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0,191
次編輯
變更
古钱币
,無編輯摘要
'''古钱币''',指古代货币。 [[ 货币 ]] 是商品交换的产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 [[ 铸币 ]] 的国家。距今3000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无文铜贝”<ref>[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577792267&ver=2068&signature=P6OwUbTqyQnutniZPNB6vym4ficKWSQGpDilpH9SKlYMg-wTpJn0I30PGleCuvctdqSUIL2K3z6bDiPd1OqSpdUc9FNP4A8c9pxg0tKtMLDb7Qk9nzxUl7Cp*blc-c7F&new=1 古钱币“无文铜贝”,价值在223万——312万],时装呀,2019-11-09</ref>,为最原始的金属货币。
至西周晚期除贝币外还流通一些无一定形状的散铜块、 [[ 铜锭 ]] 等金属称量货币,这在考古发掘中也有出土。 [[ 中国钱币 ]] 创造和打破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
==历史渊源==
在原始社会末期最早出现的货币是实物货币。一般来说游牧民族以牲畜、兽皮类来实现货币职能,而农业民族以五谷、布帛、农具、 [[ 陶器 ]] 、 [[ 海贝 ]] ,珠玉等充当最早实物货币。据考古发掘 [[ 新石器时代 ]] 晚期遗址如半坡出土大量 [[ 陶罐 ]] 作为殉葬物; ;[[ 大汶口文化 ]] 殉葬大量猪头和下颚骨,表明 [[ 猪 ]] 和陶器在 [[ 原始社会 ]] 后期曾起过货币财富的职能。但众所周知,流通较广的古代实物货币为“贝”。因为充当实物货币, [[ 牛 ]] 、 [[ 羊 ]] 、 [[ 猪 ]] 等牲畜不能分割,五谷会腐烂,珠玉太少,刀铲笨重,故最后集中到海贝这一实物货币。海贝可作颈饰,有使用价值,便于携带与计数,因此在长期商品交换中被选为主要货币。在考古发掘中,夏代,商代遗址出土过大量天然贝,贝作为实物货币一直沿用到 [[ 春秋时期 ]] 。因此中国 [[ 汉字 ]] 中和财富,价值有关的字大多与“贝”字有关。如:贵、资、贪、贫、财、购等。
综上所述,原始社会后期至夏、商、周时代主要货币形态是实物货币,流通较广的是天然贝<ref>[http://www.china.com.cn/guoqing/2016-12/15/content_39921183.htm 中国古钱币:贝币],中国网,2016-12-15</ref>。后期出现少量金属称量货币、铸币,属货币萌芽与形成时期。
===先秦货币初探===
从春秋时期进入金属铸币阶段到战国时期已确立 [[ 布币 ]] , [[ 刀货 ]] , [[ 蚁鼻钱 ]] ,环钱四大货币体系:
中原地区即赵、韩、魏三国和周王室等地,主要流行布币(例如货布)。布币脱胎于青铜铲形农具,和“布”同音假借。春秋时期的布币主要是空首布即有装柄的 [[ 空心銎 ]] 。而战国时期的布币主要是 [[ 平首布 ]] ,即相对“ [[ 空首布 ]] ”而言,已无装柄中空的銎,而形似铲状铜片,布币形制大致分平肩,耸肩,圆肩和方足,尖足,圆足等类别,最一般由平肩平底布或平肩方足向耸肩尖足布,圆肩圆足布演化,地区后扩展到楚国和燕国等地。
东方的齐国和北方的燕国主要使用刀币。刀币分“燕明刀”和“齐刀化”二大类型。
刀币形状取象于山戎 、北狄等北方游牧民族渔猎用的刀类工具。由于齐刀面有“化”字文而称“刀化”。刀币形状刀背分弧背、折背、直背,刀首有平首,尖首之分,也是我国早期一种青铜铸币。
西北方的秦国独用环币,其形制取象于纺轮或玉壁演化而来。环币分圆形圆孔和方孔两种。战国时期即较早铸行的是圆形圆孔,后 [[ 秦惠文王 ]] , [[ 秦始皇 ]] 铸圆形方孔“半两”钱。圆形环钱是方孔钱的原始状态。
南方楚国铸币铜贝称 [[ 蚁鼻钱 ]] ,由贝币演化而来。铜贝钱文“ ”形似鬼脸,为“贝化”二字组合。蚁鼻喻小,意即小钱。楚国有文铜贝铸币俗称“鬼脸钱”、“蚁鼻钱”。楚国除蚁鼻钱外,还有黄金称量货币,是战国时期唯一以 [[ 黄金 ]] 为流通货币的国家。
