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9,842
次編輯
變更
三面红旗
,無編輯摘要
[[File:三面红旗01.jpg|400px|缩略图|右|<big>三面红旗宣传画</big>[http://static.zxart.cn/UploadFiles/image/20141120/20141120102009_1097.jpg 原图链接][http://www.zxart.cn/Detail/231/45289.html 来自东方早报艺术评论 图片]]]
'''三面红旗''',是[[中国共产党]]于1958年提出的一个施政口号,意指“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它是时代的历史产物。一九五八年[[中共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 大跃进 ]] ”和人民公社,在一九六○年五月以前曾被称作“三个法宝”,五月以后改称为“三面红旗”。“三面红旗”的出现,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发生的一次严重失误。对“三面红旗”的产生、发展及其基本思想进行再认识,吸取 [[ 历史 ]] 教训,是有现实意义的<ref>[http://news.sohu.com/upload/rmrb49-08/1962.html 1962年 高举三面红旗 继续奋勇前进],搜狐网</ref>。
==词汇简介==
三面红旗,是中国共产党于1958年提出的一个施政口号,意指“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它是时代的历史产物。
一九五八年中共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在一九六○年五月以前曾被称作“三个法宝”,五月以后改称为“三面红旗”。“三面红旗”的出现,是[[ 毛主席]] 的真 [[ 共产党 ]] 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的一次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大跃进胜利成功,把一个小农国家的人文素质提升到工业国所需要的人文素质<ref>[http://www.docin.com/p-917145654.html 三面红旗],豆丁网</ref>。
==总路线的形成==
总路线的形成是从批判反冒进开始的。1955年夏,中央高层领导人就农业合作化发展速度问题产生了分歧。这年10月在党的七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强调说:“要拿个好办法,可以使合作社办得又多又快又好。”随后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又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要“又多又快又好”。再后来, [[ 毛泽东 ]] 采纳[[李富春]]的建议,在多、快、好的后面加了一个“省”字。
随着“多快好省”的提出,党内于1955年底开展了批判右倾思想的斗争,结果使1956年各项工作出现了不切实际的冒进倾向。党内出现的这种急躁情绪,立即引起了[[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警觉,他们试图加以纠正,这就是1956年开始的反冒进。
早在1957年9月,党的八届三中全会就揭开了农业大跃进的序幕。这年冬至次年春开展的大规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积肥运动,可以说是农业“大跃进”的前奏曲。
在水利建设的高潮中,中共中央召开了南宁会议,毛泽东亲自提出以跃进的速度提前实现《 [[ 纲要 ]] 》确定的目标。一声令下,各地雷厉风行,农产品的高指标也相继出台。高指标的布置,直接导致了浮夸风的泛滥,突出表现为全国各地都开始虚报粮食产量,竞放农产品产量“卫星”。 [[ 水稻 ]] 亩产130434斤,小麦亩产8585斤,虚报浮夸,简直登峰造极。
为了保证钢产量的实现,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一项就是土法上马,全民大炼钢铁。全国普遍建起了炼钢铁的小高炉和土高炉,甚至连侵华日军和国民党军队留下的碉堡炮楼也改成了炼钢炉。为了找矿,许多地方的党政领导干部带领群众上山,连在校学生和老人也背着镢头浩浩荡荡地去挖煤炼钢。没有矿石的地方,就砸烂家庭用的铁锅作原料。同农产品大放“高产卫星”一样,工业战绩也竞相大放“高产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