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太谷区

增加 26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太谷区''', [[ 山西省 ]][[ 晋中市 ]] 辖区。位于山西省中部,地处 [[ 晋中盆地 ]] ,始建于 [[ 西汉 ]] [[ 历史 ]] 悠久,文化商贸发达,与 [[ 祁县 ]] [[ 平遥 ]] 共同成为闻名遐迩的晋商故里<ref>[http://www.sohu.com/a/325319423_99960244 昔日晋商故里,今朝农谷新村,山西这个乡村的变化可不一般!] ,搜狐网,2019-7-7</ref>,境内有诸多晋商大院遗存,以曹家大院和孔祥熙宅院(孔祥熙出生在太谷)为其代表。是盛唐诗人白居易的祖籍地<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1796500100b0sv.html 白居易”祖籍”———太谷阳邑],新浪博客,2008-08-26</ref>,近代大财阀孔祥熙<ref>[http://www.huaxia.com/sxjz/jzmr/2016/08/4973926.html 孔祥熙],华夏经纬,2016-8-18</ref>的出生地。久负盛名的宫廷圣药“ [[ 龟龄集 ]] ”和“ [[ 定坤丹 ]] ”出产于太谷。 [[ 太谷饼 ]] [[ 壶瓶枣 ]] 享誉全国。
2019-12月9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布国务院批复同意我省晋中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太谷县,设立晋中市太谷区,行政区域管辖范围和政府驻地不变<ref>[https://k.sina.com.cn/article_2010932112_77dc639001900nysk.html?from=ent&subch=oent 再见,太谷县!你好,太谷区!],新浪网,2019-12-11</ref>。
==地理位置==
太谷区位于山西省晋中盆地东北部。地理座标,东经112°28'~ 113°01′,北纬37°12′~37°3′2。东北与 [[ 榆次市 ]] 相依,东南与榆社县交界,西南与祁县毗邻,西北与 [[ 清徐县 ]] 接壤。东西50公里,南北39公里。总成积1033.6平方公里。平面轮廓呈鸽子展翅状。
从县城计算〔直线距离):东至太谷、榆次、榆社交界的三县垴山43公里;南至太谷、榆社、祁县交界的 [[ 吴家背 山25 山]]25 公里;西至祁县的张家堡东6公里;北至清徐的温李青村9.5公里。至榆次区城34公里,至清徐县城28公里,至祁县城22公里,至榆社县城54公里,至和顺县城90公里。
==县界变动==
一、与榆次县界之变迁。金大定中,榆次之修文、仁义二乡划归太谷〔3750户)。历经元、明、清数百年之演变,直到民国二十九年(1940 ),西赤土村划归榆次。之后,梁平、田乔、小祁、蒲池、黄河峪、大佛头、佃家院、冯家局8村,也划归榆次。
二、与榆社县界之变迁。民国三十年(1941 ),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第二专署将偷社县之白壁、常瑞、康五科、东五科、格子坪、武庄、山头、东凹、寺儿、漫天岭、后岭,西宽、南岭、地黄滩、井泉沟、娥儿沟、牌坊、罗秀等18个村庄划归太谷。1996年,以上18村复归榆社。
三、与祁县县界之变迁。太、祁二县边界村庄,古有“三村换一镇”之说。太谷将白圭镇与祁县之官厂、永安、榆林三村相换。民国三十年(1948年),上、下黑峰、通天沟三村划归祁县。 [[ 民国 ]] 三十四年(1945年)复归太谷。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西炮守堡、东沙堡两村划归祁县。1956年,官厂、永安、榆林三村重归祁县,井将与祁毗邻之聚理、嘉乐庄二村(当时属官厂乡)同时划归祁县。
太、祁二县,于1958年11月——1961年5月,合并称太谷区,县治在太谷城。
有山地、丘陵、平原三种,由东南向而北倾斜,海拔1914-767米,平川与山地、丘陵的比例是37:53。
山地:太谷区南部属 [[ 太岳山脉 ]][[ 象峪河 ]] ,右侧属 [[ 太行山 ]] 边沿。从县境东北的三县垴峰到西南的四县垴峰,长达50余公里,是太岳山主脉之一段,也是汾、漳二河系之分水岭。岭的东段在太谷、榆社边界;中段在太谷境内;西段在榆社、太谷、祁县边境。岭呈北东—南西走向。从西北侧支出多条次一级山梁,组成太谷境内整个山脉体系。
===一、东山区===
主脉:东山主脉即汾、漳分水岭东段和中段。从东北到西南依次由三县脑、八赋岭、白鸡岭、太谷岭、花枝岭和盖天恼连接而成。
