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夏完淳

增加 19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人物生平 ==
===滿腔愛國熱忱===[[ 夏完淳 ]] 為中國明朝末年詩人,祖籍浙江會稽,生於松江。天生聰穎的他,五歲時即讀「五經」,七歲能寫詩文,夏完淳九歲時,父親夏允彝曾把他寫得比較好的詩歌收集起來,為其印了第一本詩集《代乳集》。是個難得一見的神童。夏完淳的父親 [[ 夏允彝 ]] 是福建長樂縣令,勤政愛民、擅斷冤獄,是明朝末代難得的好官。因深受父親影響,夏完淳性格光明磊落、道德高尚、忠貞愛國。他師從雲間詩派的 [[ 陳子龍 ]] ,之後又結識學術社團「復社」領袖 [[ 張溥 ]] 。兩位前輩都是愛國文人,對夏完淳的文章風格與氣節影響至深。十一、二歲時,「抵掌談烽警及九邊情形,娓娓可聽。」年紀雖小,卻能瞭解民族大義,談論國家大事。自幼在父親的悉心教導下文武雙全,和父親一樣懷有滿腔愛國熱忱,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少年英才。
===父從容投江而死,子肝膽欲裂===崇禎十七年(1644年),北京淪陷,夏允彝急忙拜謁 [[ 史可法 ]] ,商議恢復大計,由於南明弘光政權的迅速崩潰,夏允彝才不獲展,在林野鄉間仍舊想有所作為。於是,夏允彝暗中寫信給自己從前的學生、明朝江南副總兵 [[ 吳志 ]] 葵,商量準備合兵攻取蘇州,然後收復杭州,再進兵南京,以圖保有明朝江南半壁河山。
此時,年僅十五歲的夏完淳匆匆完婚後,馬上和父親一道加入戒旅軍中。可惜,吳志葵無長遠謀略,軍將多懈怠貳心,蘇州城不僅未被攻下,殘明烏合之眾大敗四潰。
夏允彝給好友陳子龍等人寫信交待後事,然後平靜與家人言別,並特意把未完成的文集《倖存錄》交予獨子夏完淳手中,叮囑他毀家餉軍​​,精忠報國,代父完成恢復志願。
九月十七日遣散家人,作絕命詩後,從容自投松江塘而死 。而身為兒子的夏完淳肝膽欲裂,目睹父親剛烈死狀,他更加堅定了必死報國之心
===追隨陳子龍=== 而身為兒子的夏完淳肝膽欲裂,目睹父親剛烈死狀,他更加堅定了必死報國之心。 父親夏允彝投水自殉後,夏完淳乃追隨陳子龍與太湖義軍聯繫,參謀義軍領袖 [[ 吳易 ]] 軍事,繼續從事抗清救囯活動。不久,太湖義軍被包圍消滅。完淳泅水脫險。復明意志堅定不移。因痛心國事,作《大哀賦》,文采宏逸,情詞哀惋,見者無不感嘆驚佩. 永曆元年(魯監國二年) 春,明魯王賜諡夏允彝為“文忠”公,並遙授完淳為中書舍人。完淳寫謝表,連同抗清復明志士數十人名冊,交與專在海上往來通信聯繫的秀才 [[ 謝堯文 ]] ,使赴舟山呈與魯王。謝在漴闕候船,被清兵拿獲,解送提督 [[ 吳勝兆 ]] 處繫獄。後吳勝兆反清事敗,清當局得完淳所書謝表等,於是南京總督軍務 [[ 洪承疇 ]] ,秉承滿清攝政王意旨,按名冊嚴緝夏完淳等,務要一網打盡。 ===臨刑時,立而不跪,神色不變===
完淳避在嘉善岳父家中,曾秘密西行受阻,返回松江,決定渡海至魯王處,再圖大舉。不幸於六月底被清當局偵獲逮捕,取水道解往南京受審。船過細林山(即辰山),想起老師陳子龍,作《細林夜哭》詩,以表哀悼。船過吳江,又作《吳江夜哭》詩,以悼念吳易。
押至南京,洪承疇親自訊問並勸降,夏完淳痛罵漢奸洪承疇。完淳在獄中談笑自若。自被捕至獄中寫下得詩,名《南冠草》,都是慨世、傷時、懷友和悼念死者之作,慷慨悲涼,傳誦千古。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03Yl8BEglg}}
