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国际单位制

增加 4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发展成国际单位制==
人们 在19 在十九 世纪末时同时使用着三个不同的电单位制,分别为:CGS静电单位制,又称 [[ 高斯单位制 ]] ,简称ESU;CGS电机械单位,简称EMU;以及用于配电系统的米-千克-秒制( [[ 国际单位制 ]] )。在试图根据量纲分析用长度、质量及时间表达电单位时,科学家遇到了诸多困难──在使用ESU或EMU时,物理量会具有不同的量纲。1900年, [[ 乔瓦尼·吉奥尔吉 ]] 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倡在当时的三个基本单位以外,再加一个基本单位,电单位不一致的问题迎刃而解。这第四个单位可以是电流、电压和电阻中的其中一个。
19 十九 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人们采用了一系列不一致的单位制,在质量上有的用克,有的用千克;在长度上有的用厘米,有的用米。例如有:表达功率的“Pferdestärke”( [[ 公制马力 ]] )、表达渗透性的达西及表达 [[ 气压 ]] [[ 血压 ]] [[ 毫米汞柱 ]] 。这些广泛使用的单位之中,有的用到了标准重力。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尾声,全球各地仍然使用着各种不同的单位制,有的是公制的另类版本,有的则是基于所谓的“习惯单位”,如美制单位。1948年,在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学联合会及法国政府代表的参与下,第9届国际计量大会委派国际计量委员会对科学界、技术界和教育界的计量需求进行一项调查,并为一种单一整合、能供遵守《[[米制公约]]》的世界各国使用的单位制提出建议。
根据此项调查的结论,1954年第10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这个国际性的单位制应以六个基本单位为基础,能够用于测量温度、可见光辐射、机械及电磁物理量。建议中的六个基本单位分别为:米、千克、秒、安培、 [[ 开尔文 ]] [[ 坎德拉 ]] 。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正式将这一单位制命名为“国际单位制”(法语:Le Système International d'Unités),简称SI。国际计量局也曾把国际单位制称为“现代公制”。1971年第14届国际计量大会将摩尔纳入为第七个基本单位。
==国际物理量系统==
2010年国际计量委员会会议审阅了确立各物理常数固定数值的进度,但认为“第23届国际计量大会所设下的条件仍未完全满足,因此本会目前不建议修订国际单位制。”
在2011年第24届大会上,国际计量委员会从原则上赞成对定义进行必要的修订,并重申修订前必须达到的各项条件。2014年第25届大会召开时,第23届大会所设下的条件仍未满足,因此大会再次建议在确立物理常数固定值方面做进一步工作。[
2018年11月16日,国际单位制重新定义的提案在第26届大会上通过采纳。新定义将于2019年5月开始生效。科学技术数据委员会基本常数任务组已宣布将于该次大会上公布的数值的提交限期。
245,83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