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柳敬亭

移除 1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柳敬亭'''
| 圖像 = [[File:柳敬亭1.jpg|缩略图]]|center|[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8384692&sid=8702359 原图链接]]]
| 出生日期 = 1587一1670
| 國籍 =中国
}}
== ''' 人物简介''' == 
柳敬亭(1587一1670),原名曹永昌,后易名敬亭,号逢春,因"面多麻",外号"柳麻子",南通州余西场人,扬州评话的开山鼻祖 。祖、父皆在余西镇上经商。其叔父在泰州-余西间往来经商。永昌之父奉永昌之祖命,或之泰州,助永昌之叔一臂。永昌少年好动,或随父至泰州叔父歇脚处一游。因十五岁时在泰州"犯事"当刑,遂隐姓埋名,浪迹苏北市井之间,说书度日。万历三十七年(1609),他渡江南下,在一棵大柳树下歇息时,想到自己尚在捕中,"攀条泫然,已,抚其树,顾同行数十人曰:'嘻,吾今氏柳矣。'"从此,便有了大名鼎鼎的说书艺人柳敬亭。
== ''' 人物经历''' ==  
祖籍一说
柳敬亭是通州余西人,凿凿可据。为什么还流传着柳是泰州人的说法呢?这主要是受与柳同时代文人吴伟业的"误导"影响。吴伟业《柳敬亭传》中对柳氏的籍贯说法:"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盖姓曹。"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黄宗羲的《柳敬亭传》一文亦提到"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这种说法沿袭了吴伟业的"误导",在当时乃至以后都造成一定的影响。关于柳敬亭的真名实姓、籍贯、身世 ,已有多人进行过考证。据清嘉庆二十一年(1876年)通州余西场曹邦庆撰修的 《曹氏校正六修谱》载:柳敬亭,本名曹永昌,字葵宇,敬亭乃其号。始祖为北宋开国元勋武惠王曹彬,世居河北真定府录寿县。南宋建炎年间,金人南侵,曹氏一脉流落至常熟。元朝至元年间,族人各自西东,曹均济避乱江北,落户通州余西场。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余西场曹氏族人始修家谱,嗣后430年间五次续修。柳敬亭系二房十三世,与父曹应登举家迁往泰州。 曹姓为余西的大姓,有"九季十三曹"之说。之所以有人说柳敬亭是泰州人,一是缘于他幼时即随父迁居泰州。二是跟他 "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有关。试想当年的柳敬亭,作为在逃"钦犯",只能变名异姓,流落他乡,安能坦然将自己的籍贯明白无误地告知天下?
崇祯十三年,到左良玉军中说书,常住武昌,并帮办军务。清兵入关后,替左良玉出使南京和南明王朝权臣马士英、阮大铖疏通关系,南明称他为"柳将军"。弘光元年(1645),左良玉死,马士英、阮大铖谋捕柳敬亭。柳出逃苏州,重操旧业。以后在扬州、南京、清江浦、常熟等地说了十年书。至顺治十三年春,已69岁高龄,到驻在松江的苏松常镇提督马逢知处任军幕。但郁郁不得志,三年以后,离开军中。晚年寓居南京,生活穷困,极为凄凉。死后葬于苏州。柳敬亭说书60年,南达绍兴,西到武昌,北到北京,名重一时,大半生没有传徒,到晚年才收了扬州人居辅臣。
== ''' 政治主张''' == 
柳敬亭曾主张改良政治,以挽救明王朝的危机。他与名将左良玉结为知己,曾深入军营劝其竭力抗清,并以说书鼓励士气,后左良玉病死九江舟中。柳怀念旧友,回到江南,酒酣之时,向人痛说左良玉遗事,闻者无不泪下。
== ''' 传记''' == 
遗作
柳敬亭常说的书目,据有关资料的零星记载,多为长篇中的选段。所据选取之长篇,大致有《水浒》、《隋唐》、《西汉》。另外,传说柳敬亭还留下《柳下说书》百篇。柳敬亭的遗作,有说书底本《柳下说书》8 册100 篇。关于柳的说书技艺,黄宗羲《柳敬亭传》有生动描绘:"每发一声,使人闻之,或如刀剑铁骑,飒然净空;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
不久,南明朝廷覆灭,左良玉也死了。柳敬亭的资财差不多花光,又象昔日一样贫困,于是又开始走上街头,重操旧业。柳敬亭既然在军队里的时间很长,那些蛮横狡诈、不守法纪的人,杀人犯法、改名换姓、逃亡在外的人,流离失所、悲欢离合、国破家亡的事,(他)都亲眼见过,而且各地的方言,大众的爱好和崇尚,都是他所熟悉的。(因此他)每讲一词一语,让人听起来,有的像刀枪剑戟碰撞,带甲骑兵突然冲出,飒飒作响,腾空而起;有的象狂风怒号,苦雨泣诉;有的象鸟鹊悲鸣,群兽惊骇,使人立即产生亡国之恨,听不清伴奏的乐声。(他的艺术造诣)已大大超过了莫后光所说的那种境界了。
 == ''' 人物轶闻''' ==
柳敬亭在演艺生涯中与达官显宦、文人学士、秦淮名妓等多有交往。说到他与复社文人冒辟疆(1611-1693)的关系,不能不回顾一下明朝末年复社与阉党的斗争。
柳敬亭所说评话,曾经由当时的文人整理成《柳下说书》八册,这一孤本奇书,曾被著名学者黄侃(季刚)先生收藏。据刘禺生《世载堂杂忆》云,此书"篇中字句多方密之、冒辟疆、钱牧斋、吴梅村、吴次尾集中常用之口吻。因而知此书必经当代文人过目,润色涂改而成。"意思是柳敬亭与冒辟疆等还有过一段文字缘。
==''' 研究''' ==《柳敬亭研究》,凤凰出版社,2013年。
《柳敬亭研究》,凤凰出版社,2013年。==參考文獻=={{reflist}}
[[Category: 中國古代人物]]
9,35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