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8,805
次編輯
變更
亚马孙平原
,無編輯摘要
亚马孙平原植物茂盛,种类繁多,特有种占1/3。据估计,林海中大约积蓄着8亿立方米木材,约占世界木材蓄积总量的1/5。乔木以[[桃金娘科]]、[[芸香科]]、[[楝科]]、[[樟科]]、[[夹竹桃科]]等树种占优势。盛产[[红木]]、[[乌木]]、[[绿木]]、[[巴西果]]、[[三叶胶]]、[[乳木]]、[[巴西樱桃果]]、[[象牙椰子]]等多种经济林木,巴西[[樱桃果树]]可长到80米高,[[樱桃果]]的含油量为73%,比[[芝麻]]、[[花生]]的含油量高得多,可以食用,经济价值特别高。
亚马孙平原的野生动物种类非常繁多,而且数量丰富。热带雨林中栖息着[[猴子]]、[[树獭]]、[[蜂鸟]]、[[金刚]]、[[鹦鹉]]、巨大[[蝴蝶]]和无数[[蝙蝠]],亚马孙河中生活着凯门鳄、淡水龟,以及水栖哺乳类动物如海牛、淡水海豚等,陆地生活着美洲虎、细腰[[猫]]、[[貘]]、[[水豚]]、[[犰狳]]等。另有2500种鱼,以及1600多种鸟。亚马孙森蚺是世界上最大的蛇,最长可达10米,重达225千克以上,粗如成年男子的躯干;但一般森蚺长度在5.5米以下。森蚺生性喜水,通常栖息在泥岸或者浅水中,捕食[[水鸟]]、[[龟]]、[[水豚]]、[[貘]]等,有时甚至吞吃长达两2.5米的 [[ 凯门鳄 ]] 。 [[ 森蚺 ]] 会把凯门鳄紧紧缠绕,直到它窒息死亡,然后整条吞下去,此后几个星期,不用进食。尽管成年森蚺是极可怕的猎食动物,但是幼蚺出生时,长不过76厘米。幼蚺是卵胎生的,有时一胎达70条左右。许多幼蚺被凯门鳄吃掉。幸存的长大后,反过来吃凯门鳄。亚马孙河原产的物种: [[ 食人鲳 ]] 、 [[ 海伦娜闪蝶 ]] 、 [[ 勐仑王莲 ]] 等。有" “ 世界动植物王国" ” 之称。
==成因==
==环境问题==
热带雨林像一个巨大的吞吐机。树林每年吸收全球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这种气体的大量存在使地球变暖,危害气候,以至极地冰盖融化,引起洪水泛滥。树木也产生氧气,它是人类及所有动物的生命所必需的。亚马孙热带雨林由此被誉为“地球之肺”,如果亚马孙的森林被砍伐殆尽,地球上维持人类生存的氧气将减少1/3。有些雨林的树木长得极高,达60米以上。它们的叶子形成“篷”,像一把雨伞,将光线挡住。因此树下几乎不生长什么低矮的植物。 热带雨林又像一个巨大的抽水机,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再通过蒸腾作用,把水分散发到空气中。另外,森林土壤有良好的渗透性,能吸收和滞留大量的降水。 [[ 亚马孙热带雨林 ]] 贮蓄的淡水占地表淡水总量的23%。森林的过度砍伐会使土壤侵蚀、土质沙化,引起水土流失。巴西东北部的一些地区就因为毁掉了大片的森林而变成了巴西最干旱、最贫穷的地方。在 [[ 秘鲁 ]] ,由于森林木断遭到破坏,1925至1980年间就爆发了4300次较大的 [[ 泥石流 ]] ,193次滑坡,直接死亡人数达4.6万人。亚马孙平原每年仍有0.3万平方公里土地的20厘米厚的表土被冲入大海。
除此之外,森林还是巨大的基因库,地球上约1000万个物种中,有200-400万种都生存于热带、亚热带森林中。在亚马孙河流域的仅0.08平方公里左右的取样地块上,就可以得到4.2万个昆虫种类,亚马孙热带雨林中每平方公里不同种类的植物达1200多种,地球上动植物的1/5都生长在这里。然而由于热带雨林的砍伐,那里每天都至少消失一个物种。有人预测,随着热带雨林的减少,数年后,至少将有50-80万种动植物种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