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连城县

增加 27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连城县 ''' ,简称“莲”,别名莲城,地处 [[ 福建 ]] 西部山区 [[ 武夷山 ]] 脉南段 ,地处于闽、粤、赣三省的结合点,介于北纬25°13"-25°26",东经116°32"-117°10"之间,县境东邻 [[ 福建省 ]] 内陆经济最发达的县级 [[ 永安市 ]] [[ 新罗区 ]] ,南接上杭,西接长汀,北倚清流。有北夷南豸的美称。辖十七个乡镇: [[ 莲峰镇 ]] 、文亨镇、庙前镇、 [[ 新泉镇 ]] 、朋口镇、莒溪镇、姑田镇、北团镇、林坊镇、曲溪乡、宣和乡、隔川乡、罗坊乡、揭乐乡、塘前乡、 [[ 四堡镇 ]] 、赖源乡,共240个居(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10个,村民委员会230个),县政府驻莲峰镇。2016年末全县110221户(公安部门数据),户籍人口345664人,城镇人口119976人,占34.7%据上级统计部门反馈,全县常住人口24.7万人,通行闽西客家语连城话。
==连城历史==
连城在宋以前为长汀县辖地。宋元符(1098~1100)间置莲城堡,仍属长汀县。绍兴三年(1133)长汀县尉虞观提请汀州知事郑强析长汀县的莲城堡及古田乡2个里(河源下里、表正里)4个团(北团、南顺团、姑田团、席湖团)置莲城县,以县公置驻地莲城堡得名,隶属汀州。
连城在宋以前为长汀县辖地。宋 世祖至元十五 符(1098~1100)间置莲城堡,仍属长汀县。绍兴三 (1278)升 (133)长汀县尉虞观提请 汀州 为路,隶福建行中书省,至 知事郑强析长汀县的莲城堡及古田乡2个里(河源下里、表 六年(1346)改 里)4个团(北团、南顺团、姑田团、席湖团)置 成为连 ( 县,以县公置驻地 莲城 改为连城 堡得名 《福建省通志》记作至元十五年(1278),《连城县志》(民国版)记作至正六年(1346)邑人罗天应粦、陈积万起义之后) 隶属汀州
明洪武 [[ 世祖]]至元十五 (1368)改 (1278)升 汀州 ,隶福建行中书省,至正六年(1346)改莲成 汀州府。 连城 隶属于汀州府 (莲城改为连城,《福建省通志》记作至元十五年(1278),《连城县志》(民国版)记作至正六年(1346)邑人罗天应粦、陈积万起义之后)
清顺治三 明洪武元 年(16481368) 八月,清兵入 汀州 路为汀州府。连城 隶属 依旧 于[[汀州]]府
清[[顺治]]三年(1648)八月,清兵入汀州,隶属依旧。 1913年,废府级建制,省下设道,连城属西路道(后改称汀漳道)。 [[ 国17 国]]17 年废道,直隶 [[ 福建省 ]] 。   民国19年至22年,为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 中央苏区21个县之一,先隶属于福建省闽西苏维埃政府,省苏成立后,属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所辖。 [[ 红军 ]] 北上后,民国23年4月, [[ 民国政府 ]] 在全省设立10个行政督察区,连城属第八行政督察区。督察区专员先暂驻连城,后移驻长汀。次年10月,全省10个区压缩为7个区时,连城属第七行政督察区。民国32年9月8日,调整行政督察区辖境,全省划为8个区,连城属第七区,专署驻长汀。民国34年,全省8个区调整为9区,连城仍属第七区。民国36年由9个区又压缩为7区,连城为第七区所辖,专署驻地移龙岩。
==旅游==
冠豸山(“豸”音zhài):冠豸山因形似古代獬豸冠而得名。冠豸山平地兀立于连城城东,"不连岗自高,不托势自远。"。景区方圆123平方公里,集山、水、岩、洞、泉、寺于一身,雄幽奇秀,素有"阳刚天下第一,阴柔举世无双"的美称。冠豸山风景名胜区由冠豸山、石门湖、竹安寨、旗石寨、九龙湖五大景区组成。目前,冠豸山、石门湖、竹安寨三大景区已对游人开放。
[[冠豸山]](“豸”音zhài):冠豸山因形似古代獬豸冠而得名。冠豸山平地兀立于连城城东,“不连岗自高,不托势自远。”景区方圆123平方公里,集山、水、岩、洞、泉、寺于一身,雄幽奇秀,素有“阳刚天下第一,阴柔举世无双”的美称。[[冠豸山风景名胜区]]由冠豸山、石门湖、竹安寨、旗石寨、九龙湖五大景区组成。目前,冠豸山、[[石门湖]]、竹安寨三大景区已对游人开放。 冠豸山。冠豸山,位于城东郊,宋称" 东田石"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代县尹 [[ 马周卿 ]] 率千人上山,开辟苍玉峡、云栈、丹梯、冠豸、桃源等13景,并以篆体或隶书刻石标名。马周卿潜心山景,观那层峦叠蟑,万石纷披气势,望之似万朵瓣瓣舒展鲜丽的荷花,随风摇曳在青标翠盖之间,遂将其改名" 莲峰山" 。 前山的滴珠岩高壁直立,端庄严整,形似" 獬豸冠" ,马周卿题刻" 冠豸" 为相之标名。