[[ 三县脑峰 ]] :位于县境东北端,距县城42公里,海拔1740米。居榆次、太谷、 [[ 榆社 县]] 三县边界,是八赋岭主峰,山势险要。植被良好,宜林、宜牧。
[[ 八赋岭: ]]: 在温家庄东南,距县城38公里, 主峰海拔1。米。 古代为通 [[ 和顺 ]] 、辽州之要道,今 [[ 太焦铁路 ]] [[ 榆长公路 ]] 通过。岭区苍松翠柏,植被良好。现有油松等次生林和大量灌丛,是太谷主要林牧区。
[[ 白鸡岭 ]] :位于路家庄东南,距县城34公里,海拔1500米左右。有太焦铁路穿隧而过。植被情况同八赋岭。
[[ 太谷岭 ]] :位于石堡寨东南,距县城31公里,海 拔150 0 拔1500 米,榆长公路穿岭西过。植被同八赋岭,为县内新发展之林区,可牧。
[[ 花枝岭 ]] :在百草足与花则足二村之间(民国志误为 [[ 黄花岭 ]] )。岭西端之盖天垴海拔1560.5米。位于太谷南庄和 社罗秀之间。
====支脉====
东山支脉由主脉西北侧支出。
[[ 大塔山 ]] ,位于太谷、榆社边界,由三县恼支出,向西北延伸至北郊村东,长约1公里,多1600米以上山峰。著名者有大塔山、 [[ 雪峰山 ]] (旧志十景“雪峰夕照”指此)、思儿恼、 [[ 张枪凹峰 ]] (海拔}81米。是东山区第一峰)。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大塔山支脉是 [[ 涂河 ]] 、象峪河之分水岭。北山头坛梁从本支脉的 [[ 姑姑庵 ]] 处分支,位于象峪河北源与东源之间,是又次一级支脉。
[[ 泊头山 ]] ,位于象峪河东源与路家庄河之间,由八赋岭伸向彭温庄南山,长约8公里,是东山主脉的一小分支。植被良好,宜林、宜牧。
[[ 桃梨山 ]] ,位于象峪河东源与南源之间,从 [[ 通梁山 ]] [[ 黑浪山 ]] 之间,长约1公里,海拔1100~1512 ~1512 米。东有太焦公路,西有榆长公路平行西过。东南部植被较好,西北部童山秃岭,水土流失严重。
[[ 石罗门山 ]] ,东起太谷岭上石婆婆怀峰,西北止于天池村东禅寺寨峰,长约15公里,海拔1400米以上,是乌马、象峪二河之分水岭。
[[ 玉泉山 ]] ,东起盖天恼,西至水磨坡隘谷,长约8公里,是太谷、愉社二县界山。石罗门山和玉泉山都有草灌丛生,是理想的林牧区。
===二、南山区===
主脉: [[ 南山 ]] 主脉起源于太谷、祁县、愉社、 [[ 武乡 县]] 四县边境的四县垴峰,距太谷区境南端1公里,海拔2023.5米,是全县群山之宗。
从四县恼北侧的昊家背山起,向西北延伸入祁县境,又从泊子岭村西南的跑马坪山入太谷到黄卦村南的千胡坪。境内长20余公里,多1700米以上高峰,由西向东为跑马坪、红鞋背、大红恼、黄砂梁、石马岭、轿顶山、院尖山、千胡坪。
[[ 跑马坪山 ]] :位于县城正南18公里处,海拔1914米,是县境第一高山。山背泊子岭村,海拔1650米,是县境最高村落。在1700米以上,余草丛生,植植良好。
[[ 红鞋背峰 ]] :位于胡家坪村南,海拔1857米,附近多1800米以上山峰,有南山屋脊之称。
[[ 大红斌峰 ]] :位于胡家坪村东北,海拔1690米(旧志十景“松岭晴岚”即此处)。
[[ 黄沙梁 ]] :在大红恼东北,海拔1652米,该梁与大红恼之间有一山壑,形似月牙,俗名月明爷壑。是前后山区交通孔道。
[[ 石马岭 ]] :位于马定夫村东南,距县城15公里,海拔1661.9米。
[[ 轿顶山 ]] :位于马岭村东南,距县城15公里,海拔1614米。
[[ 院尖山 ]] :距县城东南15公里,是南山主脉走向转折点,海拔1541米。从跑马坪到院尖山,包括红鞋背、大红脑、黄沙梁、石马岭、轿顶山在内,是县境南山地区植被最好的山脉。目前灌丛较密,雨量大,温度高,宜林、宜牧。
[[ 千胡坪 ]] :位于黄卦村南,距县城1公里,海拔31米,是一块面积达数百亩的黄土残垣。地势高,土层厚,地面平坦。但垣的边沿侵蚀严重,植被很差。
====支脉====
南山支脉由主脉南北两侧支出。
[[ 大坡营岭 ]] :在主脉南侧,从毛香背山支出,东至水磨城谷口。马陵关即在水磨坡以北半公里的马岭山梁上(旧志十景“马陵积雪“即此),讹传为 [[ 孙膜 ]] [[ 庞涓 ]] 交战之地.有太(谷)邢(台)公路通过。植被良好,气候温润,宜林,宜牧。
[[ 笔架山 ]] :在主脉北侧,起于跑马坪,面至石板山,长约14公里,是太、祁二县界山。主峰笔架山在北庄村南,海拔1622米。坡被较好。山腰为南山果园的一部分,山顶宜林,宜牧。
[[ 凤凰山 ]] :起于大红地,西北延伸至凤凰山主峰,长约12公里,是咸阳河与石河分水岭。凤凰山主峰俗名凤山,位于县城南8公里处,海拔1227米(旧志十景“凤山春色”即此)、支脉两侧为南山果区一部,山顶宜林。
