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明显陵

移除 4,10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明显陵:位于湖北钟祥市郊,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睿献皇帝朱祐杬、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迄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历时四十年建成。明显陵围陵面积183公顷,整个陵园双城封建,其外罗城周长3600余米,红墙黄瓦,金碧辉煌,蜿蜒起伏于山峦叠障之中。由30余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组成,依山间台地渐次布列有纯德山碑、敕谕碑、外明塘、下马碑、新红门、旧红门、御碑楼、望柱、石像生、棂星门、九曲御河、内明塘、棱恩门、陵寝门、双柱门、方城、明楼、前后宝城等,疏密有间,错落有致,尊卑有序,建筑掩映于山环水抱之中,相互映衬,如同“天设地造”,是建筑艺术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天才杰作。
明显陵是明嘉靖初期重大历史事件“大礼仪”的产物,规划布局和建筑手法独特,在明代帝陵规制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其陵寝建筑中金瓶形的外罗城、九曲回环的御河、龙鳞神道、琼花双龙琉璃影壁和内外明塘等都是明陵中仅见的孤例,尤其是“一陵两冢”的陵寝结构为历代帝王陵墓中绝无仅有 <ref>[http://www.tansuola.com/qiwen/201701/34.html 一陵两冢是什么意思?明显陵“一陵两冢”的简介和由来],探索啦,2018-7-21</ref> 。由瑶台相连而成哑铃状的两座隐密的地下玄宫神密莫测,一直为世人称奇。
明显陵原始建筑和环境风貌保存完好,建筑规模宏大,陵寝结构独特,文化内涵丰厚,堪称中国帝陵的璀璨明珠。
1988年元月明显陵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一部分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ref>[https://www.sogou.com/link?url=DSOYnZeCC_p9pPiB6CupGWQJ6AJM-tu15QDluit6UZkDz7DY7o9_0_uvjoEYubapRjV2amQv_QONgEitwL1NwQ.. 荆门钟祥明显陵],湖北省人民政府 2015-10-10</ref> 。2008年4月,显陵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基本信息
1、瑶台与双茔城
在明代帝陵中,前后两个宝城的建置可谓绝无仅有 <ref>[https://www.sogou.com/link?url=DSOYnZeCC_qlQrwrMKhaRNPD-z6zyY338gpzTx6jlf-DKi8uu8LD14U0upNI2PCM4-xRgQ5UEbjammZD8_MaPQ.. 明显陵],游多多旅游网 2014-4-21</ref> 。显陵前后两个宝城的形成与其主人身份的变化紧密相关。前宝城建于正德十五年(1520年),是朱祐杬死后按藩王规制建兴献王坟时建造的。
朱厚熜登基后,追封其父为“兴献帝”,嘉靖十七年(1538年),其母病故,围绕是迁葬北京还是合葬显陵,嘉靖帝派人调查并打开了显陵地宫,发现地宫出水。嘉靖十八年(1539年),世宗亲临钟祥,并亲自策马登上宝城,在显陵后部立表,选定新址,出示新的地宫宝城图纸,按图修建,将其父母合葬于新寝,两宝城之间用很长的平台连接起来称为“瑶台”。所以在明代陵寝中,独显陵有两个宝城,中间有一瑶台的特殊格局,且每个宝城都建有一套月牙城、哑巴院和琉璃影壁,并有独立的排水系统,这是显陵的独特之处。
2、碑亭众多
碑亭众多可谓显陵的第二个特点,同时也增加了显陵旅游的特色 <ref>[https://www.sogou.com/link?url=LeoKdSZoUyDwZr6TcE_1iTKrd40BOkSA4FMP-ZSwoDT09nTlXN4wYYQWXh6hrZj-ri2jTBr9OJ8. 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搜狐博客 2007-10-19 </ref>
明代帝陵中的皇陵和孝陵原本都只建有一座碑亭,即皇陵的重建皇陵碑亭、孝陵的神功圣德碑楼。直到嘉靖帝即位,分别封皇陵、孝陵、祖陵的所在地为“翔圣山”、“神烈山”和“基运山”并加建碑亭(祖陵另建祭告碑亭)之后,三陵才各有两座碑亭。位于北京天寿山的长陵原只建有神功圣德碑楼,内立神功圣德碑即圣德碑。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朱厚熜在长陵陵门内左侧增建碑亭一座,并在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前添建功德碑及碑亭,只是有碑无字。此后,天寿山各陵皆遵从其制。
而显陵的碑亭数量远远多于上述各陵。从敕封纯德山碑算起,已经发现或有文献记载的还有“山曲碑”、睿功圣德碑、纪瑞文碑、纯德山祭告碑、加上尊谥记文碑、御赐祭文碑和御赐谥册志文碑、明楼碑等九通之多,除建于棱恩殿内的加上尊谥记文碑外,率皆建有碑亭(楼),远非明代其它各帝陵可比。
3、双龙琉璃影壁
