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四科十哲

增加 246 位元組, 4 年前
後世評價
==後世評價==
[[ 孔子 ]] 作為一流的教育家,一直傳說他有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但給後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是孔門的「 [[ 四科十哲 ]]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可以稱之為孔門弟子的光榮榜。
孔門「四科十哲」的說法最早源於《 ''' 論語.先進篇 ''' <ref>[https://ctext.org/analects/xian-jin/zh   《論語.先進篇》]</ref> 。單獨有一小段話記載: ''' 「德行: [[ 顏淵 ]] [[ 閔子騫 ]] [[ 冉伯牛 ]] [[ 仲弓 ]] 。言語: [[ 宰我 ]] [[ 子貢 ]] 。政事: [[ 冉有 ]] [[ 季路 ]] 。文學: [[ 子游 ]] [[ 子夏 ]] 」'''
新儒家 [[ 韓愈 ]] [[ 李翔 ]] 的《 [[ 論語筆解 ]] <ref>[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68234   《論語筆解》]</ref> 將其概括為「四科十哲」。也有一種說法,認為孔門「四科十哲」中的弟子是跟隨孔子被困於 [[ 陳蔡 ]] 時的人。
[[ 朱熹 ]] 對「四科十哲」做出了自己的見解判斷:「 ''' 弟子因孔子之言,記此十人,而並目其所長,分為四科,孔子教人,各因其才,於此可見。 ''' [[ 朱熹 ]] 明確認為,這「四科十哲」是孔子所定。
孔子是我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有一套雖不周密卻相當完整的思想體系和政治見解,這主要得益於他的門生及弟子為他整理的《 [[ 論語 ]] 》一書,以及他的弟子,對他的學說不遺餘力地口耳相傳,在那個傳播途徑較為封閉的時代,能及時將孔子的思想精華普及到民間,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因此得到流傳。
====子夏====
子夏,姓卜名商,「孔門十哲」之一,也是孔子晚年弟子,才思敏捷,以文學著稱,是孔子弟子中的文科高材生。《論語》中保留了他許多著名的格言,比如:「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學而優則仕」等等。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子夏年僅29歲,為孔子守孝3年後,告別同門師兄弟,來到魏國龍門西河(今山西河津),開講經學,先後收徒三百,這是有名的「西河設教」,子夏的弟子中,有10多位垂名青史的能臣武將,傳誦至今。比如:法家李悝、西門豹、段木干;軍事家吳起,政治家田子方,史學家公羊高、穀梁赤等。子夏醉心傳播文化,淡薄名利,萬世仰之。
 
 
 
 
 
 
==文獻==
2,95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