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巨野县

增加 43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巨野 县''' 是山东省 [[ 菏泽市 ]] 下辖的一个县,位于 [[ 山东省 ]] 的西南部。古系沼泽之地,因古有大野泽而得名。县政府驻地 [[ 巨野镇 ]]
地处鲁西南大平原腹地,位于菏泽东部,因古有大野泽而得名。地处东经115°47’-116°13',北纬35°05'-35°30',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全县总面积1302平方公里,下辖15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户籍人口109.08万人(2017年)。
境内主要河流有 [[ 万福河 ]] 、洙水河、洙赵新河和 [[ 郓巨河 ]] 。先后荣获“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全国最具城市品牌建设发展潜力城市”等荣誉。著名景点有: [[ 金山旅游区 ]] 、永丰塔、 [[ “巨野教案”遗址 ]] 等。
2018年上半年,巨野完成GDP总量162.9亿元,在 [[ 山东省 ]] 县(市区)中排第88名;同比增长9.0%,在山东省县(市区)中排第12名;人均GDP量1.76万元,在山东省县(市区)中排第125名。
==古迹文物==
境内现存古昌邑城遗址、《皇览》所载的蚩尤墓、春秋时期的麒麟台、战国时期的齐鲁会盟台、有鬼斧神工之誉的金山秦王洞、芳龄千载的永丰塔、世称“文绝、书绝、碑绝”的屏盗碑及明代建造的大成殿等众多名胜古迹。
境内现存[[古昌邑城遗址]]、《皇览》所载的[[蚩尤墓]]、春秋时期的[[麒麟台]]、[[战国]]时期的[[齐鲁会盟台]]、有鬼斧神工之誉的[[金山秦王洞]]、芳龄千载的[[永丰塔]]、世称“文绝、书绝、碑绝”的屏盗碑及[[明代]]建造的[[大成殿]]等众多名胜古迹。 巨野,近圣人之居,沐玄歌之化,是一片丰厚的文化沃土,留下了众多的珍贵文物。1977年发掘的红土 [[ 山西 ]] 汉昌邑王 [[ 刘髆 ]] 墓出土玉璧、青圭、玉具剑,代表了中国制玉的最高水平。 [[ 巨野石佛寺 ]] 北齐造像刊经碑,碑文出现了4个简体字,是迄今已知的年代最早的简化字,从而把中国出现简化字的历史推溯至 [[ 南北朝 ]] 时期。
==历史==
巨野县设置于 [[ 西汉 ]] 初,至今有两千余年历史。
[[ 夏商 ]] 时期,巨野地属 [[ 徐州 ]] 北境; [[ 西周 ]] 至春秋为 [[ 鲁国 ]] 西境,是 [[ 鲁哀公 ]] 西狩获麟之地; [[ 战国 ]] 时属宋,后改属 [[ 齐国 ]] ;秦属砀郡;汉至 [[ 三国 ]] 时期属山阳郡;晋至南北朝为高平郡; [[ 隋朝 ]] 时期,巨野分属郓州、 [[ 曹州 ]] 和金乡县;唐至五代属河南道郓州;宋归属 [[ 济州 ]] ;元明时属济宁府、兖州府;清 [[ 雍正 ]] 十三年改属曹州府; [[ 民国 ]] 十七年为山东省直属县;1953年归属菏泽专区;1958年改属济宁专区;1959年改归菏泽专区,2001年菏泽地区改为 [[ 菏泽市 ]] ,巨野县属菏泽市管辖。
近代在此发生了著名的“巨野教案”。
===金山旅游区===
风景秀丽的 [[ 金山旅游区 ]] 位于县城东南23公里处,因凿石得金故名曰 [[ 金山 ]] 。金山南北长2华里,东西宽1.5华里,海拔高度133.2米。
古之金山,林木茂密,登道纡回,殿宇嵯峨,涌泉涓涓。丰富美丽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使金山闻名遐迩。金山原有古建筑20余处,据县志记载, [[ 康熙 ]] 四十年重修金山,“悉仿岱制”,即按照 [[ 泰山 ]] 的建筑布局设计施工。
