红壤土类、黄壤土类、石灰(岩)土类、紫色土类、冲积土类。水田以淹育性水稻土、潴育性水稻土、潜育性水稻土、沼泽性水稻土为主,畲地以耕型第四纪红土赤红壤、耕型铁砾赤红壤为主。荒林牧地以砂页岩赤红壤、石灰岩亦红壤为主。全县土壤成土母质以砂页成土为多,主要分布于县境西南大明山余脉和东南镇龙山脉的低山丘陵区;红土母质成土次之,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花岗岩成土主要分布在昆仑关一带,紫色页岩成土主要分布在甘棠、和吉、邹圩等地,河流冲积成土主要分布在沿河两岸和平原地区,洪积成土一般分布在山前的冲积扇或河谷地带,石灰岩成土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黎塘、和吉与邹圩一带,石灰岩组成的残峰平原、硅质页岩成土主要分布于新宾至大桥公路两旁的狭长地带。
==气候特征==
 
宾阳县地处低纬度,受海洋暖湿气流调节,高温多雨,夏长冬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太阳辐射强,热量多,不仅盛夏炎热,冬季有时也颇温暖。春季平均始于2月16日,结束于5月1日,持续2个半月,夏季平均始于5月2日,结束于10月13日,持续5个半月;秋季平均始于10月14日,结束于1月1日,持续2个月20天;冬季平均始于1月2日,结束于2月15日,持续1个半月。年平均温度20.8℃。1月份最冷,月平均温度11.4℃。7月份最热,月平均温度28.2℃。雨量分布特点是南部多于北部,山区多于平原。年降雨量的地区分布大致是:西部和西南部一带山地的高田、陈平、六岑、贵龙、六盆、柳洞、六合、马岭、碗窑、德明、中兴、南山、六明、六章为多雨区,年雨量大于1750毫米,其余山区(除胜龙、黄冠、平安)为次多雨区,年雨量为1650—1750毫米;中部包括新桥、芦墟、新宾、大桥、古辣、武陵、甘棠为次多雨区,年雨量为1550—1650毫米,西部山区的胜龙、黄冠、平安为少雨区,年雨量为1300—1490毫米,北部和东部包括黎塘、和吉,邹墟为次少雨区,年雨量为1400—1500毫米。全县年平均雨晕为1589.2毫米。
==主要资源==
 
===土地资源===
 
全县有16个镇(乡),总面积231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4224.5公顷,有林面积7.03万公顷。宾阳县境土地资源丰富,土地类型以平原、丘陵、台地和山地4种为主。平原是本县农业种植的耕地基本来源,丘陵主要用于发展林业和种植果类。县境土壤类型多样,分为6个土类、15个亚类。6个土类是水稻土类、砖红性红壤土类、黄壤土类、石灰(岩)土类、紫色土类、冲积土类。水田以淹育性水稻土、潴育性水稻土、潜育性水稻土、沼泽性水稻土为主,畲地以耕型第四纪红土赤红壤、耕型铁砾赤红壤为主。荒林牧地以砂页岩赤红壤、石灰岩亦红壤为主。全县土壤成土母质以砂页成土为多,主要分布于县境西南大明山余脉和东南镇龙山脉的低山丘陵区;红土母质成土次之,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花岗岩成土主要分布在昆仑关一带,紫色页
===水利资源===
 
宾阳县水资源有地表水、地下水。县境无大河巨川,但溪涧密布,小河溪江纵横,流量丰富。境内河流长5公里以上的有37条,长15公里以上的有20条;流域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有33条,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有7条。
===植物资源===
 
宾阳县境内用材类植物主要有杉木、松木、桉木、苦楝、樟木、铁木等,其中分布最广的是马尾松、杉木和竹类。果树类主要有柑、橙、柚、龙眼、荔枝、梅、梨、桃、李、枣、柿、枇杷、黄皮、柠檬、黄枧、香蕉、巴蕉、葡萄等。其他林木类还有柏、枫、榕、桂、椿、槐、柳、栗、油桐、八角、桑、油茶、棚、紫檀、槟榔、乌桕、苏木、慈恩等。花苎有玉兰花、桂花、芙蓉、菊花、夜来香、海棠、月季、腊梅等等。药用植物有半夏、桔梗、柴胡、姜黄、紫苏、黄精、香附、高良姜、草决明、半边莲、木弊子等118种。
===动物资源===
 
宾阳县动物资源丰富,属广西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雉鸡(山鸡)、八哥、大山雀、喜鹊、画眉、黄鬊(赤鹿)、豹猫、黄鼠狼、中华竹鼠、乌龟、泽蛙、沼蛙、大树蛙、花姬蛙、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水律蛇、灰鼠蛇、三索蛇、百花锦蛇等。
===矿产资源===
 
宾阳县矿藏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有钨、钼、铋、铜、铅、锌、锑、锰、三水铝、褐铁、流铁、金、银、白砒、石灰石、花岗岩、石英、毒砂、铝士、瓷土、煤、磷、钾、重晶石、页岩、粉砂岩、铅土、膨润土、高岭土、砂、粘土等。其中探明金属矿床(点)31处(大型1处,中型2处,小型13处,矿点15处),但品位普遍较低。查明非金属矿床94处(大型1处,中型3处,小型49处,矿点41处)。
==旅游发展==
 
===旅游景点===
 
宾阳县秀山丽水,比较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东有龙岩公园、相思潭、燕山六五寺、狮子岩、边山村仙女湖、程思远旧居、朝霞石壁;西有清平湖、昆仑关战役遗址、葛翁岩抗日战争指挥部旧址、思陇凤凰瀑布、万盆林区、陈平江漂流;南有桃源忘忧谷、六莲渡抗日战争后方医院旧址、蔡氏古宅建筑群;北有邹圩清水河、八仙岩;中部以县城为中心有大汉回风塔、蒙大赉恩荣坊、南桥、南街、中山公园、秀峰塔、思恩府科试院<ref>[http://www.nnnews.net/p/2057174.html 宾阳县:整合优势旅游资源 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南宁新闻网,2018-07-05</ref>。
58,94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