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金振民

移除 5,67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人才培养 ==
[[File:金振民22.jpg |缩略图|right|[http://www.glut.edu.cn/__local/3/C9/92/E2501F33E9D62F0DB0A02B05C41_8145FCAB_26D51.jpg?e=.jpg 原图链接] [http://www.glut.edu.cn/info/1110/19002.htm 来自科教动态]]]
'''教学思想'''
金振民院士常说,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育人是核心、是方向。面向21世纪,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关键问题。知识不等于素质,也不等于能力。正确的现代办学理念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要把知识的传授、素质的培养、能力的锻炼紧密结合起来。结合他多年来在国外进行高等教育调查的体会,金院士认为,中国的教育应当从偏重知识性教育,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挥创造性人才潜能的教育方向转变。因此,他经常与学生谈心,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和诚信的职业道德观、奋发向上的事业心,关心集体和关心他人的团队协作精神,真正把"传道"、"授业"和"解惑"紧密结合起来。
2005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7年 湖北省劳动模范
 
== 社会任职 ==
1996-1999年,任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科学顾问组委员。
 
2003-至今,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 委员。
 
1995-2003年,任国际地球内部物质物理化学性质委员会(IASPEI-IVCEI),委员。
 
2000-至今,任教育部岩石圈构造、深部工程及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2000-至今,任中国地质学会构造专业委员会/显微构造专业委员会,委员/副主任。
 
2002-至今,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学术委员会主任。
 
2010-2014年,任第六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2013-至今,任科技部第四届973计划领域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2014-至今,任中国大洋发现计划(IOPDP)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 主要成就 ==
===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金振民发现初始玄武质熔体不像静态实验那样只呈孤立状态赋存于橄榄石三连点位置,而且熔体还在应力驱动下沿橄榄石颗粒边界呈熔体薄膜分布,这种熔体分布形式会引起矿物边界湿润,连结力减弱,加速物质扩散和流动。建立超高压榴辉岩流变本构方程,为揭示大陆造山带深俯冲榴辉岩质板片拆沉机制提供约束。揭示呈对数正态分布的橄榄石位错稳态亚颗粒直径是计算上地幔流动应力大小的最佳显微构造参数,发现了代表不同流动应力值的两类位错亚颗粒构造。用天然地幔矿物做原始材料,模拟了中国西藏罗布沙铬铁矿床部分熔融的矿床成因。对大别-苏鲁地区超高压岩石和中国大陆科学钻孔岩心系统地开展了物性研究。
 
'''科学研究成果&领域'''
1978年至2011年5月,由金振民院士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参加的国家级(97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 级项目有12项;承担国际合作项目5项。
 
1.在上地幔熔融动力学超高压榴辉岩流变本构方程建立,中国东部地幔岩石超显微构造和橄榄石矿物流变学高温高压实验方面,取得了被国内外同行认可的成果。其中上地幔橄榄岩动态部分熔融研究成果刊登在"Nature"杂志(1994),并获该杂志封面,被"Science"和"Nature"等国际22种SCI杂志他人引用60次,使中国这领域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2.针对青藏高原巨厚地壳形成机制的重要科学问题,在中国开展地壳深熔作用高温高压实验研究,阐明了高喜马拉雅二云母花岗岩和下地壳麻粒岩成因。
 
3.开展地幔成矿学实验研究。从高温高压实验角度证实西藏罗布沙和东部地区阿尔卑斯橄榄岩型铬铁矿形成的上地幔部分熔融观点。
 
4.苏鲁-大别山超高岩石研究和中国大陆科学钻工作。与德国Kiel大学H.Kern教授合作开展苏鲁-大别地区深部构造和岩石物理性质。作为国际大陆科探计划项目(ICDP)顾问组专家委员,直接参与中国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项目的国际论证工作。
 
'''科技成果奖励'''
1984年 地址矿产部科技成果二等奖<br>
湖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br>
2006年 湖北省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br>
2007年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br>
2008年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人才培养 ==
'''教学思想'''
金振民院士常说,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育人是核心、是方向。面向21世纪,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关键问题。知识不等于素质,也不等于能力。正确的现代办学理念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要把知识的传授、素质的培养、能力的锻炼紧密结合起来。结合他多年来在国外进行高等教育调查的体会,金院士认为,中国的教育应当从偏重知识性教育,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挥创造性人才潜能的教育方向转变。因此,他经常与学生谈心,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和诚信的职业道德观、奋发向上的事业心,关心集体和关心他人的团队协作精神,真正把"传道"、"授业"和"解惑"紧密结合起来。
 
金振民院士每年都坚持带学生到野外实习,且身教重于言教,加强对学生实践环节的训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他时常告诫学生,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在计算机、人造卫星和遥感等高新技术应用的今天,地质学家永远不能放弃野外地质现象的实地考察和资料收集工作,因为大自然是获得地球科学新认识的源泉,是获得科学结论的基础。
 
'''培养成果'''
截至2011年1月,金振民培养博士生16名,博士后1名。
 
== 荣誉表彰 ==
时间 荣誉/表彰
1998年 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全国模范教师
2004年 全国模范教师
2005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7年 湖北省劳动模范
 
== 社会任职 ==
1996-1999年,任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科学顾问组委员。
 
2003-至今,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 委员。
[[File:金振民22.jpg |缩略图|right|[http://www.glut.edu.cn/__local/3/C9/92/E2501F33E9D62F0DB0A02B05C41_8145FCAB_26D51.jpg?e=.jpg 原图链接] [http://www.glut.edu.cn/info/1110/19002.htm 来自科教动态]]]
1995-2003年,任国际地球内部物质物理化学性质委员会(IASPEI-IVCEI),委员。
 
2000-至今,任教育部岩石圈构造、深部工程及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2000-至今,任中国地质学会构造专业委员会/显微构造专业委员会,委员/副主任。
 
2002-至今,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学术委员会主任。
 
2010-2014年,任第六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2013-至今,任科技部第四届973计划领域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2014-至今,任中国大洋发现计划(IOPDP)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 人物评价 ==
3,7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