自西路登山依次为小红门、中天门、小天街、南天门。南山麓建有 [[ 神农祠 ]] 、观稼亭,北有泰山祠、王母阁、依山傍崖,各抱地势;另有文昌阁、三圣殿、魁星楼、牛王庙、戏楼等点缀其间。
此外,还有玉兔洞、金牛洞、蝙蝠洞、祈子洞、圣母泉、龙虎洞、神水泉、金水泉等20余处自然景观。一年一度的金山庙会,更是热闹非凡,每逢阳春三月,商贾云集,游人如织,香烟云雾,缭绕于苍松翠柏丛中;欢歌笑语,回荡在山谷沟壑之间。这便是巨野著名的古八景之一的“金山春晓”。
“巨野 之胜在金山,金山之胜在 [[ 秦王洞 ]] ”。山南麓,有一人工开凿的大洞,俗称金山大洞,世传为 [[ 秦始皇 ]] 东巡 [[ 泰山 ]] 时建造的驻跸行宫,称之为秦始皇避暑宫。当地人又传隋末唐初, [[ 秦王 ]][[ 李世民 ]] 带兵征战,曾在此歇马,故又称秦王洞。经考证,实为 [[ 西汉 ]] 昌邑王 [[ 刘贺 ]] 营而未用的废冢。
据《汉书·武王子传》载:刘贺在昌邑(巨野县昌邑镇一带)做了十三年昌邑王之后,被 [[ 霍光 ]] 迎立为帝(史称汉废帝),因淫乱不保社稷而被废,霍光亲自把他送回原封地做昌邑王,其后又被贬到 [[ 江西 ]][[ 永修县 ]] 一带做海昏侯。在汉代,帝王即位之次年,即营作山陵,昌邑王刘贺事多僭越,自治寿域,乃入立被废,客死他乡,不得归葬,营而未用,遂成废冢。北洞共有明道、侧室、甬道、耳室、主室等九部分组成。总长89.80米,最宽28米,石壁最高处15米,如劈如削。洞室整体结构布局严谨,开凿工整,鬼斧神工,令人惊叹。洞内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涓涓清泉,自石罅中渗出,悬溜不断。“云开山上地,雨滴洞中天,径窄藤萝没,崖高日月悬……”,正是金山洞的真实写照。
千古奇观,胜地佳境,吸引着历代众多的游客。有多少文人名士怀着几多感慨,几多赞叹,欣然命笔,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和精僻的考证。明道两壁上现存宋以来的刻石44帧,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成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宋、金、元时期,这里曾为佛寺,香火旺盛,经久不衰。洞门上方的“敕赐大明禅院”六个大字,为金大定三年所刻,洞内现存石佛像一尊,高约90厘米,为元泰定四年(1327年)所造。雕刻精细,造型美观。
===永丰塔===
又称梵塔、大佛寺塔。位于巨野县城东南隅,南临人民路,西毗永丰街,北接 [[ 文庙 ]] ,东为 [[ 麟州大酒店 ]] 。古“巨野八景”之一。《巨野县志》载:“ [[ 永丰塔 ]] ,传为唐人所建,未合尖而止,宋人续之”。经考证,此塔建造年代当为 [[ 北宋 ]] 嘉佑年间,距今约千年的历史。是巨野古老文明的象征。该塔为平面等边八角四门楼阁式砖塔。据《巨野县志》记载,明初洪水泛滥,巨野沦湮,塔没二级。地面现存五级,通高30.3米,一至五级的高度分别为6.3、6.5、4.1、3.9、3米,塔刹6.5米(含宝顶),底部周长40米,上部周长36米。
第一级为砖叠挑檐,即用砖叠涩挑出,继而递迭收分而成。古朴浑厚,端庄凝重。其他各级皆由华拱两挑组成上承托檐,交叉盘错,更显繁缛玲珑。每级的东、南、西、北四面各设有券门,明暗有别,或进之为天井,或直通塔内回廊。塔体各级高度自下而上逐层递减,收分得体。底层设有塔心室,由北门可入。室壁镶嵌6块宋代佛教石造像,原为大佛寺遗物,1961年维修时嵌入。室内有石台阶可至第二层南门,再沿塔檐绕转西门,继而逐层盘旋而上可达塔顶。扶栏四望,全城景色尽收眼底。塔下碧波粼粼,水色天光,交相辉映,朝晖夕霞,古塔倒影,甚为壮观。这便是著名胜景“梵塔朝晖”。塔是佛教的建筑物,是供奉“舍利”之所。
梵文称为“浮屠”,音译作“塔婆”“佛固”等,即“方坟”“灵庙”之意。所以又称之为梵塔。塔的建筑形式早在东 [[ 汉明帝 ]] 时期便随着佛教的兴起而由 [[ 印度 ]] 传入 [[ 中国 ]] ,后又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亭、台、楼、阁等古建筑的影响,而逐渐演变成具有独特艺术形式和风格的中国塔。塔和寺又是密不可分的,或塔为寺立,或寺因塔设。
