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1
次編輯
變更
神隱少女
,→電影解析
===「千尋」隱喻的是什麼?===
宮崎駿曾說:「這部電影是獻給 10 歲小朋友們的故事。」電影在 2001 年完成,10 歲的千尋首度與大家見面,經推算千尋是在 1991 年出生,也就是日本經濟泡沫化的那年。千尋成長的年代與日本「失去的十年」吻合,她投射的正是成長於90年代平成經濟蕭條期下,年輕一代面對未來迷失、不安的心理傾向。不管是片頭開始千尋一家駛進隧道後,找不到回家的路;還是白龍對千尋說:「一定要把名字藏好,不然就找不到回去的路了!」;或是千尋問無臉男:「你是從哪裡來的?你也有父母吧?你找不到家嗎?」,這些橋段都一再圍繞「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要往哪裡去?」這些問題,名字、來處、去處,正是這部電影中的重要元素。片中的千尋、父母、無臉男、白龍、巨嬰、腐爛神等,都曾陷入失去自我的精神危機,但從他們追尋自我的過程,匯流成「迷失—找尋—回歸」的電影主旨,而連結這些關鍵字的就是「記憶」,因為「記憶」連接著過去與未來,這部片也利用許多的隱喻表現日本的迷失。
===自然環境與自我===
當我們認識到真實的自我時,我們才會驀然驚覺我們跟大自然的關係,並不如我們一貫以為的一種外在、工具的關係。對大多數現代人來說,大自然是一個為我們的利益提供資源、為我們所役用的場所。我們毋須對一把剪刀負上任何責任,所以同樣地也不用對自然環境,甚至其他人有任何承擔——畢竟這一切都只是我們滿足自己欲望的工具,只要不至危及可見將來的利益,一切都是許可的。河神的一節,除了控訴了人類文明對大自然的無情破壞外(把河神淹沒、弄得祂臭氣沖天的都是一些文明產品——尤其是那毒刺般的單車),更重要的是,要對人的問題提出一個解決方案。在今天大聲疾呼要保護環境(不像在《風之谷》和《天空之城》的年代),似乎有點舊調重彈,《神隱少女》不同或更進一步的地方,在於它要為環境保護提供一個基礎。
===環保的真義===
浴場本是一個洗滌的場所,但同時也是一個市場的縮影。工人跟其他天神純粹是服務員跟顧客,即只有一種互相利用的關係。所以,腰纏萬貫的貴客(如無面人),固然不乏吹捧奉承之人;至於那些頭尖額窄、污糟邋遢的窮酸,自然不受歡迎、令人「不敬」而遠之。唯獨千尋以一種與別不同的態度,去跟當時被誤以為是腐爛神的河神相處——一種衷誠的關懷和照顧。這態度令河神(大自然本身)得以回復本來面目,間接(通過祂的神丹)使無面人從無止境的佔有中甦醒過來,並救回白龍一命。單從人類的利益出發去考慮環保問題,根本就是本末倒置、不得要領的做法。《神隱少女》最特別而值得大家深思的,當然是白龍跟千尋一段純真而奇妙的情誼——一個人跟一條河的情誼。白龍(河流)早已在現實世界中消失、被遺忘,但他卻記著了千尋的名字,反過來,他亦通過千尋對他的回憶而得到重生。原來人跟自然本就是在一起的,只是大家都忘了自己。或者,應該說人忘了自己,而自然卻被人忘了。只有當人重新認識到這種關係,體驗到由此而來那種滿足和豐盛,人才可以過一個真正的生活,談環保才有意義。作品要指出的是:現代人之所以感到空虛,跟大自然不斷遭受破壞,是有一個共同的根源,即人類遺忘了人跟大自然之間,那種和諧的關係。
<ref>[https://www.storm.mg/lifestyle/223898 為何無臉男要吃人?或許要等長大了才懂,15年前《神隱少女》最寂寞的3個秘密]</ref>
===油屋(澡堂)的秘密===
電影中千尋的冒險之旅從「油屋」展開,富麗堂皇的油屋是一座大浴場、是提供四面八方的神靈前來洗滌汙穢、消除疲勞的神聖空間,卻同時也是金錢慾、食慾、物慾橫流的世界,在這層意義上,「浴場」同時也是一座巨大的「慾望之場」。支撐這座浴場經營運作的就是契約制、僱傭制、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營業方針,事實上就是現代資本主義、消費社會的真實反映。正如宮崎駿反覆強調的:「千尋闖進的異界,其實就是日本社會。」、「其實我描繪的(油屋)就是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