[[ 大佛山 ]] :由轿顶山支出,西北延至大佛山主峰,长约10公里,为四卦河与石河分水岭。大沸山亦名凤景山,在县城东南9公里处,海拔1123.7米。山腰宜果,山顶宜林牧。
[[ 二佛山 ]] :古名灰泉山,亦名风翼山,在县城东南功公里处,海拔1151.4米。水土流失严重。宜发展佛田果园。
==河流水系==
全县地表径流量多年平均为6738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3500万——14400万立方米。可利用的年地西水资源量为5560万立方米;浅中层地下水年可开采量为11560万立方米。全年可利用的地面水和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7120万立方米。
县内有乌马、象峪、津水、咸阳、四卦、 [[ 石河 ]] 、小河、米峪、 [[ 水晶城河 ]] 等大小9条时令河。其中,水晶城河向东流入榆社境内,注入浊漳河,属海河流域南运河水系,余皆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
乌马河,俗称 [[ 回马河 ]] [[ 黄河 ]] 支流汾河在 [[ 山西 ]][[ 晋中市 ]] 境的支流。《 [[ 水经注 ]] 》称蒋溪, [[ 蒋谷水 ]] 。亦称回马谷水,乌马河,是太谷区境内第一大河。上游分东、西两源,以西源为正源,出太谷与祁县交界的上下黑峰、通天沟一带。民间有“乌马河的上掌,在通天沟炕上”之说。东源出榆社境内黄花岭(古称轩车岭),即白壁沟支流。西源由西南向东北流,东源由东南向西北流,至水磨坡隘口相汇。合流经清徐境,入祁县境内汇昌源河,后注入汾河。乌马河全长93公里,太谷区境内长72公里,平均纵坡4.6‰。中上游庞庄村东建中型水库一座,水库以上控制流域面积278平方公里。2013年,太谷区对乌马河实施了综合改造工程,城区河道实施硬化处理。
[[ 象峪河 ]] ,旧称小涂水、象谷河,俗称向阳河,黄河支流汾河支流乌马河支流。为太谷区一境内第二大河。上游分东、南、北三源。以东源为正源,发源于太谷、榆次、和顺三县交界的八赋岭;三源于郭堡村北汇流后至清徐县东罗村西北汇乌马河。20世纪三十年代前,下游南庄以下无固定河道,常夺旧官道渲泄洪水,水大时则经南庄村南向西南方向漫溢。民国二十一年(1932 )后,经人工开挖和自然冲刷才逐渐固定为今日之河槽。象峪河全长63公里,太谷区境内长45公里。河水流量平均0.151秒立方米,平均纵坡9‰。
[[ 金水河 ]] ,发源于榆次境内大塔山,流经北郊村东入县境,向西偏北流至一下寨附近有蒲池河汇入,又向西至格子头附近有东贾河汇入,复向西偏北经注村西南再入榆次境。水流小时在榆次市东阳、北社一带消失。大时溢入南席村东储为季节性沼泽。更大时漫溢汇入象峪河。津水河全长36公里,平均纵坡16‰,县境内长20公里,流域总面积98平方公里。上游土石山区植被极差,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年输沙量3.8万立方米。中游石亩村南建有小型水库一座。水库以上控制流域面积4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339万立方米。清水流量0.05秒立方米。
[[ 咸阳河 ]] ,古称咸阳谷水。发源于泊子岭,经浒泊、王家坡、东咸阳、南北沙河,过铁路桥后与城西排水渠合。水流小时于北沙河、城西一带消失,大时溢入乌马河。全长20公里,平均纵坡35‰,流域总面积75.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240万立方米,清泉水很少。咸阳河是县境内最大的无尾河。中上游虽建有两座小型水库,但库容很小,只可起缓洪作用,加之河道纵坡特大,雨季极易形成山洪,对县城威胁甚大。
[[ 四卦河 ]] ,古称四卦谷水,俗称东峪河。发源于院尖山。上游为一小型树权状水系,各支流于东峪小盆地汇流后向北流经四卦谷口出山。出山后分为东西两支同向北流。东支经四卦于东西郭里间注入乌马河;西.支经肇开、南桑梓也注入乌马河。全长15公里。平均纵坡33‰。中上游建有小型水库一座。水库以上控制流域面积2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11万立方米。
石河,旧志称奄谷水。发源于琵琶尖附近轿顶山北麓。向北流经东庄小盆地,经大石头口出山,再向北偏西经惠安、王诲庄、石象,于孟家庄北注入乌马河。全长16.5公里,平均纵坡24编。出山口处建小型水库一座。水库以上控制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176万立方米。下游县化肥厂以下因长期施放工业废水,水质污染严重。
724,10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