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
次編輯
變更
恐鸟
,無編輯摘要
| = </br> </br> </br>
}}
'''[[恐鸟]]'''<ref>[https://baike.so.com/doc/1163526-1230765.html 恐鸟 ],2016-08-18 </ref>是数种 [[ 新西兰 ]] 历史上生活的巨型而不能飞行的鸟之一。目前根据从博物馆收藏所复原的DNA,已知有十种大小差异不同的种类,包括2种身体庞大的恐鸟,其中以巨型恐鸟最大,高度可达3米,比现在的鸵鸟还要高。小型的恐鸟则只有 [[ 火鸡 ]] 大小。身高平均约3 米的巨型恐鸟中,最大的个体高约3.6米,体重约250千克。在300万多年以前,巨型恐鸟可称得上世界第一高鸟。虽然上肢已经退化,但恐鸟的身躯肥大,下肢粗短。尽管下肢发达,庞大的身躯使得恐鸟的奔跑能力远不及鸵鸟。
== 形态特征 ==
恐鸟是一种不会飞行的鸟类,生活在公元前1500年的新西兰。由于遭到 [[ 毛利部落 ]] 的疯狂捕杀,这种鸟类已经灭绝。虽然在身体上拥有绝对优势,但这不足以帮助恐鸟对抗人类锋利的长矛。恐鸟身高可达到12英尺(约合3.65米),体重超过500磅(约合227公斤),现代鸵鸟站在它们面前只能算是一个 [[ 侏儒 ]] 。
== 习性 ==
恐鸟一般被认为在18世纪中期数量飞速下降,到了1800年代几乎踪迹全无,估计于19世纪50年代左右彻底灭绝,但直到20世纪仍有一些未被证实目击报告显示,仍有零星的恐鸟躲藏在新西兰某个偏僻的角落.
虽然一些人认为恐鸟的数量在人类到达前便已经开始减少,不过恐鸟的绝种主要还是认为跟 [[ 毛利人 ]] 的 [[ 波利尼西亚 ]] 祖先的猎捕和开垦森林有关。在人类抵达之前,恐鸟的主要猎食者是 [[ 哈斯特 鹰Harpagornis 鹰]]Harpagornis moorei,世界最大的老鹰之一,也绝种了。奇异鸟一度被认为是恐鸟最接近的近缘种,不过在经过DNA的比较后,发现其实恐鸟与 [[ 澳大利亚 ]] 的 [[ 鸸鹋 ]] 与 [[ 食火鸡 ]] 比较接近。
[[File:恐鸟2.jpg|缩略图|右|[http://paper.sciencenet.cn/upload/paper/images/2014/3/20143311426405560.jpg 原圖鏈結][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14-4/20144191851820.htm 来自生物通]]]
== 灭绝原因 ==
人们对 [[ 恐龙 ]] 的灭绝相当熟悉,也相当关心,同样已经灭绝,也同样与"巨"字联在一起的另一种动物似乎很陌生,这种动物就是"恐鸟"(moa)。恐鸟是一种很早以前生活在新西兰的一种无翼大鸟,过去人们一直认为,这种人类已知的最大的鸟的灭绝是因为人类滥杀的结果,但科学家发现,这种鸟灭绝,责任 并不全在人类身上。
恐鸟的故事通常像是一个传说一样展开。从前,这种像鸵鸟一样的大鸟幸福地生活在一片飘着白云的土地上,毛利人把这块土地叫做"奥蒂罗亚",也就是现在的新西兰。大约700多年前,一个有重大影响的日子来临了,首批人类来到那里。他们是 [[ 波利尼西亚 ]] 人,据说他们是乘着独木舟从 [[ 夏威夷 ]] 而来,发现新西兰岛上有一种无翅的鸟很容易捕杀,可为他们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这种鸟就是恐鸟。成年恐鸟高达3.5米,重达250公斤,肉多而鲜美。在六个世纪之内,毛利人就把这些不幸的长有羽毛的庞然大物捕杀光了。
就像 [[ 渡渡鸟 ]] 一样,恐鸟从此成为人类贪欲的象征,或者用现代的说法就是成为不能持续发展的一个突出例子。可是事实果然如此吗?科学家通过分子探测对这一说法提出了很大的疑问,那就是毛利人是否应该为这个灾难性的后果受到如此深的责备?