押至南京,洪承疇親自訊問並勸降,說:“童子何知,豈能稱兵叛逆?誤墮賊中耳!歸順當不失官。”完淳挺立不跪,佯為不知審訊大員就是漢奸洪承疇,高聲答道:“我聞亨九(洪承疇字)先生本朝人傑,松山、杏山之戰,血濺章渠。先皇帝震悼褒卹,感動華夷。吾常慕其忠烈,年雖少,殺身報國,豈可以讓之!”當左右差役告訴他堂上“大人”就是洪承疇時,完淳更聲色俱厲地說:“亨九先生死王事已久,天下莫不聞之,曾經禦祭七壇,天子親臨,淚滿龍顏,群臣嗚咽。汝何等逆徒,敢偽託其名,以污忠魄!”洪承疇色沮氣奪,無辭以對。 [[ 錢栴 ]] 亦被捕,意志沮喪。完淳在旁勉勵說:“今與公慷慨問死,以見陳公於地下,豈不亦奇偉大丈夫哉!”使錢得全晚節。在獄中談笑自若。自被捕至獄中寫下得詩,名《南冠草》,都是慨世、傷時、懷友和悼念死者之作,慷慨悲涼,傳誦千古。繼其父所作之政論集《續倖存錄》,分析南明弘光王朝敗亡的原因,識見超卓。如謂“南都之政,幅員愈小,則官愈大;郡縣愈少,則官愈大;財賦愈貧,則官愈富。斯之謂三反。三反之政,烏乎不亡?”故郭沫若驚嘆:“完淳不僅為一詩人,而實為備良史之才者也。”
===夏完淳父子墓圖===
[http://www.zgls5000.net/mingchao/156310.html] ]]
據明末有關歷史文獻記載,少年英雄夏完淳在南京西市英勇就義後,其生前好友杜 [[ 登春 ]] [[ 沈羽霄 ]] 等人悲痛之餘,私下出資為其收殮遺體,並將他歸葬於松江崑岡鄉盪灣村夏允彝墓旁,讓他父子二人相伴長眠於此。時光匆匆流逝,夏完淳父子墓幾經後人翻修,這才有了一定的規模。
今存的夏完淳父子墓外觀呈半月形,墓碑總高度約兩米,面寬近三十米,佔地兩畝有餘,周邊青山環繞,環境十分清幽。
1956年,新中國建立之初,百廢待興。夏完淳父子墓被當時的江蘇省委列為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得到了當地政府和群眾的高度重視。1958年,松江縣劃歸上海市管轄後,夏完淳父子墓再次被列為上海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961年,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出資修葺了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墓,並重新立​​了墓碑,由國務院副總理 [[ 陳毅 ]] 親筆題寫碑文“夏允彝夏完淳父子之墓”十個行楷大字,筆力遒勁,字字有神,體現了陳毅總理對這兩位民族英雄的深切敬仰和緬懷之情,此事一度被傳為美談,為當地群眾所熟知。<ref>[http://www.zgls5000.net/mingchao/156310.html 明朝 >明末詩人夏完淳父子墓在哪裡]</ref>
===著作===
  此詩道出他獻身於明朝,雖屢戰屢敗,永不氣餒。因為關係祖國的存亡,丟下家庭,絕不反顧。“漢臘”是明朝正朔,亦可解作漢人傳統風俗文化。“滿目盡胡沙”是遍地清兵。形勢這樣孤單,旗幟倒翻是兵敗後的狼藉。“落月”“清霜”寫出情況的抑鬱蒼涼。“六軍散盡”道及義師潰敗,淪於絕望之境。半夜悲笳頗有“李陵答蘇武書”中的“胡笳互動,牧馬悲鳴”的淒清。從這首詩看出,夏完淳已立下必死之志,心理上早有準備了。
   夏完淳的文章也很出色,他給夫人錢秦篆的訣別信,一字一淚,任何人讀了,定會熱淚盈眶,現節錄前段:
三月結褵,便遭大變,而累淑女,相依外家,未嘗以家門盛衰微見顏色, 雖德曜齊眉,未可相喻。賢淑和孝,千古所難,不幸至今吾又不得不死,吾死之後,夫人又不得不生,上有雙慈,下有妹女,則上養下育,託之誰乎?然相勸以生,復何聊賴?蕪田廢地,已委之蔓草荒煙;同氣連枝,原等於隔膚行路。青年喪偶,才及二九之期。滄海橫流,又丁百六之會。煢煢一人,生理盡矣!嗚呼!言至此,肝腸寸斷,執筆心酸,對紙淚滴。欲書則一字俱無,欲言則萬般難吐。吾死矣,吾死矣,方寸己亂。平生為他人指畫了了,今日為夫人一思究竟,便如亂絲積麻,身後之事一聽裁斷,我不能道一語也。<ref>[https://www.ebaomonthly.com/ebao/readebao.php?a=20050710 >翼報>夏完淳的絕命詩]</ref>
 
 
72,88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