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韩素音

增加 61 位元組, 5 年前
人物介绍
作为社会活动家,韩素音曾经常奔波全球各地,向世界推介中国和促进中印友谊,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及印度前总理英迪拉·甘地夫人的接见。她用创作积蓄设立了5项奖金:“中外科学基金奖”、“青年外语奖”、“普及英语奖”和用于奖励优秀翻译作品的“彩虹奖”和“印中友谊奖”。她曾将自己的人生轨迹总结为:“我的一生将永远在两个相反的方向之间跑来跑去:离开爱,奔向爱;离开中国,奔向中国”。
在1970年代的中国,至少有一亿人听说过韩素音的名字,只因她的一生是一部传奇。有很多标签形容她:中国第一代留学归来的铁路工程师的女儿、比利时前国防大臣的外甥女、她的初恋是纳粹党徒,后成为中国驻英武官的妻子、穿行于东西方世界的国际友好人士,以及毛泽东和周恩来传记的作者。韩素音的复杂身世和传奇经历使其自传完全超越一般人自我讲述的范畴,而是几乎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史,具有深刻的历史感、广阔的文化视阈和深厚的民族内蕴。<br>
当地时间2012年11月2日中午,韩素音在瑞士小城洛桑家中去世,享年96岁。
父亲周炜,字映彤,是四川人,留学比利时,四川铁路局工程师。母亲是比利时弗拉芒人。周光瑚早年在贝满中学念书,1931年,还没满15岁时,在北京医院当打字员。1933年入燕京大学医学预科,1935到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学医。1938年回国,同年和国民党军官唐宝璜结了婚,(后者于1947年阵亡)。归国期间,周光瑚在成都的美国教会医院工作,在院长的鼓励下,开始写第一部小说《目的地重庆》[1]。1944年留学英国伦敦,1948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返回香港从医。1952年周光瑚嫁与出版商康柏( L.F. Comber),改名伊丽莎白·康柏。随后两人移居到马来西亚柔佛州的新山,她继续行医;曾为新加坡南洋大学的创立而奔走。两人离婚之后她嫁与印度军队上校陆文星,曾在班加罗尔居住过一段时间。
 
韩素音1952年的自傳小说《A Many-Splendoured Thing》曾被好莱坞拍摄成电影《生死戀》(Love Is A Many Splendoured Thing)。
 
1956年以後以至文化大革命期間,韩素音多次訪問中國,並出版關於中國及中國領導人的著作,用英文、法文写作。韩素音居瑞士洛桑市。
 
1989年,在她的资助下,中国翻译协会开始举办韩素音青年翻译大赛,以鼓励更多中国国内青年翻译人才的涌现。此项大赛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翻译界影响力最大的竞赛。
== 人物图片 ==
7,57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