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吳逢聖

增加 3,02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吳逢聖'''({{bd|1735年||1804年|catIdx=W吳}}),[[表 |字]]''' 眉爽''',[[ ]]''' 鐵儂''' [[ 安徽]][[ 桐城]] ( 今樅陽) ,[[ 清朝]] 政治人物,[[舉 清代詩 ]]出身 . 據麻溪癸丑譜載:十五世、誥授朝議大夫
==生平==
[[ ===打擊“洋盜”=== 乾隆]] 二十五年(1760年)中庚辰恩科[[ 舉人]] 始任興化縣教諭,歷任万泉、平遙二縣知縣、保定知府,一七九九年出任台灣知府。台灣及澎湖列島孤懸海外,歷來是外國列強和江洋大盜覬覦之地。但是,“洋盜”猖獗,島內歹徒也乘機興風作浪,獄政荒廢,形同虛設。島民不勝其擾,一日數驚,他到任之日,即出重拳嚴厲打擊“洋盜”;同時整飭獄政,取得顯著效果。在這場鬥爭中,他以身作則,知人善任,贏得台灣人民的尊敬和愛戴。據大清《台案匯錄乙集》記載:“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都御使巡撫福建等地提督軍務大臣[[ 嘉慶李殿圖]] 三年(1798年)接替奏稱:據台灣知府[[ 伍靈阿吳逢聖]] 詳:台灣府海防同知[[延 平府青雲]][[ 已“捐升 知府]] ”,尚未離任,猝患痰症,醫治不瘉病故……”這個延青雲精於海戰,智勇雙全,是逢聖公 手提拔重用的。延署馬家巷通判任內,也就是在逢聖公直接領導下 連續擒拿“洋盜”[[ 嘉慶洪車]] 四年(1799年)由[[ 廣善吳機]] ,並報請處以極刑。此二人都是臭名昭著的海盜頭目,所謂樹倒猢猻散,剩下的小海盜也只能是消聲匿跡了。對於延青云不幸病故,逢聖公痛心疾首,潸然淚下。 ===整飭獄政===海患既平,整頓獄政,讓罪犯罪有應得便成為當務之急。在這場沒有硝煙的鬥爭中,逢聖公不為人事所左右,他剛正不阿,疾惡如仇,明正刑典,使犯罪分子都受到應有的懲處,不愧為大清廉臣。世人常說:一 現知府,十萬白花銀。他從台灣解印歸時,猝與盜船相遇,盜見其空無一物,乃嘆息說:“確是好官。” 逢聖公致仕抵家時,仍然是兩袖清風,賦《抵家》詩曰: 依舊蓬蒿仲蔚廬,到門松菊未全餘。 九年愧讀《閒居賦》,三上空傳宰相書。 天涯一路看秋色,秋在山鄉畫不如。 逢聖公待友真誠,《別張唐州》詩如歌如訴,如泣如慕: 故國君猶客,天涯我一身。 莫將游子意,來慰遠行人。 夢繞東山月,情係兩岸春。 相看各有淚,不為傷別情 。  詩中有話,分明是傷別,卻又說“不為傷別” ,那麼他們為什麼都要流眼淚呢?嘿,孤懸海外的寶島,孤懸海外的遊子,用詩歌用心聲把“兩岸 春”的美好願景表達的淋漓盡致,使我們今天讀之還唏噓不已! 總之,逢聖公是那個時代的好官,他為穩定台島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也是個好詩人,在“孤懸海外”的三 時間裡,寫出那麼多好詩 前往[故《桐舊集》和新編的《麻溪歷代詩詞選》收錄他三十七首詩,這都是罕見的。<ref>[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976df900102yckq.html?tj=1 大清 台灣]]任[[台灣府 知府、詩人吳逢聖傳略]] </ref> ==詩詞== 【七夕酷暑次日立秋大雨】古風洞光无力消炎威,摆磨出火飚轮飞,生绡身著金甲衣。 天上长虹片云锁,双星眼枯无泪堕,席地深宵盘礡裸 他於任內最大功績為整頓獄政  报秋一叶飘井桐,霹雳破山倾崩洪,快哉肘腋生清风 <ref>[https://sou-yun.cn/PoemIndex.aspx?dynasty=Qing&author=%E5%90%B4%E9%80%A2%E5%9C%A3 詩詞庫>淸>吴逢圣>古風 1]</ref>  
==參考文獻==
72,71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