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477
次編輯
變更
偷梁换柱
,無編輯摘要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七回:“偏偏凤姐想出一条偷梁换柱之计,自己也不好过潇湘馆来,竟未能少尽姊妹之情,真真可怜可叹。”
[[File:偷梁换柱2.jpg|缩略图|左|[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f2eb250102e3oe.html 原图链接]偷梁换柱]]
===成语用法===
②曳其轮也:“语出《[[易经]]·既济》纷。既济,龄名,本卦为异卦相叠(离下坎上)。上卦为坎为水,下卦为离为火。水处火上,水势压倒火势,救火之事,大告成功,故卦名“即济”。既,已经;济,成功。本卦初九?《象》辞:“曳其轮,义无咎也。”意为,拖住了车轮,车子就不能运行了。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好比拖住了车轮,车子就不能运行了。己方抽其友方劲旅,如同抽出梁木,房屋就会坍塌,于是己方就可以控制他了。
[[File:偷梁换柱3.jpg|缩略图|[http://www.sohu.com/404.html 原图链接]偷梁换柱]]
古人按语说:阵有纵横,天衡为梁,地轴为柱。梁柱以精兵为之,故观其阵,则知精兵之所有。共战他敌时,频更其阵,暗中抽换其精兵,或竟代其为梁柱,势成阵塌,遂兼其兵。并此敌以击他敌之首策。
此计归于第五套“并战计”中,本意是乘友军作战不利,借机兼并他的主力为己方所用。此计中包含尔虞我诈、乘机控制别人的权术,所以,也往往用于政治谋略和外交谋略。
[[File:偷梁换柱4.jpg|缩略图|左|[http://www.sohu.com/a/118834561_488122 原图链接]偷梁换柱]]
==典故==
赵高未用一兵一卒,只用偷梁换柱的手段,就把昏庸无能的胡亥扶为秦二世,为自己今后的专权打下基础,也为秦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File:偷梁换柱5.jpg|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pic/%E5%81%B7%E6%A2%81%E6%8D%A2%E6%9F%B1%E8%AE%A1/7713592/0/f31fbe096b63f6240125d5988344ebf81a4ca335?fr=lemma&ct=single#aid=0&pic=f31fbe096b63f6240125d5988344ebf81a4ca335 原图链接]偷梁换柱]]
===吕后杀韩信===
公元前200年, 刘邦派[[陈烯]]为代相,统率边兵,对付匈奴。韩信私下里会见陈烯,以自己的遭遇为例,警告陈烯,你虽然拥有重兵,但并不安全,刘邦不会一直信任你,不如乘此机会,带兵反汉,我在京城里接应你。两个人秘密地商量好,决定伺机起事。
[[File:偷梁换柱6.jpg|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error.html 原图链接]偷梁换柱]]
公元前197年, 陈烯在代郡反汉,自立为代王。刘邦领兵亲自声讨陈烯。韩信与陈烯约定,起事后他在京城诈称奉刘邦密诏,袭击[[吕后]]及太子,两面夹击刘邦。
清朝[[康熙]]年间,有一粮店的朱老板打算把秤调小,以提高利润,他让小儿子把制秤的王师傅请来,摆了一桌酒席,酒过三巡后,王师傅问朱老板打算制作什么秤,朱老板说:“十五两一斤的称,这是定金。”
[[File:偷梁换柱7.jpg|缩略图|左|[https://www.997788.com/s102/82789/ 原图链接]偷梁换柱]]
说着把沉甸甸的五十两银子递了过去,王师傅勉强的答应了,当时的计量单位为十六两一斤,朱老板的小儿子并不同意这样做,他认为:这样只能骗一时,过不了多久人们就会察觉出来,不会再来买粮食,粮店也就黄了。
朱老板听后大吃一惊,让大儿子把秤取来,验证果然是多一两。第二天,朱老板对全家人宣布,小儿子升为店里的掌柜,负责店里的经营。
[[File:偷梁换柱8.jpg|缩略图|[http://www.sohu.com/a/118834561_488122 原图链接]偷梁换柱图册]]
==三十六计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