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刘淑芳

增加 4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知名原因 =荣获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br>
| 知名作品     = 《[[宝贝]]》</br>《[[鸽子]]》</br>《[[小小的礼品]]》等</br>}}
'''[[刘淑芳]]'''1926年出生于 [[ 四川 ]] 云阳。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协理事。国际声乐比赛两次获奖,中国金唱片奖首届获奖者。
1949年毕业于 [[ 西南美术专科学校音乐系]](四川音乐学院前身之一)。历任中央音乐学院地音工团独唱演员、声乐教员,中央乐团独唱演员、艺委会副主任、声乐教员,中山艺术团歌舞团团长,中国拉丁美洲友好协会理事,中国音协第三届理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党员。1955年获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声乐比赛六等奖。演唱的歌曲有《宝贝》、《鸽子》、《西波涅》等。<ref>[https://baike.so.com/doc/6609505-6823293.html 个人简历网 ] </ref>
== 个人经历 ==
1949年毕业于西南美专音乐系,留校任教,首次在重庆演出歌舞剧"四季"获得很大成功。
1950年,刘淑芳参加了音乐理论家李凌领导的 [[ 中央音乐学院 ]] 音工团直至中央乐团,担任歌唱演员及教员、艺委会副主任,随团到国各地演出。她先后师从黄友葵、喻宜萱、郎毓秀、蔡绍序等声乐前辈,后又向苏联声乐大师苏石林等人学习,为她的歌唱艺术打下坚实基础。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她随国家艺术团先后出访欧洲、亚洲、 [[ 南美洲 ]] 几十个国家,她演唱的歌曲深得所在国人民的喜爱。她译配了一百多首外国歌曲,同时将大量中国歌曲介绍到国外。她出版有《刘淑芳演唱歌曲集》。
"文革"结束后,刘淑芳壮心不已,她到全国各地和香港演出,举办了一百多场独唱音乐会,深得几代观众的欢迎和喜爱。
== 传递友谊 ==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女高音歌唱家刘淑芳的歌风靡歌坛,但凡稍稍喜欢音乐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刘淑芳的。她那深情、委婉、舒缓、甜美的歌声曾经让多少人倾倒、沉醉、遐想和依恋!《宝贝》、《鸽子》、《西波涅》、《小小礼品》……她不仅唱红了这些外国歌曲,用歌喉和心灵将音乐语言诠释得尽善尽美,给国人带来异国音乐的享受;而且,在当时中国尚没有融入世界大家庭,在 [[ 美国 ]] 的打压、封锁下处于"边缘"地位时,她用自己的歌声给各国人民送去了中国人民的友谊,她因此被赞誉为"音乐的使者"!
"文革"十年,刘淑芳自然被剥夺了歌唱的权利。她被打成"反动权威"、"黄色歌女",在被批判的"十大软歌"中,她演唱的竟然占了半数以上。从这个反面,也足见她当年的影响。
当笔者和摄影家侯艺兵先生来到刘淑芳老师家,她像老朋友一样热情接待了初次谋面的我们。她一边唱起笔者曾经熟悉而喜爱的歌,一边忆起往昔岁月…… 欧洲留下了对"小龙女"的美好记忆
1951年,刘淑芳与 [[ 梅兰芳 ]] [[ 侯宝林 ]] 等大师一起参加了第一届赴朝慰问团。不久后的1953年、1955年她先后参加了 [[ 罗马尼亚 ]] 布加勒斯特、波兰华沙第三届、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并分别在这两次联欢节独唱比赛中获奖。继而随中国艺术团在西欧、东欧十二国进行了访问演出。
踏上西欧的土地,年轻的刘淑芳心情激动,在这资本主义的心脏区域,她要尽展解放了的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和艺术家的风采,把人民的友谊传递出去。
