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石城县

增加 25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石城县.jpg|400px|缩略图|右|[http://www.scdw.gov.cn/n632611/n632613/c9724914/part/9724923.jpg 原图链接][http://www.scdw.gov.cn/n632611/n632613/c9724914/content.html 来自石城要闻网图片]]]''' 石城县 ''' ,江西省赣州市辖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东北部,地处江西赣州、吉安、抚州和福建三明、龙岩五地市交汇处。东邻福建省宁化县,南抵瑞金市及福建省长汀县,西毗宁都县,北靠抚州市广昌县。
==历史沿革==
石城,因境内“山多石,耸峙如城”而得名。
 
南唐保大十一年(953)石城场升为县,隶属江南西道昭信军。
 
宋开宝八年(975),昭信军改名军州,仍辖石城。
 
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分江南为二路,军州改虔州,隶属江西西路,石城隶属虔州。
 
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虔州易名赣州,石城隶属赣州。
 
元至元十四年(1277)赣州府改为赣州路总管府,石城隶属赣州不变。
 
元贞二年(1296),赣州改府为路,石城属赣州路。
 
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赣州复改路为府,石城隶属赣州府,直至清乾隆年间。
 
乾隆十九年(1754),宁都升为直隶州,石城改隶宁都州,直至清宣统三年(1911)。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废府,石城隶属江西省,后又先后隶属于赣南道。
 
1930年6月27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解放石城,石城隶属江西省苏维埃政府。
 
1932年9月起属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翌年2月复属江西省苏维埃政府。8月,析出石城横江、大由、龙岗、珠江、洋地与瑞金县日东、湖陂和福建省宁化县淮阳,成立太雷县,县苏维埃政府驻横江,为中央直属县。
 
1935至1949年8月,石城隶属江西省第八行政区。
 
1949年9月30日,人民解放军解放石城,石城隶属宁都分区。
 
1952年8月,宁都分区并入赣州分区,石城隶属赣州分区。
 
1954年6月起属赣南行政区,1964年6月起属赣州专区,1970年后属赣州地区(市)。
==行政区划==
 
2018年,石城县辖6镇5乡共11个乡镇:赣江源镇、琴江镇、小松镇、屏山镇、横江镇、高田镇、木兰乡、丰山乡、大由乡、龙岗乡、珠坑乡,下辖131个行政村、22个居委会、1881个村小组。
==地理环境==
 
石城县南北经长71.8公里,东西纬宽53.7公里,全县总面积1581.5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 2111347亩,耕地面积192646亩,水面面积57794亩,分别约占总面积的89%、10%和3%。此外,道路、城镇、村落、厂矿 237230亩,约占总面积的10%,是个典型的东南丘陵低山地区。东北部群山林立,西南部丘陵连绵,中部地势平坦。
==自然资源==
 
===森林资源===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5.1%,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0%以上,建有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城成为赣江源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县。
===水资源===
 
石城属山区县,境内水系发达,河网密布,平均河网密度每平方千米为0.6千米。多年平均地表水径流量为17.36亿立方米,人均年占有水量7290立方米,亩均耕地占有水量7295立方米,略高于全国、全省及全市平均水平。境内地下水属浅层地下水,具有埋深小、补给条件好、更新快、易开采等特点。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与自然降水及地表水资源量,有着直接水力关系。由于境内降水充沛,地表水资源较为丰富,地下水资源也相对比较丰富。
===野生动植物===
 
石城动植物资源丰富,境内有各类树种260余科、550余种。已鉴定制成标本的有94科、308种,其中珍稀树种10余种。
===矿产资源===
 
石城县处于全国19个重要成矿区带之一的武夷山成矿带中南段西侧,成矿条件良好,已发现钽铌、钨、锡、钼、铜、铅、锌、锂、锆、铷、稀土、煤、铁、磷、萤石、高岭土、长石、硅石、花岗岩、砚石、火山岩、地热、矿泉水、云母、电气石等26种矿产。其中,铌钽、萤石、硅石、地热等矿产资源居江西省前列。
===温泉资源===
 
十分丰富。现已探明,全县有九寨、通天寨(大畲)、楂山里、木兰烧水湖、丰山沿沙、高田上温寮等7处温泉点,可开采量达10000立方米/天。
===新型能源===
 
石城,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十多座,风能资源相对较为丰富,均具备较好的开发利用条件。
==人口民族==
 
到2016年末,石城县总户数95947户,总人口333303人,其中男性176063人,女性157240人;18至34岁88153人,35至59岁115920人。
==经济发展==
 
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415250万元,按可比价同比增长9.0%,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20136万元、126372万元和16874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2%、9.9%和12.0%,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92326万元,同比增长9.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9.5:31.4:39.1调整为28.9:30.4:40.6;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4.2%、34.1%、51.7%,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3、3.1和4.6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较快发展,实现增加值209861万元,同比增长9.1%,占GDP的比重达50.5%。
==生态环境==
 
保护青山绿水,建设生态文明。2002年以来,全县共完成造林27.72万亩,封山育林5.68万亩;实施森林抚育(含幼林抚育)36.5万亩,生态公益林80.01万亩;林下经济种植面积达到3018.5亩。2016年,全县林业产值达到21041万元,占全县农林牧渔总产值的9.3%。
==全域旅游==
 
石城县围绕打造“全国知名生态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目标,按照“精致县城、秀美乡村、特色景区、集群产业”四位一体的“全域旅游”发展思路,着力构建“旅游兴旺引 领,生态农业、低碳工业、现代服务业齐振兴”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举全县之力建设旅游强县。2016年2月,石城被列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精致县城===
 
石城,将县城作为最大景区打造。突出街道清爽、景观自然、功能保障等重点,推进了11条城市道路建设以及闽粤通衢旅游文化街区,形成城南观光度假新区、城北休闲养生新区、城西产域融合新区等三大片区,打造出全长30公里,绿意葱茏,文化璀璨、灯光闪烁的美丽江景。
===秀美乡村===
 
石城,将乡村描绘成基础风景。以新农村建设和村庄整治为抓手,抓实农房建设、山林管护、河道治理、垃圾清运、秩序整治、民风培育等工作。在巩固烟、莲、稻传统产业的同时,鼓励农民春植枫树、冬种油菜、路撒金鸡菊,当地农村呈现“春看油菜花、夏赏百种莲、秋观金鸡菊、冬览枫叶林”的美丽景致。
===特色景区===
 
石城着力打造特色景区,形成“寻赣江源头、走闽粤通衢、探丹霞地貌、沐峡谷温泉、淌高山流水、赏百里荷花、览万亩杜鹃、缅红色记忆、品千年遗风”等特色旅游名片。
===客家美食===
 
蕃薯粉条、粉干、面条为最普遍,其次有米果、黄糍、糯米糍、油炸糕、芋包子、煎丸等。
==名优特产==
 
通心白莲
==社会文明==
 
==教育事业==
 
小县办出大教育。到2016年底,石城县共有学校183所,教学点45个;教职工2881人;中小学生45022人,全县中小学校园面积926938.96平方米,校舍面积360881.17平方米。
 
==视频==
<center>{{#iDisplay:e05305r9548|650|48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722,63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