至 [[ 明代 ]] ,精通古文辞、尤工楷法草书、喜好游历名山大川、吟咏佳景的邑人庠生 [[ 黄公甫 ]] ,在此题刻字径数尺、矢劲铁强的" 冠豸" 二字。传古有灵兽名豸,似羊而独角,又称" 神羊" ,亦叫" 獬豸" ,能辨曲直。遇恶人则以角触之,法官可据此判断是非。春秋时 [[ 楚文王 ]] 曾获此兽,依其形制成王冠,称" 獬豸冠" 。秦灭楚,以此冠赐给御史大夫。后经汉、唐至宋、明, [[ 獬豸冠 ]] 一直是御史之类监察官及司法官的专用制帽,所以又称" 法冠" [[ 清代 ]] 御史虽不戴此冠,但其官服的前后仍绣有獬豸的图案,表明作为执法监察官的性质。由于豸冠的含义正好符合历代连城人民祈盼执法无私、公正廉明盛世到来的愿望,登山赏景便称" 上冠豸" ,于是莲峰山渐次淡忘,冠豸山成了正名。正面游山,轻车可直达山脚,拾级而上,景点相随,远近辉映,各具特色,令游人目不暇接。冠豸山正在申请世界遗产 ,目前还没有结果。
[[ 石门湖 ]] :石门湖位于冠豸山东南,并与冠豸山景区紧相毗邻,旧称" 石门岩" ,为连城昔日八景之第二景--" 石门宿云" 所在地。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成立之前,连城城郊严重缺水,明知石门岩清水常流但无法引用。民间曾经流传着一首民谣:" 石门岩,拱桥背,大小蚊龙有一对,要是有人锁得住,世代不用吃糠菜。" 大、小 [[ 蚊龙山 ]] 是石门岩的主体山,锁住蚊龙为的是治水,周边群众深受干旱之苦。解决农田灌溉和群众生活用水成为强烈的呼声。1970年9月3日,连城县成立石门岩水库工程指挥部,9月15日正式动工,于1975年5月完成施工任务。
[[ 石门岩水库 ]] 上游流域面积4.4平方公里,主河道长3公里。正常储水位高程72.2米,水面面积23. 29公顷,工程总指挥为当时县委第一书记 [[ 李振经 ]]
大坝锁蚊龙,石门蓄翠珠。石门岩终于变成一个山水相连、景色迷人的人工湖泊。水随山婉蜒,港叉交错;山依水临渊,深谷纵横;碧水青山相映,兼霞岸柳扶疏;游鱼起舞,白萍红首相邀;水中孤渚,胜似 [[ 蓬莱 ]] ,真有" 水似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那种令人向往的佳境。游人荡舟其间,听两岸莺声百转,看一群野鸭闲游,抚水底青山,追云边晓日,悠哉游哉,其间况味,实在难以形诸笔墨。有时谷口苇丛如屏,似已终局,然而漫操小艇,轻拨" 围屏" ,却又豁然得一新境界。游人巧借诗文赞叹:" 山重水复疑无路,轻拨绿屏另有天。"
[[ 竹安寨 ]] :竹安寨距县城东北5公里,离冠豸山仅1.5公里。这里峰峦挺立、谷深泉幽,当地百姓称" 揭屋寨" ,又叫" 马头山" 。也称" 竹安寨" ,寓竹报平安之义。
据史料记载,清 [[ 咸丰 ]] 七年(1957)七月太平军石达开部队攻陷连城,咸丰八年(1858)九月二十九日,石部攻占冠豸山。仅咸丰之年,太平军三次进出连城,竹安寨成了富豪乡绅们的避乱之所。寨成30年后的1933年, [[ 工农红军 ]] 挥戈闽西,进驻连城。红军带领乡民攻下竹安寨,把粮食、家具分给穷人。竹安寨内依山势构筑的厅堂、居室、厨房、仓廪等39间房屋,因此毁于战事,现仍留存遗迹。
竹安寨位居主景区冠豸山的东北部,高度660米,方圆4.2平方公里,乱菁塞途,钩刺牵衣,外围保持着浓重的野趣。接近核心地段,松篁渐密,山势渐陡,苔藓、蕨类、地衣等分布于岩隙石根、涧头谷底,与峰峦相映衬。
竹安寨呈现的另一面是准军事防御型人文景观。开发者初衷就是在太平年间,依托这石上流泉,满山青松翠竹,矮屋茅庐,清幽胜境,温经读史,开拓胸襟,自娱自乐;一旦遇上乱世,则可凭这山崖的险阻,寨垣的坚固,安顿妇孺老幼。于是,雇请多名青壮汉子长年累月悬缒炸石,附岩开路,如同纹身一般在这陡峭的山壁间镌上条条柔美的坎道曲线。竹安寨的自然景点,一险、二奇、三壮观,被称为景观" 三绝" ,世间罕见。
[[ 梅花山 ]] :梅花山被中外专家称为"北回归荒漠带上的翡翠"的梅花山,是享誉全球的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是"动植物资源基因库"和"地质博物馆",总面积22168公顷,大部分在连城境内。闽江、九龙江、汀江皆发源于此,故又有"八闽母亲山"之称。这里原始森林茂密,名贵树种药材比比皆是,华南虎和罕见的金斑喙凤蝶等珍禽异兽在此繁衍栖息。梅花山兼有黄山之秀、华山之险、漓江之美、西双版纳之朴,是理想的科研教学基地和旅游避暑胜地。
连城四堡:连城四堡是中国明清两代著名的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出版过<康熙字典>、<金瓶梅>等一千余种书籍,在中国印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99年5月被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乡"。
70,96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