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北條氏康

移除 3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氏康[[冠禮|元服]]前,幼名為與其父祖相同的「新九郎」,象徵他[[嫡長子|嫡男]]——未來家族繼承人的身分。成年後任[[從五位上]]、「左京大夫」、「相模守」等[[日本古代職官|官位]]。
氏康的祖父「[[北條早雲|早雲庵宗瑞]]」([[法號]])原名伊勢盛時,出自歷任室町幕府要職的世家 ;[[1467 ;1467 ]][[應仁之亂]]時,盛時響應[[駿河國|駿河]](今[[靜岡縣]]中部)守護[[今川義忠]]率軍「上洛」之舉,<ref>日本古代習以[[中國首都|中國古都]][[洛陽]]的「洛」字借代「都城」;所謂「上洛」,即指派駐地方的官員前往[[京都]]一事。</ref>而與其結好。後來盛時的姊妹([[北川殿]])嫁義忠為妻,生下[[今川氏|今川家]]嫡男「龍王丸」(即後來的[[今川氏親]]) ;[[1487 ;1487 ]] ,盛時離開京都前往駿河,擁立外甥氏親,然後憑藉著機運及謀略,從[[伊豆國]](今靜岡縣東部的[[伊豆半島|半島部份]])發跡,成為一介戰國大名。<ref>義忠 於[[1476 於1476 ]] 意外戰死後,其堂兄弟[[小鹿範滿]]出面與年幼的龍王丸爭奪家督之位;今川家臣因此分成兩派,僵持不下,終於以範滿暫代家督,待龍王丸成年後歸政為條件,勉強達成協議。1487年龍王丸成年,盛時應北川殿的請求,自京都來到駿河,打敗支持小鹿範滿的勢力,擁立氏親;從此,盛時成為今川家的客將,先利用關東「享德之亂」(反幕府的鎌倉/古河公方[[足利成氏]],對抗山內、扇谷兩上杉家以及幕府派遣的堀越公方)的契機,奪取伊豆國領地,再趁「長享之亂」(兩上杉家互鬥)之機轉戰相模國境,奪取小田原城。</ref>
盛時(宗瑞庵早雲)的嫡男[[北條氏綱|氏綱]]繼承家業後,附會[[鎌倉幕府]][[執權]][[北條氏]]故事,改氏「北條」,史稱[[後北條家]];氏綱一代改以位在[[相模國]](今[[神奈川縣]])西部的[[小田原城]]為根據地,朝甲斐、[[武藏國|武藏]](今[[東京都]]及[[埼玉縣]])等鄰國攻略。氏綱有女([[芳春院]];氏康胞妹),由[[鎌倉公方|古河公方]][[足利晴氏]]收為[[妾|側室]],生下次男[[足利義氏|義氏]];日後,小田原城方面即以義氏為傀儡,試圖掌握統攝關東的名義。<ref>「鎌倉公方」在室町幕府的統治體制中,原為代替遠在京都的[[征夷大將軍]]統攝東日本的代理人,「公方」即為當時武家對將軍的敬稱;但自四代[[足利持氏]]以來,鎌倉公方卻變成一不受幕府管制的政治、軍事勢力,並於對抗幕府及上杉聯軍的戰爭中移往古河城,成為「古河公方」。「關東管領」原為隨鎌倉公方「下向」關東的輔臣,例由名門上杉氏出任,後與鎌倉公方對立,內部又因爭奪關東管領名義而分裂為山內(宗家)、扇谷兩家。上述武家高層的權力鬥爭,在關東地方造成了持續數十年混戰的局面,給許多中階武士或地方豪族創造了抬頭的機會。氏綱改氏北條,顯示其效法[[桓武天皇|桓武]][[平氏]]出身的執權北條氏,雄踞關東、把持幕政的雄心——亦即志在取關東管領而代之,可見新興勢力後北條氏,自始即以上杉氏為主要挑戰對象;且就[[地緣政治]]而言,後北條氏所奪取的領國——伊豆、相模、武藏,其守護名義原均為上杉家所有,雙方間之敵意實難化解。</ref>另外,氏綱命三子為昌(氏康胞弟)出任位在相模國東部的玉繩城主;而有一出自駿河福島氏的武將認為昌為養父,並娶氏綱之女(大頂院殿)為妻,繼承了玉繩北條家,此人即為後來的名將[[北條綱成]]。
==生涯前期==
[[1515年]] (日本[[永正]]十二年,以下括弧中所示均為[[日本年號索引|日本年號]])北條氏康誕生於後北條氏的本城小田原城,母親為二代當主氏綱的正室「養珠院」;作為氏綱的嫡男,他在重臣清水吉政的指導下成長。
當時在氏綱的領導下,北條家迅速擴張勢力,連敗山內、扇谷兩上杉家,支配武藏國大半領地,並出兵北鄰甲斐郡內地方及東鄰的「總州」。<ref>[[下總國]]位於今東京都與埼玉、千葉、茨城諸縣的交界地帶,[[上總國]]則相當於今千葉縣中部;兩地在古代合稱「總州」,在戰國時代是古河公方、上杉氏,以及宇都宮、結城、千葉、里見等勢力角逐的主要戰場。</ref>[[1530年]] (享祿三年),氏康於小澤原之戰「初陣」,擊敗扇谷上杉家督朝興;後 於[[1535 於1535 ]] (天文四年)甲斐[[山中湖]]畔之戰(對抗甲斐守護[[武田信虎]]) 、[[1537 、1537 ]] (天文六年)河越城攻略(對抗繼承了上杉朝興的朝定及其家臣),以 及[[1538 及1538 ]] (天文七年)第一次國府台之戰(對抗「[[小弓公方]]」足利義明和[[房總半島]]新興勢力[[里見義堯]])等,均參陣並立下戰功。
然而 ,[[1536 ,1536 ]] (天文五年)以後,由於今川家家督之爭(「花倉之亂」)的影響,今川家新主[[今川義元|義元]]改與武田信虎聯手,北條家乃轉為與其敵對,以[[富士川]]以東的駿河國土為戰場多次交兵(「河東之亂」);第一次國府台戰後,原本倚賴北條氏綱支持的「古河公方」足利晴氏,也開始忌憚北條家獨大,而轉與兩上杉家聯手。北條家因而陷入四面受敵的困境。據[[歷史學家]]推測,氏康於[[1538年]]至[[1541年]]間繼任家督;1541年(天文十年)氏綱死去後,氏康依然面臨強敵環伺的挑戰。
==勢力擴大及三國同盟==
巡檢員、waterh
18,00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