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葛摩

增加 3,51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歷史概述 ==
考古學家於[[昂儒昂島]](Anjouan)發現公元6世紀的定居點,但對這些定居著所知甚少,並推測公元10世紀時,[[印度尼西亞|印尼]]的移民將此地做為通往馬達加斯加的跳板。 當地的傳說在[[所羅門王]]死後,2個阿拉伯家族到此定居,並講述了[[基爾瓦蘇丹國]](Kilwa Sultanate)的蘇丹Ali ibn al-Hassan Shirazi,於11世紀初於葛摩建立定居點。 14世紀[[班圖人]]由莫三比克東南沿海地區遷徙至 葛摩 ,並遇到較早定居於島上的馬來印尼人,15世紀時他們可能透過阿拉伯商,接觸到[[伊斯蘭教]]。 1505年[[葡萄牙]]人成為第一個登陸該島的[[歐洲]]人,並於1527年首次出現於地圖上。 15~16世紀是葛摩的分水嶺,[[遜尼派]]的穆斯林[[設拉子人]](Shirazi)來到了葛摩,並建立起殖民地。建造清真寺,以確立伊斯蘭教為該 由大 的宗教。傳入石頭建築、木工、棉花編織、多種水果及[[伊朗曆]]。 16世紀時 葛摩 (Grande Comore) 已成為區域貿易的中心,並向東非和中東的港口出口大米、[[龍涎香]] 安樹昂(Anjouan) 香料和奴隸,以換取[[鴉片]] 棉布和其他物品,[[荷蘭]]人將葛摩形容為非洲海岸和馬達加斯加繁榮的貿易中心。 面對歐洲各國激烈的商業競爭,蘇丹國之間不斷發生戰爭,直到[[法國]]佔領為止。 17世紀初,奴隸已成為葛摩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並開始使用奴隸作為勞動力來源。據估計在1865年,多達40%為奴隸人口。對於精英階級來說,擁有大量奴隸是地位的象徵。在法國占領前,葛摩的社會由三個階級組成:設拉子蘇丹人的精英階級,自由人或中產階級的平民及非洲帶來的奴隸階級。 1841年Andrian Souli將 馬約特 (Mayotte)及莫愛 島割讓給法國,奴隸制度終結。1908年葛摩的4個群島才正式成為法國於馬達加斯加殖民地的一部分。1912年,最後一個蘇丹退位, 儘管法國已在科摩羅建立了據點,但收購其他島嶼的工作還是進行得很順 (Mohéli) 。有時,法國人受到英國干預的威脅,尤其是對恩茲瓦尼的威脅,而其他時候,蘇丹蘇丹相互之間的戰爭導致持續的無政府狀態。在1880年代,德國對東非海岸的影響力不斷增強,這增加了法國人的擔憂。但是,直到1908年, 個科摩羅群島才成為法國馬達加斯加殖民地的一部分,直到1912年最後一個蘇丹退位。然後,殖民政府接管了這些 島嶼 組成 並在馬哈雷(Mahoré)的Dzaoudzi建立了首都。保護性地位條約標誌著獨立與吞併之間的過渡點;   在19世紀成為法屬殖民地。1974年及1976年葛摩群島居民就獨立問題舉行公民投票,多數選民贊成獨立,惟馬約特島反對獨立,堅持該島仍歸屬法國。1975年7月6日葛摩地方議會通過決議獨立,推舉議長阿布達拉(Ahmed Abdallah)為國家元首,結束法國的統治,法國不願放棄馬約特島,馬約特主權歸屬問題懸而未待。1990年3月舉行首次民主選舉,卓哈(Said M. Djohar)獲選為總統。2019年3月大選,阿蘇馬尼(Azali Assoumani)贏得連任。 <ref name="cs2">{{cite web| url=http://countrystudies.us/comoros/2.htm |title=Early Visitors and Settlers| publisher=U.S. Library of Congress| language = EN |accessdate=2019-12-24}}</ref><ref name="cs3">{{cite web| url=http://countrystudies.us/comoros/3.htm |title=French Colonization| publisher=U.S. Library of Congress| language = EN |accessdate=2019-12-24}}</ref><ref> {{Cite book | auth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 Publications, USA| title =Comoros Country: Strategic In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s| location = Washington, D.C. | publisher =International Business Publications | date =2009-03-20| ISBN =1-4387-0962-5| accessdate =2019-12-24| url =https://books.google.com.nf/books?id=N3m6b_vwWrcC&printsec=frontcover#v=onepage&q&f=false| language =EN}} </ref>
== 地理環境 ==
西印度洋島國,由大 (Grande Comore) 安樹 儒昂、莫埃利 (Anjouan) 、馬約特 (Mayotte)及莫愛利(Mohéli) 四島組成。位於莫桑比克海峽北端入口處,東、西距馬達加斯加和莫桑比克各約300公里。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23-28℃。
== 政治 ==
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經濟以農業為主,香草、丁香、鷹爪蘭等香料產量居世界前列,有“香料島”之稱。工業基礎脆弱,嚴重依賴外援。1991年5月開始實行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製訂的“結構調整計劃”。2012年底,科達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宣布科達到“重債窮國倡議”減債計劃完成點。
 
== 社會 ==
葛摩地處非洲、阿拉伯及馬來-印尼的勢力範圍交界處,其文化、語言、社會結構、宗教信仰反映出不同文化間的融合。
 
<ref name="cs2"/>
== 參考文獻 ==
16,69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