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大象

移除 1,29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orphan|time=2019-12-27T07:10:57+00:00}}{{unreferenced|time=2019-12-27T07:10:57+00:00}} ''' 大象 ''' (学名:Elephantidae),属象科动物,广泛分布在 [[ 非洲 ]][[ 撒哈拉沙漠 ]] 以南和 [[ 南亚 ]] [[ 东南亚 ]] 以至 [[ 中国 ]] 南部边境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栖息群居性哺乳动物,通常以家族为单位活动。
==形态特征==
它们主要外部特征为柔韧而肌肉发达的长鼻和扇大的耳朵,具缠卷的功能,是象自卫和取食的有力工具。
亚洲 [[亚洲象]] 象的肩高为2-4米,体重在3000-5000千克。 [[ 非洲象 ]] 的个头比亚洲象庞大一些,雄性非洲象的肩高可达3.3米,体重可达7,500千克。象头大,耳大如扇,四肢粗大如圆柱以支持巨大身体,膝关节不能自由屈伸,鼻长几乎与体长相等,呈圆筒状,伸屈自如;象鼻由五万块肌肉组成,鼻孔开口在末端,鼻尖有指状突起,能拣拾物品,象鼻非常灵活自如,可以捡拾重达1吨的物体,也可以捡拾花生那样小的食物。大象的视力很弱,但它们敏锐的嗅觉对此作了弥补,已经证明,大象敏感的嗅觉可以在丛林中追踪逃犯,足以同大侦探犬媲美。大象的耳朵很大,上面有丰富的血管以便散热。大象还会彼此交谈,它们大部分的交流频率很低,是人类听不到的,这种次声波可以传到方圆几公里的地方。
皮肤坚厚,无毛,长有一条长的柔韧的可以卷曲的鼻子,上颚二门齿发展为长而弯的象牙。非洲象属有巨大的扇形状的耳朵。
一些生物因大象而受益,还有一些生物依靠大象而生存。比如:成千上万的生物以大象的粪便为食,像甲虫类、蚊蝇类和各种虫。这些生物又成为大量以昆虫为食的生物的食物。由于大象的体型庞大,需要大量优质并富有营养的食物。如果一头大象能在一个区域生存,那么这个区域一定有丰富的、种类繁多的营养食物,作为大象的供给,这就意味着其它食草动物也一样受益。而一个大的、健康的食草动物种群又可以供给食肉动物种群。所以,大象种群的健康就标志着其他生物种群的健康。它们为维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贡献着一份力量。
大象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次声波交流,在无干扰的情况下,一般能传播11千米,如果遇上气流导致的介质不均匀,只能传播4千米,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要交流,那象群会一起跺脚,产生强大的“轰轰”声,这种方法最远可传播32千米。那远方的大象如何听到呢?总不能把耳朵贴在地上听吧?其实大象用骨骼传导,当 [[ 声波 ]] 传到时,声波会沿着脚掌通过骨骼传到内耳,而大象脸上的 [[ 脂肪 ]] 可以用来扩音,动物学家把这种脂肪称为扩音脂肪,许多海底动物也有这种脂肪。
无论身处 [[ 非洲 ]] 还是 [[ 亚洲 ]] ,大象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感性动物。大象家庭成员间互相依赖,一起觅食、饮水、迁徙和玩耍。它们会帮助陷入泥坑的大象宝宝、用鼻子把受伤或垂死的其他大象拉到安全地带,甚至可以用鼻子给对方温柔触摸,以此安慰其他身处痛苦的个体。有人目睹,大象会对死去的同伴进行哀悼,并守候在尸体旁长达一周。它们用象鼻“抚摸”死去同伴的象牙。数年后,它们还会重返同伴尸骨旁“缅怀”。
但要见证大象具备类似安慰行为却是另一回事,而如今恰恰有人证明了大象具备这样的能力。科学家的研究已经表明:亚洲大象在看到其他同类有麻烦时,它们自己也会感到很沮丧,这时它们会伸出援手安慰对方——就像人类看到他人深受折磨施以安慰一样。这样一来,大象就加入了一份包括类人猿、 [[ ]] 和一些鸟类的动物名单——科学家已经证明这些动物能够安抚同类。
[[ 斯里兰卡 ]] 宇田瓦勒韦大象研究项目的行为生态学家Shermin de Silva称,该项目是对亚洲象对痛苦反应的第一次深入调查,该研究本身是难以评估的,因为对于自发产生这些行为的时机研究人员只能耐心等待。
研究人员指出,为了一项实验而故意给动物创造有压力的环境是不符合伦理的。这也是为什么直到现在,研究人员必须依靠确凿证据,而不是坊间对野生和圈养亚洲象的观察来支持大象安抚对方的原因所在。
[[ 国Mahidol 国]]Mahidol 大象行为生态学家Joshua Plotnik和美国 [[ 亚特兰大 ]][[ 埃默里大学 ]] 灵长类动物学家Frans de Waal,通过比较亚洲象在承受压力感到有些沮丧时的行为来研究这一问题。在近一年的时间里,Plotnik每月用1到2周的时间,每天花费30到180分钟观察和记录26只圈养亚洲象的行为。动物的年龄跨度为3~60岁,它们栖息在泰国北部一个30英亩的自然公园中。
