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牛昶昞

增加 4,913 位元組, 5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牛昶昞'''(1838—1895),清末北洋海军官员。字深斋或心斋,一字显斋,牛浩然长子,河南荥阳人。其父授河南河北镇总兵…”
'''牛昶昞'''(1838—1895),清末北洋海军官员。字深斋或心斋,一字显斋,牛浩然长子,河南荥阳人。其父授河南河北镇总兵,善战。以恩荫生考授通判,入选至北京,深受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的赏识,任北洋代理机器制造局会办。任职6年,李鸿章以劳绩优异,奏请留在直隶作候补道员,皇帝准奏,御批至吏部。甲午海战前,牛昶昞总理威海水陆营务处兼工作处事宜。1895年死于天津。
中文名 牛昶昞 别 名 深斋或心斋 出生日期 1838 逝世日期 1895 职 业北洋海军官员
目录
1 人物简介
2 甲午海战
人物简介编辑
牛昶昞是二品顶戴,任威海卫水陆营务处提调。日军困守威海卫港后,牛昶昞便与洋员密谋投降,遭丁汝昌拒绝。丁汝昌自杀后,牛昶昞勾结洋员以提督的名义起草投降书,将北洋舰队的十一艘军舰和所有的军用物资无条件的交给日军。战后他将投降的罪名推到已死的丁汝昌身上,致使丁汝昌蒙冤15年之久,而他自己因隐瞒了事实的真相,只受到轻微的革职处分。
甲午海战编辑
1894年(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以候选道任威海卫水陆营务处提调,并管东口水雷营。
电视剧《北洋水师》中的牛昶昞
电视剧《北洋水师》中的牛昶昞
1895年2月,日本海陆军围攻威海卫,清海陆军努力防战,但形势日趋危急。海军提督丁汝昌等爱国官兵,要求率舰队出海抗敌,李鸿章严令不准出海迎战。日军猛攻,东西口炮台相继失陷。日军封锁港口,北洋水师坐困港内,牛昶昞与丁汝昌及刘公岛护军张文宣,据守孤岛。此时,海军中的英人马格禄(Mclure,John)、泰莱 (Tyler,WilliamFerdinad)、美人浩威(Howie)、德人瑞乃尔(Schnell,Theodore H)等策划投降。
8日深夜,泰莱和瑞乃尔与其商量投降办法,听后赞成,并主张由洋员劝说提督丁汝昌投降。
翌日晨2时,泰莱与瑞乃尔劝丁汝昌投降,被严词拒绝。劝降失败后,又与马格禄、浩威等策划以众相逼。
10日,闹事士兵拥护军统领张文宣至丁汝昌处“乞生路”。牛与瑞乃尔趁机劝丁从众意,丁怒目痛斥。
11日,援军无望。丁汝昌召集诸将和洋员会议,提出舰队突围主张,牛与洋员联合反对。无奈,丁命其将提督印戳角作废,以防有人盗印投降,遂于12日服毒自杀。张文宣以身殉国。牛昶昞欲杀身成仁而被诸将簇拥不得自裁。其实并未将提督印惟戳角。反出面与诸将、洋员议降,由浩威假丁名义起草降书。
电影《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中的牛昶昞
电影《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中的牛昶昞
14日,以海陆军代表身份登日松岛舰,与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祐亨签订《威海降约》11条,将北洋舰队残余之11艘舰、刘公岛炮台及军资器械,移交日军。
事后,清廷调查时,为推卸责任,竟诡称丁派广丙管带程璧光将降书送往日船,程开船之时,丁与张文宣先后抑药而死。清廷未辨真伪,仅予革职处分。
解读词条背后的知识

文史砖家 历史学人,新媒体作家

此人勾结洋人出卖北洋舰队,还污蔑丁汝昌降日,致使后者蒙冤15年
牛昶昞不仅逼死丁汝昌,还在其殉国后“大泼脏水”,向清廷污蔑他卖军投降。牛昶昞声称,丁汝昌是因为担心被朝廷追责,最终才决定畏罪自杀。清廷内部的清流党和保守派不去查明真相,反而对丁汝昌交口毁谮,终于迫使光绪帝对他做出籍没家产、不许下葬的严惩。

2018-07-2626阅读4859
词条标签:
近代史 , 清朝 , 政治人物 , 官员 , 人物
解读词条背后的知识

文史砖家 历史学人,新媒体作家
此人勾结洋人出卖北洋舰队,还污蔑丁汝昌降日,致使后者蒙冤15年
牛昶昞不仅逼死丁汝昌,还在其殉国后“大泼脏水”,向清廷污蔑他卖军投降。牛昶昞声称,丁汝昌是因为担心被朝廷追责,最终才决定畏罪自杀。清廷内部的清流党和保守派不去查明真相,反而对丁汝昌交口毁谮,终于迫使光绪帝对他做出籍没家产、不许下葬的严惩。
V百科往期回顾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51638次
编辑次数:19次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w_ou(2018-06-06)

新手上路
成长任务编辑入门编辑规则本人编辑new
我有疑问
我要质疑在线客服参加讨论意见反馈
投诉建议
举报不良信息未通过词条申诉投诉侵权信息封禁查询与解封
©2018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1号
9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