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3,739
次編輯
變更
古蔺县
,無編輯摘要
古为“ 蔺州”,是奢香故里;位于四川省南部边缘,赤水河沿边界由南往东向北流入长江,全县地域成半岛形伸入黔北,西面与叙永县毗邻,东南北三面与贵州省毕节、金沙、仁怀、习水、赤水交界。是横向出川重要通道。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古蔺县正积极融入成渝经济区南部城市群建设, 推动酒业、 文化旅游、新食品新能源新材料“三足鼎立”的主导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在“次级突破”中走在前列。
==地名由来==
==位置境域==
古蔺县地处 四川盆地南缘、 云贵高原北麓,地理位置介于北纬27°41′~28°20′,东经105°34′~106°20′之间。南东北三面与贵州省 毕节、金沙、仁怀、习水、赤水等五市(县)相连,西与 叙永接壤。2015年,全县幅员面积3184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古蔺县位于 四川盆地最南缘,处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过渡带 乌蒙山系大娄山西段北侧,古蔺县呈半岛状伸入黔北。境内海拔300—1843米,地势西高东低,南陡北缓地形起伏较大,山峦耸立,沟壑纵横,“七山一水两分地”,是典型的盆周山区县。境内地层古老,构造复杂,灰岩出露广泛,有大小山体486座。
==气候条件==
古蔺县地处 四川盆地南部边缘向贵州高原过度地带,具有四川盆地气候和贵州高原气候特征。其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夏季炎热、冬季不太寒冷。气温差异大,无霜期长,年降雨量偏少,湿度适中,日照较充足,常年多夏伏旱。古蔺县垂直气候明显。古蔺县不同地域气温分布差异大,具有四川盆地南部高温和 贵州高原乍寒乍暖的特点。
==水文环境==
赤水河流经古蔺境域,境内有古蔺河、 盐井河、白沙河、马蹄河、菜板河等小河21条,小溪225条。境内地势高峻,河谷深切,石灰岩地貌区溶洞水、冷泉水溢出。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2015年3月,古蔺县可种植面积为420万亩,占总幅员面积的88%,可种植面积中,耕地147.3万亩,非耕地272.6万亩,非耕地占可种植面积的65%。
古蔺畜禽品种资源丰富,猪、牛、羊为主;丫杈猪、古蔺马羊和川南黄牛列入《四川畜禽品种志》。是中国国家农业部全国肉牛养殖和商品猪养殖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基地县、中国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和四川省第二轮现代畜牧业重点县。
水能资源:古蔺县水资源总量14.28亿立方米(不含赤水河过境水量60亿立方米); 赤水河流经古蔺长120公里, 落差320米,可供开发利用 水能资源达76.5万千瓦。全县有小(二)型水库48座,小(一)型水库8座,山平塘1056口,引水埝3600余条,水资源开发利用量约1亿立方米。小型水电站44座,总装机14000千瓦。
==历史文化==
===长征精神===
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 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 长征在古蔺境内转战54天, 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指挥了著名的 四渡赤水战役,取得了长征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古蔺境内太平渡、九溪口、二郎滩、草莲溪是红军四渡赤水第二、三、四渡的重要渡口;白沙、鱼岔、回龙场、太平渡曾是红军指挥机关所在地;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曾在白沙发出《告全体红色战士书》,古蔺数百名工农子弟和青年学生加入 红军,投身中国革命的伟大斗争之中, 长征精神至今代代继承。
===民俗文化===
作为四川省少数民族散杂居大县之一,古蔺县民俗文化历史悠久,保存完整。“ 古蔺花灯”、“ 古蔺黄家扬琴”、“古蔺 山歌”和“古蔺大寨苗族 踩山节”分别列入国家、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县花县标===
县花兰花,被誉为“花中君子”“天下第一香”,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 古往今来,中国人非常喜爱兰花,形成了丰富、高雅、深刻的兰文化。古蔺盛产兰花,被誉为“春兰之都”。以兰花作为县花,不仅因为古蔺兰花的奇异和美丽,更谕示着古蔺人将以高洁、雅秀、幽远的人文精神自励,同时也将提升古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古蔺兰花产业和兰花文化的发展。
==城市发展==
受历史、地理、经济等诸多因素制约,古蔺城市建设相对滞后,基础条件较差,城市功能不尽完善。2006年底,县城建成区面积仅3.5平方公里、人口4.6万人。为迅速改变城市落后面貌,古蔺县抢抓川黔高速、遵赤高速和叙大铁路开工建设,省市高起点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川滇黔渝区域一体化加速形成等政策调整带来的机遇,奋力破除“边缘化”的思维定势,全力实施“活城”战略。
==荣誉记录==
古蔺县入选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四川省扩权强县试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