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迎泽区

增加 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 太原市 ]] 是一座历史名城,古称[[晋阳]],大约创建于公元前497年,为早期的[[赵国]]都城。
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分天下为36郡,初置[[太原郡]],从此始有太原之称。之后,北朝、隋、唐时期,太原一直为历代重镇。到了五代,晋阳曾先后为后晋、后汉、北汉之都城。
公元982年,赵光义又委派部将[[潘美]]重建太原城。这样一直到民国初期的军阀[[阎锡山]]统治山西,以太原为首府,上下两千多年,古城太原,历经战乱,迭遭更替。
[[ 民国 ]] 十六年(1927年)太原设市之前,南城地区分属阳曲县、太原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太原以城池为界,划为内八区、外八区,区境为内一、二、三、八区及外一区、外二区管辖地。
1949年4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太原,才最终使这座古城回到人民手中,从此获得了新生。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太原曾以其发达的手工业和商业闻名遐迩。早在唐、宋时期,太原就已成为一个手工业比较发达的城市。宋代太原陶瓷中的“木理纹瓷”在全国独树一帜。元代以后,太原是全国武器制造中心。唐、宋以来,太原的商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到了明代,当时的太原大南关作坊、商店星罗棋布,盛况空前,古人曾有“蔽天光、发地脉”之赞。
1954年6月4日,太原市各城区以地区方位命名,遂将第一区命名为太原市南城区,辖13个行政街,区政府驻[[ 活牛市12号]] (今解放路中段东侧23号楼址处)。
1956年,区政府改称区人民委员会。
1958年,将郊区的[[狄村街道]]辖地划归南城区管辖。同年11月12日区机关迁至[[ 柳巷南路19号]]
1960年6月20日,撤销南城区人民委员会,改置[[柳巷]]、[[双塔]]两个城市人民公社。
1980年9月1日,经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南城区人民政府,终止南城区革命委员会职权。
1994年12月,区政府迁至[[ 棉花巷15号]]
1996年,辖柳巷、文庙、庙前、迎泽、桥东、双塔、坞城、北营、老军营9个街道,334个社区。
1997年5月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7年]33号)撤销太原市南城区、北城区、河西区、南郊区、北郊区,设立太原市[[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迎泽区辖原南城区的[[迎泽]]、[[桥东]]、[[文庙]]、[[ 柳巷]] 、[[老军营]]、[[庙前]]6个街道,原南郊区的[[孟家井]]、[[郝庄]](不含狄村)2个乡。区人民政府驻棉花巷。
迎泽区得名于“[[迎泽门]]”(俗称大南门,为明洪武九年太原城扩建时所建)。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迎泽区地处在太原市中南部 [[ 汾河 ]] 以东的[[河谷平原]],地面平坦,微向西南倾斜,地势北高南低,属[[晋中盆地]](即[[太原盆地]])的北端,由冲积平原组成,地面海拔高度为800米左右。
气候特点:迎泽区深处大陆内部,属四季分明的大陆性气候中的季风暖温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9.5℃~10.3℃,极端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6月上旬至7月底,为36.10℃~39.4℃之间。
[[File:迎泽区内有山西省晋剧院.jpg|有框|右|<big>山西省晋剧院</big>[http://www.xijucn.com/upimg/allimg/160212/0902180.jpg 原图链接][http://www.xijucn.com/html/jinju/20160212/76201.html 来自西部之声 的图片]]]
''' 迎泽区 ''' 内有[[山西省晋剧院]]、[[ 省京剧院]] [[ 省话剧院]] 等省城主要文艺团体,[[ 省图书馆]] 、[[山西图书大厦]]、[[太原工人文化宫]]、[[ 市少年宫]] 、[[太原影都]]等文化娱乐场所,[[中科院煤化所]]、[[ 省日化所]] 等国家和省级科研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太原师范学院]]等高等院校,[[山西医科大第一附属医院]]、[[ 省人民医院]] [[ 省中医研究院]] [[ 二六四医院]] 等医疗单位均汇集该区。
迎泽区历史底蕴深厚,是宋建太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上溯千年以前的[[唐明古镇]],西南有闻名遐迩的[[天龙山]]旅游区、[[晋祠]]旅游区;区内有[[双塔永祚寺]]、[[崇善寺]]、[[古清真寺]]等名胜古迹和[[ 省博物馆]] 、[[万寿宫]]及[[迎泽公园]]、[[ 儿童公园]] 等省城著名旅游景点;此外,以双塔寺为中心的“佛”文化旅游区、以[[王家峰]]千亩梨园为主要内容的“农”文化旅游区和以北齐壁画墓为代表的“古”文化旅游区正在逐步形成双塔景区新的旅游品牌,与城区内的[[杰特曼国际娱乐城]]、[[名流国际俱乐部]]等现代化休闲场所交相呼应,已成为我区乃至我市城市文化、旅游建设的新亮点。区内有各类正规旅游服务机构 20 多家,可为四方来宾提供周到的旅游娱乐服务。
截至2009年,迎泽区财政对科技、教育、卫生的投入分别达892万元、2.2亿元和5933万元,同比增长了15.3%、20.6%和7%。
===基础设施===
