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8,814
次編輯
變更
赫哲族伊玛堪说唱
,無編輯摘要
然而,这一世代相传的文化遗产现已面临失传的危险。据统计,上个世纪80年代,伊玛堪演述人中还有20多名杰出的大师级人物,但目前只有5名伊玛堪讲说唱人能够讲述某些特定的叙事段落。
“赫哲族伊玛堪说唱”于2011年11月23日,在[[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上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ref>[https://www.sogou.com/link?url=DSOYnZeCC_oXsVgYLIWCIXTtC2O1YzR9y5vubAuy4TI162IBNyZnsSPwBPBCayABri2jTBr9OJ8. 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赫哲族伊玛堪说唱],华夏经纬 2016-6-7 </ref> 。
==赫哲族==
中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各地赫哲族人口列表(普查时点人口,单位:人): 赫哲族的民族语言为赫哲语,赫哲语属阿尔泰语系的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有不少的语汇与满语相同。现在通用汉语,很少有40岁以下赫哲族人会说赫哲语。中国境内赫哲族没有[[文字]],早年削木、裂革、结革记事 <ref>[https://www.sogou.com/link?url=DSOYnZeCC_oFmTickJ_wj-dL0ADhW9WWC_5n5LzDRDkACnYlBvtIFw.. 东极抚远,这里所有的事情都是“最东”_赫哲],搜狐网 2019-11-15 </ref> 。清朝时用满文,现因长期与汉族交错杂居,通用汉文。
==赫哲语==
[[File:乌苏里船歌11.jpg|370px|缩略图|右|乌苏里船歌[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6429056854&di=179b46880584f5fe6e74f998b5f75ce5&imgtype=0&src=http%3A%2F%2Fwb.sznews.com%2Fres%2F1%2F1721%2F2017-05%2F12%2FA06%2Fres04_attpic_brief.jpg 原图链接][http://wb.sznews.com/html/2017-05/12/content_3791827.htm 来自深圳晚报 的图片]]]
(分类赫哲族)赫哲族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生活迅速得到改善,他们的事例引起了作者们的关注。[[胡小石]]和[[汪云]]才来到了赫哲族的聚居地乌苏里江畔的四排赫哲族乡,与赫哲渔民同吃同住。据胡小石回忆,民间艺人[[葛德胜]]演唱的[[伊玛堪]]和付万金演唱的各种赫哲族民歌,给两位作者带来了不少灵感,特别是作曲家汪云才,有《[[赫哲人的婚礼]]》、《[[金色鄂伦春]]》、《[[海岛女民兵]]》、《[[焦裕禄]]》等;还创作多首歌曲《[[乌苏里船歌]]》 <ref>[https://www.sogou.com/link?url=DSOYnZeCC_oFmTickJ_wjx6x77Vlfl-hphbi9_NIPa-YSKObDQKOgA.. 【龙江歌声激荡70年】一曲《乌苏里船歌》让世界听见赫哲族],搜狐网 2019-9-23</ref> 、《[[乌苏里江]]》、《[[春天能追着]]》、《[[牧歌]]》、《[[巍巍的兴安岭]]》、《[[依玛堪唱给毛主席]]》、《[[冰花]]》、《[[乌苏里音画]]》、《[[家乡山水惹人醉]]》。
其中《乌苏里船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吸收到声乐教材中,《乌苏里江》被各大音乐学院列为声乐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