棱恩门两侧精美的琉璃影壁,为明代各帝陵所无 <ref>[https://www.sogou.com/link?url=DSOYnZeCC_quj0l-Ojnxo_MB2dHlY5MhKxnfOnZa9wEJa3mVdKOIi0U21_mgaJDBOHdl-hdEkGA. 钟祥明显陵 与众不同帝王陵],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 2018-5-7</ref> 。从现存墙体看,为琉璃仿木形式,上部为瓦檐,檐下是琉璃仿木构件,下部为须弥座,花心正面为琼花图案,背面为双龙图案,其做工非常精美。
4、外罗城和内罗城
===现代活动===
"三月三"庙会<ref>[https://www.sogou.com/link?url=DSOYnZeCC_oFmTickJ_wjwZ2T-uaRf0aZSEQzkB5h75cdM_d1ADXMw.. 遇见钟祥三月三,不止明显陵和报恩寺],搜狐网 2018-4-18</ref>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湖北钟祥人都会在明显陵举行传统的"三月三"庙会,主要有"皇家祭祖"、民俗表演等活动。
长荆铁路,钟祥火车站在距离明显陵景区约6公里,从火车站先乘坐2路公交至地税局,再换乘6路公交即可。车站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杭州、重庆、成都、宜昌、荆门、襄阳等城市客运列车。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 明显陵的奇特八大景点参考文献==   1、瑶台与双茔城 在明代帝陵中,前后两个宝城的建置可谓绝无仅有。显陵前后两个宝城的形成与其主人身份的变化紧密相关。前宝城建于正德十五年(1520年),是朱祐杬死后按藩王规制建兴献王坟时建造的。朱厚熜登基后,追封其父为“兴献帝”,嘉靖十七年(1538年),其母病故,围绕是迁葬北京还是合葬显陵,嘉靖帝派人调查并打开了显陵地宫,发现地宫出水。嘉靖十八年(1539年),世宗亲临钟祥,并亲自策马登上宝城,在显陵后部立表,选定新址,出示新的地宫宝城图纸,按图修建,将其父母合葬于新寝,两宝城之间用很长的平台连接起来称为“瑶台”。所以在明代陵寝中,独显陵有两个宝城,中间有一瑶台的特殊格局,且每个宝城都建有一套月牙城、哑巴院和琉璃影壁,并有独立的排水系统,这是显陵的独特之处。  2、碑亭众多 碑亭众多可谓显陵的第二个特点,同时也增加了显陵旅游的特色。明代帝陵中的皇陵和孝陵原本都只建有一座碑亭,即皇陵的重建皇陵碑亭、孝陵的神功圣德碑楼。直到嘉靖帝即位,分别封皇陵、孝陵、祖陵的所在地为“翔圣山”、“神烈山”和“基运山”并加建碑亭(祖陵另建祭告碑亭)之后,三陵才各有两座碑亭。位于北京天寿山的长陵原只建有神功圣德碑楼,内立神功圣德碑即圣德碑。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朱厚熜在长陵陵门内左侧增建碑亭一座,并在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前添建功德碑及碑亭,只是有碑无字。此后,天寿山各陵皆遵从其制。 而显陵的碑亭数量远远多于上述各陵。从敕封纯德山碑算起,已经发现或有文献记载的还有“山曲碑”、睿功圣德碑、纪瑞文碑、纯德山祭告碑、加上尊谥记文碑、御赐祭文碑和御赐谥册志文碑、明楼碑等九通之多,除建于棱恩殿内的加上尊谥记文碑外,率皆建有碑亭(楼),远非明代其它各帝陵可比。  3、双龙琉璃影壁 棱恩门两侧精美的琉璃影壁,为明代各帝陵所无。从现存墙体看,为琉璃仿木形式,上部为瓦檐,檐下是琉璃仿木构件,下部为须弥座,花心正面为琼花图案,背面为双龙图案,其做工非常精美。   4、外罗城和内罗城 作为独立的陵区,显陵在陵区周围建有高墙,与陵宫区围墙相对,分别称为外罗城和内罗城。显陵的增筑系仿天寿山七陵之制,而此七陵只有陵宫区围墙,每座陵寝并无单独的外罗城,只是在天寿山陵区周围建有防卫森严的城墙。显陵之后,世宗在为自己修建永陵的时候,在陵宫区围墙之外,加建了外罗城一道,并为后世的定陵所仿效,形成了独特的帝陵制度。因此,可以说显陵的外罗城是永陵、定陵外罗城的先声。  5、九曲御河 御沟,以其形式明确结合风水意向的“弯曲有形”,被当地称为“九曲河”,是显陵陵区的主要排水设施。虽然明代各陵都非常重视陵区的排水、泄洪,开挖或利用天然河流形成御沟,然而显陵御沟以其排水体系之完善、体现风水理论之完美,与前七陵形成显著的区别,成为显陵文物特色和旅游资源中的重要内容。   6、内、外明塘 在显陵的规划布局中,可能与睿宗和世宗笃信道教有关,按风水意向设计了内、外明塘。“明塘”取“明堂”谐音,明堂是风水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原意为陵区内部开阔的空地,靠近核心——“穴”的,为内明堂,不宜太宽阔,可“藏风聚气”;靠近外围的,为外明堂,要宽阔而忌狭窄,以为长久发展之计。 内明堂的位置在棱恩门前,在较为开阔的广场中凡设置一池塘,《兴都志》与《承天大志》记载均称作“内明塘”。在中轴线上旧红门以南,还有一外外明塘。内、外明塘的建置为天寿山各陵所无,同时也是现在已知明代陵寝中的孤例。   7、龙形神道 显陵是明代帝陵中唯一整体保留神路龙鳞具体做法的陵寝。中间铺筑石板,谓之“龙脊”,两侧以鹅卵石填充,谓之“龙鳞”,外边再以牙子石收束,总称为“龙鳞道”。这种做法既能满足陵寝建筑的功能需求,又经济可行,充分显示了古人的智慧,同时也为明代其它陵被神路的复原提供了实物依据。  8、新红门和旧红门 新红门为外罗城的门户,是显陵陵区入口的标志,也是显陵由王墓扩建为帝陵的重要标志之一。与之相对应是旧红门,旧红门是显陵为王墓时的门户。最为独特的是,新旧两重红门不在一条中轴线上,这在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是很少见的,但同时它也成为中国明代“陵制当与山水相称”的陵寝建筑文化的成功范例[[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129,22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