2011年,迎泽区区财政在城乡建设方面累计投入4.1亿元,先后对迎泽区9个片区,75条街巷,420个居民小区(院落)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整治面积达680余万平方米,辖区1006个无物业院落实现了清扫保洁全覆盖。新建、改造县乡道路、街巷100.8公里,解决了农村1.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提前一年实现了农村五个全覆盖。两年来,迎泽区累计造林4.08万亩,实施村庄绿化60亩,街道绿化9353平方米,新建提升花卉街15条、小游园4个, ''' 迎泽区 ''' 新增绿化面积4.055万平方米。
==旅游景区==
===文庙===
文庙即[[孔庙]]。位于上官巷东端,是太原规模最大的庙宇,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由当时的 [[ 山西 ]] 巡抚[[张之洞]]倡议,在原崇善寺废墟上重建,坐北朝南,前后三重院落,在中枢线上依次建有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及厢房等。四周红墙高耸,整座建筑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巍峨壮观。1919年(民 国8 国八 年)辟为省图书博物馆,后改称民众教育馆。新中国建立后,1953年改为省博物馆至今。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f>[https://www.sohu.com/a/339471650_117600 太原市迎泽区文庙街道众志成城携手创城] ,搜狐,2019-09-07</ref>。
===崇善寺===
[[崇善寺]]位于上马街中部南侧。初名白马寺,创建于唐,后改称延寿寺、宗善寺, [[ 明朝 ]] 时定名崇善寺。现存寺宇为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晋恭王[[朱㭎]]所建。崇善寺的建筑包括山门、钟楼、东西厢房和大悲殿。殿内神台供有千手千眼十一面观音、千钵文殊和普贤三尊巨像,像高8.5米比例适度,衣纹流畅,完好无损。寺内还保存有宋、元、明版藏经和珍贵的壁画摹本,是研究我国古代宗教、历史、 [[ 绘画 ]] 、文学、书法艺术、印刷技术的宝贵资料。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纯阳宫===
[[纯阳宫]]位于五一广场西北隅。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年~1619年),清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增筑巍阁。纯阳宫是 [[ 太原 ]] 古代建筑群和园林建筑中的一颗明珠,从古雅端庄的大门开始,一连四进院落,延中轴线自南而北展开四柱三楼的“道德坊”,单檐歇山的“吕祖殿”,上楼下窑的“瀛州洞”,九窑十八洞的“八卦院”,飞阁栈桥的“八卦楼”,以及面阔三间的巍阁“祖师殿”,拾极登楼,尽览古城风貌,总体设计,独具匠心。新中国成立后,又增建关公亭及碑廊20楹。现纯阳宫为省博物馆二部,辟有大小21个陈列室,陈列着两千多件文物珍品,供游人参观。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真古寺===
[[File:白云寺.JPEG.jpg|280px|缩略图|右|<big>白云寺</big>[https://ss1.baidu.com/6ONXsjip0QIZ8tyhnq/it/u=2691671236,1714498838&fm=175&s=D20AA3E2544262FEC8B893BD03000003&w=640&h=408&img.JPEG 原图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74038430511871 来自十大旅游景点 的图片]]]
[[南十方院]]又称[[白云寺]],位于城南红土沟,旧名净业庵,又名清凉寺。观音堂始建于唐,明时增修,清 [[ 熙2 熙]]二 年(1663年)天泽和尚扩建遂更名为白云寺。 [[ 正9 正]]九 年(1731年)僧了然重修建毗卢阁。寺坐北朝南两重院落,中枢线上依次有山门、过殿、正殿、藏经楼,两侧有钟鼓楼及东西配殿、厢房等。此寺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严重破坏,寺内所有的木雕泥塑,全部被砸毁,唯坐像[[韦驮]]幸免。十方,佛教用语,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向,此寺招待十方游僧,故此寺又名十方寺院,简称十方院。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状元桥===
[[状元桥]]位于儿童公园南北两湖之间,早年是石板桥,传说唐朝的 [[ 狄人杰 ]] 过此桥后高中了状元。实因此桥距明清两代贡院颇近,故名状元桥。1952年重建,汉白玉石砌筑,拱形,跨度为4米,两端各有台阶17级,两侧桥栏杆上各雕有10只石狮子,整座桥设计简练,造型优美。
===风华楼===
===山西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
山西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儿童公园内。 1950年3月5日,山西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在园内修建一座山西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3月25日,首任[[山西省 ]] 政府主席]][[程子华]]在北湖区陈列馆前为其破土奠基。1951年3月7日举行了落成典礼。
===孙中山纪念馆===
59,04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