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象山县

增加 8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象山县'''是中国[[浙江省]][[宁波市]]下辖县,位于东海之滨,居长三角地区南缘、浙江省东部沿海,位于象山港与三门湾之间,三面环海,两港相拥。唐神龙二年(公元706年)立县,因县城西北有山“形似伏象”,故名象山。由象山半岛东部及沿海608个岛礁组成,陆域1175平方公里,海域5350平方公里, [[ 海岸线 ]] 长达800公里,占浙江省海岸线的六分之一。辖有10镇5乡3个街道,象山户籍人口50.33万人。
==得名缘由==
象山位于浙东丘陵的沿海地区,山地面积为793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70%左右。县内大多是200米以下丘陵,坡度平缓,山岭起伏绵延。地形总体特征是丘多、山低、坡缓。
全县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天台山余脉自宁海县向东延伸至 [[ 象山半岛 ]] ,形成了县境西北部宁象交界处的最高部分。这些山峰,山体宏伟,峰峦迭起,主峰多在500米以上。其中东搬山由 [[ 宁海县 ]] 茶山蜿蜒而来,群峰绵亘,主峰海拔810.8米,为本县第一高峰。其东南有牛料岗,海拔756米,是本县第二高峰。周围有海拔300-700米的山峰20余座。
山地一般高200—450米,分布较广,县内主要有爵溪山地、黄避岙山地、南乡山地等3片。
===农业===
宋代,县有田地山共131920亩。元代增至476221亩。其中田地189052亩。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有田139715亩,地126365亩。清雍正时(1723一1735),田亩数基本相若。民国24年(1935),全县耕地(含南田县)279984亩。作物以 [[ 水稻 ]] 、麦、 [[ 番薯 ]] 等粮食为主,经济作物有 [[ 棉花 ]] [[ 芒麻 ]] [[ 蚕桑 ]]
==交通方式==
 
===普通公路===
===渡轮===
西泽码头(前往宁波)、石浦水上客运中心(前往鹤浦等南部岛屿)、石浦渔港码头(前往檀头山岛和渔山岛以及环港游,旅游码头)、台宁汽渡码头(前往[[宁海]]、[[台州]]、[[温州]]、[[广州]])、 [[ 松兰山 ]] 码头(前往旦门山岛)。
===岛屿通道===
[[ 三门口跨海大桥 ]] (前往高塘岛)、 [[ 蜊门港大桥 ]] (高塘前往鹤浦)   、[[ 铜瓦门大桥 ]] (前往东门岛)。
===港口===
| 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正于蓬莱观右创[[蓬莱书院]]。
|-
| [[ 南宋 ]] 宁宗嘉定十一年(1218年)于栖霞观东建[[丹山书院]]。
|-
| 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居民50家为一社,择社长以教耕桑,称社学。
| 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在儒学南,建聚奎书院。
|-
| 清 [[ 康熙 ]] 六十年(1721年)在学宫东建书院,仍名丹山书院,[[道光]]间改名蒙养书院。
|-
| 清 [[ 乾隆 ]] 十八年(1753年)于蓬莱书院原址筑缨水书院,至道光间更名缨溪书院。
|-
| 清 [[ 道光 ]] 八年(1828年)邑人于石浦所城北建崇德义塾。
|-
| 清 [[ 咸丰 ]] 二年(1852年)里人输资于南乡新塘建凤阳义塾。
|-
| 清 [[ 同治 ]] 十三年(1874年)改崇德义塾为金山书院,至[[光绪]]三十二年改为敬业完全小学。
|-
| 清 [[ 光绪 ]] 二年(1876年)于城西严氏地筑书院,亦名丹山书院。
|-
| 清光绪八年(1882年)里人创建珠山书院于着衣亭魁照墩,至光绪三十三年,改为珠山完全小学。
|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正月七日,县劝学所借县立小学(丹山书院)开办师范传习所,传授诸塾师以科学知识,二月,毕业。此后继任于每年同时连续三年均办此传习所。
|-
| 清 [[ 宣统 ]] 三年(1911年),有小学堂18所。
|-
| 民国元年,昌国卫体仁会同仁创办体仁女子初级小学,石浦基督教循道公会开办私立斐迪小学。其后,儒雅洋何旭蕉创办广志女校(四年后停办)。
|-
| [[ 国4 国]]4 年,丹城天主教堂开办私立崇德小学。
|-
| 民国9年,傅规清筹办县立女子完全小学,免费劝导女子就读。
===德和根艺美术馆===
位于东谷湖旁,是中国规模最大的 [[ 根雕艺术 ]] 专题博物馆。美术馆主体结构,采用江南四合院园林式格局,高低错落有致、楼台回廊一步一景、古色古香。内设“张德和根雕艺术作品陈列室”、“张德和古旧民间工艺藏品陈列室”及“象山民间艺术精品陈列室”,附设“张德和根艺研究所”、“中国根艺高级培训班”、“学术交流大厅”、“文化休闲茶室”、“工艺礼品商场”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文化场馆。
==参考文献==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713,23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