永丰塔“坐落于巨野县儒学前大佛寺内”(《巨野县志》),所以又称大佛寺塔。大佛寺因寺内有丈八大铜佛而得名,原占地20余亩,位于永丰塔以东。寺内建有佛殿和塔院,古柏参天,遮空蔽日;烟绕霞蔚,暮鼓晨钟;游客纷至沓来,香火旺盛,是当时巨野著名的游览胜地。惜寺院今已无存,唯巍峨壮观的古塔,跨越千年时空,铭记历史沧桑,留下一串串悲壮、神奇而动人的传说……
永丰塔之名源由史籍无考。相传古大野地势低洼,诸水集积。常有黑龙作乱于此,洪水肆虐,民不聊生。 [[ 托塔李天王 ]] 奉命降妖,将宝塔分为三截,底部降郓城,塔身掷巨野,塔尖落金乡,分别将黑龙之首、身、尾三处牢牢镇住。黑龙被降服,洪水退却,大野泽渐涸,露出良田沃野。因此后人将塔名冠以“永丰”,意谓镇邪恶,呈祥瑞,以祈年年岁岁五谷丰登。这虽是古老的神话传说,却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战胜自然灾害的坚强信念和对幸福美好的向往祈盼。
===文庙===
[[ 巨野文庙 ]] 位于巨野县城东南隅, [[ 永丰塔 ]] 北约一百米处.宋金时期巨野文庙原建于城北,屡经河患,废立不一.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县丞吕让移建于今址.历代多次增修扩建,至清 [[ 康熙 ]] 四十一年1702年,县令章弘鼎新正殿,续成诸祠,规制乃备,占地三十余亩,前后五进院落及东西跨院,共建有殿,堂,楼阁,斋,庑,亭,坊近百间.自南而北以太和元气坊,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等形成文庙中轴线两侧建有进德斋,修业斋,东庑,西庑,名宦祠,乡贤祠,忠义祠,东华门,西华门等,东跨院为文昌祠,是儒学所在地西跨院为启圣祠,后改作训导宅.隆十八年1753年.
巨野县知县 [[ 朱容极 ]] 在此建麟州书院,此后经 [[ 道光 ]] [[ 光绪 ]] 以及 [[ 民国 ]] 年间多次建修葺,书院更具规模,志名远播.大成殿内祀有 [[ 孔子 ]] ,四配 [[ 颜回 ]] ,曾参,子思, [[ 孟轲 ]] ,十二哲闵损,冉雍,端木赐, [[ 仲由 ]] ,卜商,有若,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颛孙师, [[ 朱熹 ]] 的塑像.两讨债列" 七十二贤" 牌位.整个建筑布局得当,错落有致,间以苍松翠柏,形成一处气势害宠传,郁罩葱茏的古建筑群.1947年,文庙被废,大部分建筑被毁,仅存大成殿,殿内塑像亦遭劫难。
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殿基为砖,石混砌,台基高1.4米,东西长22.3米,南北宽14.25米.大殿通高13.7米,面阔5间,进深3间,重檐九脊歇山式建筑.翼角飞翘,绿瓦朱甍,斗拱盘错,雕梁画栋.殿四周有24根大型石柱支擎,石柱高3.48米,径约0.55米.前檐下8根石柱以及后檐端柱为高浮雕二龙戏珠,上缀浮云,下着波涛,造型生动,雕琢精工.其它石柱为浅浮雕缠枝花卉,构图繁缛,技艺精湛.后廊中间两根石柱上分别刻有" 大清 [[ 康熙 ]] 四十一年七月二十一日"," 宣议郎知巨野县事宛平章弘重建:铭文.殿内有朱红明柱八根,直径0.5米,下垫鼓形石础,上擎殿架,梁叠檩穿,勾心斗角,显示出高超的建筑艺术.此大成殿仿 [[ 曲阜 ]][[ 孔庙 ]] 大成殿营建,是鲁西南现存最完整县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古建筑。
