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婆罗浮屠

增加 195 位元組, 4 年前
名字来源
==名字来源==
在印尼语中,庙宇又被称为禅邸。这个词也被随意地用于描述任何古代建筑,比如:门框和浴池。婆罗浮屠的命名来源并不清楚,尽管印度尼西亚多数古代庙宇的原名都已经失传。“婆罗浮屠”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斯坦福·莱佛士爵]]士 <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fac6110102dwih.html 新加坡的开拓者——托马斯·斯坦福·莱佛士爵士],新浪,李军-博物馆建设者微博,2012-02-02 21:00:25</ref> 的书《[[爪哇历史]]》中。莱佛士记载了一座称为“婆罗浮屠”的佛塔,但没有更早的资料记录相同的名字。唯一记载这座佛塔线索的爪哇古老手稿是普拉班扎于公元1365年所著的爪哇史颂,其中称一座佛教庙宇为“浮屠”(Burdur)。这座浮屠很可能就是婆罗浮屠,但此手稿没有更多的资讯可以确认。
人们认为莱佛士记载的名字Bore-Budur以及衍生的BoroBudur,在英语语法中表示婆罗(Bore)村附近的庙宇;书中多数佛塔都用附近的村庄命名。如果按照爪哇语的习惯,佛塔的名字应该是BudurBoro。莱佛士同时认为Budur可能对应于现代爪哇语中的Buda(古代的),即是:古代的婆罗。另外一种假设认为Boro源于古爪哇语的bhara(尊敬的),佛塔的名字就是“尊敬的佛陀”。也有人认为佛塔的名字来自于爪哇语的biara(庙宇),意为“婆罗的庙宇”
722,35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