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黄埔军校

移除 3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1937年8月,因[[抗日战争]]黄埔军校迁出[[南京]]。
1938年11月,''' 黄埔军校''' 迁抵[[成都]]。
到1946年末改名“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学校国有化。
1924年5月,从1200名考生中正式取录学生350名,备取120名。5月5日开始入学。6月16日,举行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孙中山]]到会场给青年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孙中山还宣布训词:“三民主义,吾党所宗, 以建民国,以进大同, 咨尔多士,为民前锋, 夙夜匪懈,主义是从, 矢勤矢勇,必信必忠, 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此训词其后成为国民党党歌及官校校歌,并由[[陈祖康]]谱曲,该校歌从黄埔五期开始传唱至今。
1925年1月25日,''' 黄埔军校''' 成立“青年军人社”,[[廖仲恺]]任社长,2月1日该社刊物《青年军人》第一期出版。黄埔军校最初有许多从[[苏联]]来的教员,但在[[北伐战争]]期间[[蒋中正]]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破裂,所以这些苏联教员离开了。
1926年,根据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将原陆军军官学校扩大改组,于同年3月正式命名成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尔后黄埔军校学员成为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汉]]后,1926年10月27日,国民党中央先决定在两湖书院旧址设政治训练班,后改办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科,后将黄埔第五期政治科学员移往[[武昌]]就读。12月,又决定将黄埔五期炮兵、工兵科移来武昌就读。
===平定叛乱===
平定商团叛乱是''' 黄埔军校''' 建校以来的第一战。1924年秋,英国汇丰银行广东分行买办[[陈廉伯]]在英帝国主义支持下组织反动武装商团军,自任总长,策划商团军叛乱,妄图推翻革命政权。[[孙中山]]平定了商团叛乱。
1924年,[[孙中山]]准备再次北伐。商团与革命政府的矛盾日益尖锐。商团设立了自己的武装组织:武装商团军,[[陈廉伯]]自任总司令。以全力对待之。”对此,孙中山发表《为广州商团事件对外宣言》,并致电英国首相[[麦克唐纳]]提出严重抗议。陈廉伯再度下令全市总罢市,直到酿就“双十惨案”。
==分校设置==
''' 黄埔军校''' 创立后,曾在黄埔岛内设立平岗分校、蝴蝶岗分校,在广州市区内设立省分校。这些分校纯属移驻学生分区上课,并无专门的分校组织机构,实际上不是分校。
式建立的分校,应该从民国14年3月(1925)黄埔军校学生军第一次东征攻克潮汕筹设潮州分校开始。1926年~1927年间,在[[广西]][[南宁]]、[[湖南]][[长沙]]、[[湖北]][[武汉]]增设分校,因地取名。截止民国24年4月(1935)成都分校开学,黄埔军校所设立的分校有[[潮州]]分校、武汉分校、长沙分校、[[南昌]]分校、南宁分校、[[洛阳]]分校/汉中分校、广州分校、成都分校八个分校。
====第五分校====
''' 黄埔军校''' 五分校旧址原是著名的云南陆军讲武堂,位于昆明市五华山麓的翠湖西畔。1935年9月16日开学,学员为没受正规教育的军官,分校主任[[刘永祚]]。1938年改称中央军校第五分校,分校主任改由[[唐继麟]]担任,该分校从1935年到1946年共毕业学员8837人。
====第六分校====
第二任1947年10月~1949年9月[[关麟征]]中将
第三任1949年9月 ~ 1949 ~1949 年12月[[张耀明]]中将
第四任1950年8月~1954年8月[[罗友伦]]“中将”(凤山陆军军官学校)
==历史意义==
''' 黄埔军校''' 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其影响之深远,作用之巨大,名声之显赫,都是始料所不及的。
黄埔军校建立以来,以孙中山的“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以培养军事与政治人才,组成以黄埔学生为骨干的革命军,实行武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国民大革命为目的。一方面积极进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教育;一方面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军校采用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针,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广大黄埔师生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39,87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