新中国成立后,文庙旧址为粮食部门占用,大成殿一度曾为粮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对文物保护尤为重视.1982年, [[ 山东省文物局 ]] 拨专款对濒临倒塌的大成殿进行了修缮.1995年,粮所搬迁,复建了大成门,大成殿内恢复了 [[ 孔子 ]] 及四配塑像,制作神龛,御匾,香案等附属设施,殿前筑建了月台。文庙正逐步恢复原有建筑.成为人们祭仰先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础地和展示巨野历史文明的窗口。
===麒麟台===
位于 [[ 麒麟镇 ]] 陈胡庄村东750米处,史称麒麟冢,是春秋“西狩获麟”之麟葬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 [[ 麟麟台 ]] 被夏官屯公社武装部挖掉边围而加高筑成打靶台。现存台高约4米,东西长48米,南北20米。
据1979年普查勘探,测出原遗址东西长73米,南北52米,面积约3800平方米。并发现灰坑,出土许多夹砂红陶残片、汉代陶片以及蚌壳、动物牙齿等。《 [[ 左传 ]] 》记载:“ [[ 鲁哀公 ]] 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春,狩于大野,叔孙氏之车子鉏商获麟,以为不详,以赐虞人。”仲尼观之曰:“麟也”。
《东周列国志》也载:“ [[ 周敬王 ]] 三十九年(前481年),鲁哀公狩于大野,叔孙氏家臣鉏商获麟,以为不详,以赐虞人。”仲尼观之曰:“麟也”。
==文化艺术==
巨野,是全国著名的“戏曲之乡”“农民绘画之乡”和“ [[ 武术 ]] 之乡”。流行在巨野的剧种较多,主要有 [[ 山东梆子 ]] [[ 豫剧 ]] 、枣梆、大平调、四平调、 [[ 柳子戏 ]] 、两夹弦等,民间的“大姚班”“田家班”等均系当地古老戏班,至今已有300年的历史。
巨野的书画艺术可追溯至秦汉时期,现有国家级美协会员1人,省级会员20多人,市级会员900多人,专业从事绘画艺术人才1500多人,形成了“家家溢墨香,户户绘新村”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其中代表为老画家 [[ 刘昌杰 ]] [[ 黄恩涛 ]] ,中青年画家高观凌、刘春祥、高谭印等,巨野籍的在外画家 [[ 赵新建 ]] 。巨野武术文化源源流长,自宋代始就已成为广泛的群众性活动,多数村庄都有一两处习武场,习武强身已成为广大群众农闲时的娱乐选择。
[[ 卜子夏]], [[ 王禹偁 ]] [[ 晁补之 ]] [[ 晁公武 ]] [[ 刘藻 ]] 等历代名家无不诗文书画兼工。
巨野县书画艺术更有长足进步,挥毫泼墨蔚成风气。诸多画家及作品被录入《中国书画大辞典》《中国书画作品精选》等大型典籍。作品流布于 [[ 日本 ]] 、新加坡、 [[ 韩国 ]] 、香港、 [[ 澳门 ]] 等国家和地区,部分精品被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 [[ 中国历史博物馆 ]] 收藏。为庆祝建党八十周年,由巨野县80位农民画师创作的《中华大富贵图》被天安门城楼管理局收藏。巨野当家画种工笔牡丹,以雅俗共赏、工整典雅、雍容大方、色彩绚丽等特点享誉海内外,为 [[ 北京 ]] 荣宝斋、 [[ 广州 ]] 友谊商店、 [[ 西安 ]] 古楼书画市场等全国90家知名书画市场和画店的当家品种,他们悬挂或出售的工笔牡丹画80%出自巨野,被誉为“中国工笔牡丹画之乡”。
==交通==
境内 有 327 有327 国道、日东高速、G35 济广高速。中国铁路总公司 [[ 新石铁路 ]] 通过巨野,有 [[ 巨野火车站 ]] 。水上交通有洙水河航道。
==教育==
巨野县第一中学,巨野县第二中学,巨野县第十二中学是巨野县优秀的高级中学。 [[ 巨野县师范学校 ]] 是一所中专学校。
==参考文献==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64,61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