一些人认为这项研究可能会有效帮助保护工作的展开。40年来每天观察大象“安慰行为”的 [[ 肯尼亚安博塞利 ]] 大象研究项目主任、动物行为学家Cynthia Moss认为,任何一项支持大象是感性动物,承认其具备同情能力的研究都是好项目。
体型巨大并且具有潜在攻击性的大象居然也会惧怕体型远远不及它们的 [[ 大黄蜂 ]] 。大象利用独特的低频隆隆声通知同伴附近有这种长翅膀的动物出没。根据《 [[ 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 ]] 》杂志最近刊登的研究发现,对大象发出的独特声响进行的声学分析显示,大象利用这些声响警告其他同伴存在大黄蜂这种潜在威胁,提醒它们赶紧躲避。
==分布范围==
广泛分布在非洲 [[ 撒哈拉沙漠 ]] 以南和 [[ 南亚 ]] [[ 东南亚 ]] 以至中国南部边境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分布于 [[ 印度 ]] [[ 泰国 ]] [[ 柬埔寨 ]] [[ 越南 ]] 等国。中国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 ]] 地区也有小的野生种群。目前非洲象分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37个国家。非洲的中部、东部和南部部分地区的广阔地域仍是象群栖息地,但是非洲大陆上的象群分布正日益碎片化。非洲各地的大象种群数量也有显著差异,有些种群数量在减少,有些保持稳定,也有些数量在增加。据估计,目前非洲有45万到55万头大象。
亚洲象 [[ 历史 ]] 上曾广布于中国 [[ 长江 ]] 以南的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现分布范围已缩小,主要分布于印度、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 [[ 普洱 ]] 和临 [[临沧]] 沧地区也有小的野生种群。非洲象则广泛分布于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陆(北非的亚种于19世纪初期左右全部灭绝)。象栖息于多种生境,尤喜丛林、草原和河谷地带。
==物种分类==
大象或象是目前世界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属于长鼻目,只有一科两属三种,即象科(学名:Elephantidae),非洲象属和象属,非洲象有两种:普通非洲象(也叫热带草原象或灌木象)和非洲森林象,象属只有亚洲象一种(也叫印度象)。
=== 非洲象 长鼻末端有2个指状突起,亚洲象仅具1个;非洲象耳大,体型较大,亚洲象耳小,身体较小,体重较轻。===
长鼻目哺乳纲的1目,通称象,是世界最大的陆栖动物,主要外部特征为柔韧而肌肉发达的长鼻,具缠卷的功能,是象自卫和取食的有力工具。本目仅有象科1科共2属3种,即亚洲象和非洲象和非洲森林象。 长鼻目曾有6科,在中古时期最为繁盛,其中5科由于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以及人类捕杀已灭绝,现仅余象科1科2属3种动物。本目动物特征一如其名,鼻子长,鼻端生有指状突,能捡拾细小物品。 象科包括2属3种动物,即亚洲象、非洲象和非洲森林象。象是现存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它的嗅觉和听觉发达,视觉较差。长鼻起着胳膊和手指的作用,能摄取水与食物送入口中。巨大的耳廓不仅帮助谛听,也有散热功能。雄性(非洲象雌雄均有)的长獠牙是特化的上颌门齿。亚洲象前肢5指,后肢4趾,非洲象前肢3趾。 ===非洲象===非洲象分布于非洲东部、中部、西部、西南部和东南部等广大地区,北起 [[ 苏丹草原 ]] ,南至南非腹地,东从东非沿岸,西达西非赤道一带,主要栖息于热带草原和稀树草原地区。
分布国家: [[ 安哥拉 ]] [[ 博茨瓦那 ]] [[ 布基纳法索 ]] [[ 喀麦隆 ]] [[ 中非共和国 ]] [[ 乍得 ]] [[ 刚果 ]] [[ 科特迪瓦 ]] [[ 刚果民主共和国 ]] [[ 埃塞俄比亚 ]] [[ 赤道几内亚 ]] [[ 加蓬 ]] ,加纳,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共和国,肯尼亚,利比里亚,马拉维,马里,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尼日尔,尼日利亚,卢旺达,塞内加尔,塞拉利昂,索马里,南非,苏丹,斯威士兰,坦桑尼亚,多哥,乌干达,赞比亚,津巴布韦。
非洲象生活在热带森林、丛林和草原地带,它是现存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群居,要由一只雌象率领,日行性,无定居。以野草、树叶、树皮、嫩枝等为食。 繁殖期不固定,孕期约22个月,每产1仔,13~14岁性成熟,寿命70年。
715,24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