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山陵

增加 23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p style="text-indent:2em;">石阶是中山陵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把牌坊、陵门、碑亭、祭堂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庄严雄伟的“警钟形”整体。中山陵的设计者和建筑者,巧妙地把392级石阶分成10段,这种布局,独具匠心,颇有特色。由下向上仰视,只见台阶,而不见平台;但从上向下俯视,只见平台,而不见台阶。从第七层平台继续攀登30级、42级,54级石阶,分别到达第八、第九、第十层平台。这里已接近陵墓,坡度较陡,更加突出了祭堂和陵墓的雄伟气势。这126级石阶的两侧建有石栏杆,又在石阶上纵向设两行栏杆,将石阶分隔为三道。中山陵的祭堂,就建在第十层平台上,但从第十层平台还要往上走过9级石阶,方能进入祭堂大门。到这里,中山陵一共是10层平台,392级石阶。
[[File:祭堂.jpg|缩略图|右|45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祭堂===
<p style="text-indent:2em;">祭堂为中山陵主体建筑,位于海拔高度158米的第十个大平台上。大平台东西宽137米,南北深38米。处在山顶最高峰,融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中山陵祭堂吸取中国传统陵墓布局的特点,采取中轴线对称的布置方式,建筑的色彩也没有采用传统帝陵的黄色琉璃瓦和红墙,而采用蓝色屋顶灰白色墙身。反映了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民主的愿望。
<p style="text-indent:2em;">祭堂长28米,宽22.5米,高26米,堂的外部全用香港花岗石砌成。祭堂三座拱门为镂花紫铜双扉,门楣上分刻“民族”、“民生”、“民权”字样,由张静江书写六个鎏金篆字,在中门上嵌总理手书“天地正气”四个鎏金大字。
[[File:祭堂.jpg|缩略图|右|45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p style="text-indent:2em;">当时,设计师吕彦直原先的设计中,碑亭、陵门的屋顶用琉璃瓦,而祭堂则采用铜瓦。铜瓦虽然坚固,但价格昂贵,葬事筹备委员会便决定改为琉璃瓦:檐下各筑石斗拱飞檐二层,堂之南面有三个拱门,上刻花纹,各门设梅花空格的紫铜门二扇,
<p style="text-indent:2em;">灵中线(票价5元) 沿途停靠:中山陵-音乐台-水榭-灵谷寺公园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v0915l608e7|480|270|qq}}
</center>
<center>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南京中山陵 </center>
<center>
{{#iDisplay:i07738ei47w|480|270|qq}}
</center>
<center>中文--中山陵</center>
[[Category:650 中國史料]]
15,6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