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82
次編輯
變更
王因遗址
,無編輯摘要
遗址地貌比周边平地略微隆起,目前高出周围平地约1米。北边与村庄相邻近,其间有一条东西向洼沟。洼沟向遗址西南延伸。沟崖多处暴露出砂层,可能为一条古河道。遗址的东、南边地势平坦。
1992年,王因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f>[http://www.bytravel.cn/Landscape/58/wangyinyizhi.html 王因遗址],博雅文化旅游网</ref> 。
中文名王因遗址
自1976年秋季以后,均以10米×10米为一方。先后清理出新石器时代墓葬899座,房址14座,灰坑423座,以及少量的柱洞遗迹。出土了大量石、陶、骨、玉、蚌、牙、角质器物,还有不少的动物遗骸等。
这些发现大大地丰富了[[北辛文化]]与大汶口文化的内涵,为研究北辛文化与早期大汶口文化增添了一批珍贵的资料 <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9e658010006hc.html 关于王因遗址],新浪博客</ref> 。
==文物保护工作者==
王因遗址的发掘和整理工作,得到了当地各级领导的关心、协助。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工作队先后参加发掘工作的专家有:[[高广仁]] <ref>[http://www.cssn.cn/kgx/kgxj/201310/t20131025_532137.shtml 高广仁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研究方向:山东地区史前考古田野工作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网</ref> 、[[胡秉华]]、[[吴汝祚]]、[[韩榕]]、[[沈强华]]。发掘资料主要由[[高广仁]]、[[胡秉华]]进行整理,[[付方笙]]参加了初期的整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出版了王因遗址发掘报告《[[山东王因]]》,详细记录了整个发掘过程。
==特点==
墓葬多为长方形浅穴,填土中有意掺入红烧土末。墓向一般朝东。儿童葬式与成人相同,都以单人仰身直肢葬为主。个别墓为单人俯身葬,这类墓均不朝东,可能为凶死者的埋葬。
有30来座仰身直肢的合葬墓,少则2人,多则5人,多数为同性合葬 <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9d6fea9b0101i0om.html 9则 《山东王因》的同性别多人合葬墓],新浪博客 2014-5-26</ref> ,还有近百座二次葬墓和近40座“迁出墓”。二次葬墓中既有单人的,也有多人的,后者少则2人,最多的24人,遗骨分排或分层安葬,同一个体的遗骨往往按一定方式放置一堆,这类墓中死者亦多为同性,一般无随葬品。
较多的死者生前拔除上侧门齿,还发现枕骨人工变形和因生前长期口含石球或陶球致使颌骨异常变形的现象,这些都是大汶口文化居民的奇特习俗(见中国新石器时代居民的体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