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961
次編輯
變更
西柏坡
,無編輯摘要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部,总面积为 16440 平方米,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党中央和[[毛主席]]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 辽沈]] 、[[ 淮海]] 、[[ 平津]] 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解放全中国,故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定于此村”的美誉<ref>[http://www.sohu.com/a/127591208_562157 革命圣地西柏坡,决定中国命运的村庄],搜狐网,2017-03-01 17:34</ref>。为我国革命圣地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迁入北平 。
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石家庄平山县西柏坡景区入选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ref>[http://www.sohu.com/a/138500636_784164 西柏坡上榜啦!中央14部委公布西柏坡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附文件全文) ],搜狐网,2017-05-05 18:22
</ref>。
===三大战役指挥所===
1948年党中央、毛主席移驻 ''' 西柏坡 ''' ,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
===《目前形势和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务》===
===胡锦涛总书记到西柏坡学习考察===
2002年12月5日和6日,[[胡锦涛]][[ 总书记]] 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来到西柏坡,进行学习考察。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牢记毛泽东同志当年倡导的“两个务必”,首先从自身做起,并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实现党的十六大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开拓进取、团结奋斗。
==历史沿革==
===名称起源===
西柏坡被选为解放全中国、筹备新中国的指挥中心,不仅有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而且有多年来建立起来的革命基础和政治优势。平山县革命发动较早,大革命时期就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到1946年,全县党支部为608个,共产党员由1931年的60人发展到19,535人,人民群众听党的话,群众基础较好。自抗日战争以来,平山县为晋察冀和[[晋冀鲁豫 ]] 边区]] 两大根据地所环抱。
平山县是晋察冀边区第四军分区和第二军分区领导机关所在地,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晋察冀边区政府、晋察冀军区等首脑机关也曾在这里居住长达三年半之久。平山县是晋察冀边区的模范县,西柏坡是个模范村。西柏坡1937年冬建党,到1948年时已有党员40名,分布在33户,占全村人数的12.3%,占全村户数的33%。
1948年党中央、毛主席移驻西柏坡,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并在1949年召开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
周恩来总理评语道“西柏坡是党中央毛主席进入[[ 北平]] 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
经过紧张的筹备,1947年7月12日,[[中央工委]]在西柏坡正式成立。为了适应战争环境的需要,中央工委当时对外称“工校”和“劳大”。[[刘少奇]]任[[校长]],[[朱德]]为[[董事]],分别称胡校长(胡服,刘少奇化名)、朱校董。
==地理环境==
1958年为修建[[岗南水库]],西柏坡人民从富饶的米粮川搬迁到高岗旱岭上,人均耕地面积由原来的5亩变为0.3亩,生产、生活条件极其恶劣,特别是1998年岗南水库被定为省会人民饮用水源地后,西柏坡的水产养殖、工矿企业被取缔,为涵养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山场禁伐禁牧,畜牧养殖业发展也受到限制,群众致富的路子又被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