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尼木县

移除 7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气候特征==
 
尼木县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夏季雨水集中,辐射强,年日照时数2947.8小时。年均温6.7℃,1月均温- 40℃,7 月均温15.0℃,年降水量295.3毫米,无霜期为260 天。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山洪,泥石流,虫灾,霜冻和冰雹。
===文字之香===
 
关于藏文字的起源,佛教界认为系吞弥·桑布扎所创;西藏本土宗教苯教则认为是苯教始祖辛饶米沃奇的智慧成果;还有学者认为系脱胎于伽湿弥罗文(今克什米尔文)或者多文或者象雄玛文或者黎宇文(于田文)。其中,吞弥·桑布扎创造藏文的观点被普遍接受。
藏香原理出自藏医的熏疗法, 配方来源于诸佛菩萨续宝典,具有医疗效用。藏香经过一千多年不断的创新和完善,已经发展成为十几个不同的品种,每个品种都有着不同的用途,所以吞弥·桑布扎又被当地藏族人民亲切地称为"富贵平安佛"。藏香之所以流传至今,除了它的祭祀作用外,藏香一直就与西藏藏药中的"熏疗法"一脉相承。因为,在藏香里包含了大量名贵的植物药;如:藏红花、檀香、长松萝、安息香、冰片、干草等。它适合在各种场合使用,香味四溢,更对感冒、流行性感冒以及各种传染性疾病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尼木藏尼纸===
折叠尼木藏尼纸制作藏尼纸制作藏尼纸尼木藏尼纸 作为中国造纸技术的分支,具有独特的技术特色。据现存资料考证,尼木县藏尼纸产生于公元7世纪40年代,随着社会对纸品需求量的增加,尤其是佛经印刷用纸量大增,刺激了西藏纸业的发展,藏尼纸业得到了一定的传播。由于藏尼纸具有久经岁月不遭虫蛀、无酸性、质地坚韧、耐折叠、耐磨、耐腐蚀等特点,所以僧人特别喜欢用它来抄写经文。
尼木藏纸生产历史悠久,至今仍完全按照传统的手工制造工艺来制作。它的制作原料是当地的一种叫狼毒草的有毒性的野草,藏语叫"日加",造纸时主要是使用它的根部,所以采摘时对环境有所影响,采后需要5-10年才可以重新生长。尼木藏纸制作共有六道工艺,全由手工完成,基本采用家庭式世家传承生产,要长期操作才可学会,而且制作都是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全凭经验操作。尼木县人民政府正在采取措施,加大对制作藏尼纸技术的保护力度。
塔荣镇雪拉村藏纸制作已有1300 多年的历史,传统的制作工艺特殊,在原材料中主要使用了尼木县本地一种叫日加的毒性很强的草,使藏纸的保存时间可长达上千年。现在尼木县将藏纸的制作手工艺技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折叠 === 普松雕刻===佛经雕版佛经雕版
普松是著名的"雕刻之乡"。雕刻在尼木县普松乡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普松乡群众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一项古老技艺,作为在全区享有盛誉的传统技艺,雕刻艺人在长年累月的钻研过程中不断对其进行丰富和发展。雕刻服务范围已从过去为旧西藏上层进行宗教活动服务,发展成为旅游产品,雕刻内容也从最初的体现宗教活动、人物礼仪、自然风光等扩展到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
716,8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