[[ 英国 ]] 演出时,场场座无虚席。对中国艺术家的精彩演出当地报纸多有评论,他们把刘淑芳称为"小龙女",惊叹这位"小龙女"不仅唱得甜美,而且难以想象的高亢,歌声深深打动了英国观众。 按原计划,中国艺术团在英国的演出已经完成。我国驻英国代办处接到英方的请求,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准备为残疾人募捐,想请中国艺术团为此再加演一场。
在英国的最后这场演出,把英国之行推向了高潮。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英国女王登台向中国艺术家祝贺,她对刘淑芳大加称赞。
事后,我国驻英代办处文化参赞在一篇文章中回忆此事,其中有两句诗赞颂"小龙女":"漫道歌坛秦无人,一声莺啼动英伦。"
[[ 意大利 ]] ,刘淑芳有幸见到了曾被称为"二十世纪音色最美"的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尼亚米诺·吉利(那时帕瓦罗蒂还没有出道)。出国前,有朋友知道她要去意大利,托她想办法见到名满天下的歌唱大师吉利 先生签名,以了却仰慕之情。刘淑芳将朋友的嘱托当成大事,一到罗马,即向团领导提出要拜见吉利先生。团里很重视,经意方联系,吉利先生爽快地同意。刘淑芳与团里的钢琴家、译员、摄影师和负责人一行几人在意方朋友的陪同下来到吉利府上。吉利先生和夫人热情迎候他们。
刘淑芳在钢琴伴奏下,先为吉利唱了《我骑着马儿过草原》、《桂花开幸福来》等中国歌曲,又唱了歌剧《托斯卡》中《为艺术、为爱情》、《阿伊达》中《啊,祖国蔚蓝的天空》等咏叹调。吉利先生赞不绝口,反复说刘淑芳聪明、唱得好,完全是意大利声乐学派的唱法。不仅是在用声音唱,也是在用心唱。他爱惜刘淑芳这个难得的人才,诚恳希望她留在意大利,哪怕一年也好。他会对她有所帮助。 可惜,刘淑芳当时还年轻;当然,也限于当时的意识形态,她不可能留下来。她以"我们的演出任务尚未完成,不会留在意大利。"谢绝了吉利先生的一片诚心。
刘淑芳后来回忆道:"少年时代听过他不少唱片,受过他不少影响,喜欢模仿他唱的歌和咏叹调,印象很深。如今再细听他的许多歌,回忆当年与他会面的情景--这是我歌唱生涯中最难忘的一件大事,我由衷地感到,他是位真正用自己的心在歌唱的歌坛之圣。"
1959年,为祝贺罗马尼亚国庆节,我国政府将 [[ 郭小川 ]] 作词,巩志伟作曲的《春暖花开》,由刘淑芳演唱的唱片并附上她的特写照,作为国礼的一部分赠给罗马尼亚政府。这种安排自然是考虑了该国对刘淑芳的喜爱。
[[File:刘淑芳1.jpg|缩略图|右|[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HDchajD08 原圖鏈結][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HDchae8 来自一点资讯图片]]]
== 改变命运 ==
开幕演出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柯龙剧院举行。这是当时被阿根廷人视为最神圣的艺术殿堂。又正值该国母亲节前夕。当刘淑芳用标准的西班牙语饱含深情地唱起《小小礼品》时,台下突然交头接耳地骚动起来,很多西服革履的绅士一扫往日的斯文、矜持,竟然情不自禁地站起。刘淑芳十分纳闷,不知道台下发生了什么。但她越唱越投入,眼含热泪将歌唱完。
掌声像暴风雨般呼啸,一遍遍刮过剧院。此时,刘淑芳才明白,刚才小小的骚动,是听众被她演唱的歌所倾倒。事后, [[ 阿根廷 ]] 朋友告诉她,本国有这样好听的歌,他们居然不知道,却被一个中国歌唱家首先带给他们,听众都万分感慨。
奥·古阿拉尼坐在剧院后面最廉价的位置上,早已泪流满面。他握着刘淑芳的手激动地说:"我是一个可怜的民间艺人,做梦也想不到我的歌会在柯龙剧院演唱,我感谢您,是您把我的歌带进了艺术殿堂,我将永远记着您的名字,尊敬的中国歌唱家!毛泽东伟大,我将来一定要到中国去。"
61,39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