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381
次編輯
變更
郯国故城
,無編輯摘要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通志·氏族略》
所在地区
山东省郯城县
==周围环境==
郯国故城是西周至战国初期的郯国都城。位于郯城县北郊的高地上。郯国故城东北角320 米处为杨楼村,东南角现为郯城县邮电局家属院,西北角500米处为北马村, 西南角为县干休所,故城内有6个自然村和1处中学。
==历史==
《 [[ 通志·氏族略 ]] 》云:" :“ 郯氏,祁姓,子爵,或言赢胜,少昊之后。 " ” 一曰己姓。《 [[ 左传 ]] 》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年)载:" :“ 秋,郯子来朝"”,昭公问" “ 少?白皋?氏鸟名官,何故也?" ” 郯子答以" “ 我高祖少?白皋?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 ” 。" “ 仲尼闻之,见于郯子而学之。" ” 战国初期灭于越。《 [[ 史记·越王句践世家 ]] 》《 [[ 索隐 ]] 》引《 [[ 纪年 ]] 》曰: : 於粤子朱句" “ 三十五年灭郯" ” ,时当周威烈王十二年(公元前414年)。秦置郯郡,汉置郯县,唐省县入临沂, 宋金因之,元末复置郯城县。
==郯国==
郯国是 [[ 春秋时期 ]] 一个小国,在今山东郯城一带。由于 [[ 历史 ]] 资料匮乏,无法考证它具体的边界线,但从周边国家的范围和现在每个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资料来分析,大体的轮廓还是能够找出来的。疆域包括在沂河东岸从李庄到归昌杨集,东面包括临沭曹庄大兴,以及赣榆部分、东海大部分、新浦部分地区。但是,一种说法认为,郯国曾经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北抵琅琊,南至 [[ 长江 ]] ,东临 [[ 黄海 ]] ,西接 [[ 徐州 ]] ,但是后来沦落了。 [[ 春秋时期 ]] ,郯国的周边国家是鄟国和祝其国。 约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商王武丁封其子于炎地(今山东郯城)建立侯国,称炎国。周灭商后, [[ 周武王 ]] 将其封给商王帝乙长子、 [[ 商纣王 ]] 的长兄微子启,归附于宋国所辖制,并允许享爵位,子爵。 [[ 微子启 ]] 派其裔孙子鸷管理炎地,成为宋国的附属国,后为楚所灭。 《 [[ 汉书·地理志 ]] 》载:“周爵五等,而士三等: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满五十为附庸。盖千八百国。”这只能说明一个大致的概况,并没有详尽的考察说明。
因此关于郯国的历史存在疑问之处,诸侯国的疆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各国攻伐征战,和王朝在封土上的赏罚,诸侯国的疆域是随时消长的。再者,诸侯国的封土,在夏商时期,疆域是不明确的,只是管辖了大概的面积和大体的户数,上门催收赋税而已,没有过多的行政管理手段。周以后,行政管理手段相对加强,但也是若有若无,这时疆域的概念已经存在,各国在重要的通道路口已经设置了关隘,派兵把守。
==参考文献==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