总之,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四大货币体系分别由刀、铲、纺轮等劳动生产工具演化而来,由此可见当时各地征战、渔猎、 [[ 制陶 ]] , [[ 纺织 ]] 与贸易往来等经济生活地区特色与社会风貌。同时形成四大货币区也是诸侯割据的产物。随经济与商品交易发展。各国货币互相流通,要求并相应促进币制出现统一与标准化趋势<ref>[https://mp.weixin.qq.com/s?src=3×tamp=1577792470&ver=1&signature=NiH0WXdUV1eGySVSSpdEqERKRa-CYPzJGhCaax*i84uuPTpBTY6lrGSN4yGt7ZmpAzK6wC7YPB03OOCVavC6s3DJfXty8O18xiuSScvmCeMzkrcmklqgS0efHavMu-EZL*aS*L0e6ri2oKbEdGPmCA== 【连载】我国古钱币鉴赏之先秦货币],收藏老炮儿,2015-08-07</ref>。
===秦汉“半两钱”===
秦统一六国后,政治统一要求经济统一作基础,秦始皇顺应 [[ 历史 ]] 发展趋势,在统一 [[ 文字 ]] ,度量衡同时,也统一了货币。规定以“黄金”为上币,以镒(20两)为单位,以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钱文“半两”与实重相符,这种方孔圆钱从此成为中国货币的主要形式一直沿用二千多年。为何取这种形制呢? ? 主要是环形便于携带,而方孔穿绳索铜钱不易旋转,可防磨损。也有人认为这种形制表达了古人天圆地方的 [[ 宇宙 ]] 观。秦朝方孔圆钱是世界上最早由政府法定的货币。
鉴别 [[ 战国 ]] 和 [[ 秦朝 ]] 的“半两钱”可从书法入手。战国币钱文“半两”为大篆:而秦朝币钱文“半两”为小篆。相传秦币由宰相 [[ 李斯 ]] 所书。大概受此影响,秦朝之后的钱文大都出自达官贵人或书法名家之手。宋朝还出现 [[ 皇帝 ]] 御书钱。中国古钱币与西方货币的区别之一是中国古钱版面以钱文为主,流通币极少有图案为主的,而西方货币则以动植物,人象等图案为主。古钱上的 [[ 书法艺术 ]] 为另一话题当别论。
据说秦始皇为防备百姓造反收天下兵器铸十二金人。这势必影响铜钱的铸量。因铜价极高,货币流通量不足,故秦半两钱价值很高。汉初发生“秦钱重(价高)难用”问题。汉承秦制沿用半两钱,但 [[ 刘邦 ]] 当皇帝时国家很穷,改铸了许多小钱,先后出现“榆荚半两八铢半两,四铢半两等。一两为二十四铢,因对秦半两大幅减重,“半两”名实不符。尤其是一种小半两,形似榆树果实而称“榆荚半两”重不足1克,直径不足1厘米。汉还允民间私铸与郡国铸币,引起币制紊乱与通货膨胀,至 [[ 汉武帝 ]] 大改币制<ref>[https://www.jianshu.com/p/90147a22d01f 中国钱币——半两钱],简书,2019-12-25</ref>。
===汉“五铢钱”===
1、汉武帝首创“五铢钱”。
汉武帝即位后,“外事四夷,内兴功利”急需开辟财源。同时郡国自由铸钱,造成币制混乱,物价上涨,威胁中央财政。于是汉武帝公元前118年下令废除汉初郡国制币权,改由中央统一铸币。设“上林三官”即 [[ 钟官 ]] (掌铸钱)、 [[ 辨铜 ]] (掌原料)、 [[ 均输 ]] (掌制范),组成中央铸币机构负责铸造 [[ 五铢钱 ]] ,也称上林钱和 [[ 三官钱 ]] 。五铢钱质量高,改变了货币混乱现象,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经济发展。从汉武帝起历 [[ 西汉 ]] , [[ 新莽 ]] , [[ 东汉 ]] ,魏、晋、南北朝到隋唐共七百多年。五铢长期为历朝法定货币。因五铢钱轻重合宜,中国以“五铢”为主要形制的方孔圆钱还影响日本、安南、朝鲜等国。而泰国的货币单位仍称“铢”与此不无关系。
2、新莽币制大乱与铸钱精品问世。
西汉晚期王莽建新朝,托古改制,滥发货币。
如:“大泉五十”是王莽上台后为解决经济危机而铸行的一种大钱。“泉”是“钱”字的借用。 [[ 王莽 ]] 相信 纬学说,在他夺取刘姓天下后,为讳忌“刘”字,刘字由卯、金、刀三字组成,故钱文中不用“金”字而用“泉”。一枚“大泉五十”重量只及西汉五铢钱重量的二个半,却要当五十个五铢钱用。意味着每发行一枚大钱就要从百姓手中夺走四十七个半五铢钱财富,这必然引起人民不满,于是民间仍用五铢钱交易。为此王莽以重刑酷法规定:凡敢私藏五铢钱者将作为犯人充军戍边。由币制混乱可见王莽统治不得人心,必垮无疑。此外还有一种大钱名“刀平五千”即一枚大钱当五千个五铢钱。如此大额钱币必有人冒死伪造。为防盗铸私钱,除颁行刑法重治外,另创造了一种新币形,即把古代刀币和圆钱结合,创造出世界上第一枚双色金属钱币。为防假私铸而使“大泉五十”、“刀平五千”等官行币“做工精绝”,这一扭曲风情也令后人千年叹息。
东汉恢复西汉以来的五铢钱制度,到东汉末年,董卓进京毁五铢钱,更铸小钱,引起通货膨胀,货币制度再陷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