在人类到来之前,恐鸟的数量为什么会下降得如此厉害? [[ 吉梅尔 ]] 提出了几个新奇的理论,其中一个理论就是由于火山爆发导致恐鸟数量下降。他认为不是气候变化导致恐鸟数量下降,因为这个观点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在新西兰北部岛屿中心的 [[ 陶波湖 ]] 周围,火山经常爆发,一而再再而三地毁坏当地恐鸟的生活区。
另外,在人类到来之前,恐鸟已经有天敌了,如新西兰的一种巨鹰。
[[File:恐鸟3.jpg|缩略图|右|[https://p0.ssl.qhimgs1.com/sdr/400__/t01af39fe361d622950.jpg 原圖鏈結][ ]]]
一种是 [[ 迪诺尼斯]](Dinornis)恐鸟。 [[ 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 ]] 的生物学家 [[ 尼尔.吉梅尔 ]] 领导的生物学家小组从保存的这种最大的恐鸟骨头中提取了DNA,然后以突变为基础通过计算机模型获取DNA序列,作为种群混合的结果,突变现象发生在每一代身上。通过检查这些小的基因转变,科学家可以将分子钟倒转,看一看一个物种是如何进化的,而且他们还可以推断出这个种群的数量:数量越大,遗传的变化也就越广泛!
经过细致研究了恐鸟的数据后,吉梅尔的研究小组推断出这种鸟的数量,他们称这个数量"低到了警戒水平"。1000年前,在新西兰生活着数百万计的 [[ 迪诺尼斯恐鸟 ]] 。研究人员说,加上其它9种恐鸟,在1000年至6000年前这段时间里,新西兰北部和南部的岛屿上生活着大约300万至1200万只恐鸟。人类约于1280年首次到达那里时,恐鸟数量已经不足15.9万只了。到了18世纪初,大约还有6万多只。
=== 新解释 ===
不过,有一个更有说服力的解释是,恐鸟数量急剧下降是疾病流行所致,比如 [[ 禽流感 ]] 、 [[ 沙门氏菌 ]] 或者 [[ 肺结核 ]] 等病的传播,这些疾病是由候鸟从澳大利亚和其它地方带到那里的。当然,如果人类没有到达那个地方的话,恐鸟的数量是能够反弹的,由于人类的到来破坏了它们的生活环境,对恐鸟进行猎杀,使它们的数量进一步下降。
吉梅尔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 [[ 英国科学院 ]] 出版的一份学术刊物上。研究报告称,恐鸟灭绝的原因是复杂的,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掩埋。文章说:"如果我们对恐鸟数量的新的估计是正确的话,那么,我们需要重新考虑在人类到来前影响恐鸟数量的因素,也许我们通过总结过去的教训可以更好的洞察和解决现代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
虽然恐鸟的上肢和鸵鸟一样已经退化,但它的身躯肥大,下肢粗短,因此奔跑能力远不及鸵鸟。恐鸟与鸵鸟的最大区别是:它的脖子有羽毛覆盖,而鸵鸟的脖子是秃裸的,并且比恐鸟的脖子要长;它是三根脚趾,而鸵鸟是两根脚趾。
[[File:恐鸟4.jpg|缩略图|左|[http://image2.sina.com.cn/IT/d/2004-11-23/U68P2T1D463250F13DT20041123085438.JPG 原圖鏈結][http://tech.sina.com.cn/d/2004-11-23/0854463250.shtml 来自新浪]]]
18世纪中期, [[ 欧洲 ]] 移民来到岛上,给恐鸟带来了厄运。恐鸟肉对于欧洲移民来说是美味佳肴。由于恐鸟体型太巨大,难以躲藏,欧洲人很容易捕捉到它们,经常一下子就能捕杀十几只,恐鸟肉一时成了这些欧洲移民的一项重要的肉食来源。同时,由于欧洲移民的到来以及当地土著人的不断增加,开始了大面积烧荒、垦荒,恐鸟的生存地也遭到了彻底破坏,恐鸟因失去立足之地而被大量饿死。同时,由于恐鸟破坏庄稼,他们为了保护庄稼大量捕杀恐鸟,此外,与欧洲人一起来到岛上的家犬和家鼠也成了恐鸟的天敌。它们同样给恐鸟以致命打击。
到了18世纪末,恐鸟的数量已经很少了,人们捕捉恐鸟也越来越难了,而1800年则是人们能捕捉到恐鸟的最后一年。
=== 基因证据 ===
科学家们表示考古记录显示人类猎捕了 [[ 新西兰恐鸟]](moa),可能是导致新西兰恐鸟灭绝的幕后推手。
新西兰曾经存在九个不能飞的恐鸟物种,直到公元1300年人类的到来。在一个世纪的时间内,所有九个物种全部消失。 [[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 ]] 的 [[ 莫顿•艾伦托夫特]](MortenAllentoft)和同事研究了四个恐鸟物种281例化石的DNA。他们发现在灭绝前的3000年间,恐鸟的遗传多样性一直保持恒定,这是稳定种群的迹象。"我们只能将恐鸟灭绝的原因归结于人类。" 艾伦托夫特这样说道。
艾伦托夫特的发现与 [[ 新西兰莫斯格尔奥塔哥大学 ]] 的 [[ 尼尔•戈梅尔]](Neil Gemmell)进行的早期研究结果相矛盾。2004年,戈梅尔研究了恐鸟化石的线粒体DNA,结果发现在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1000年,新西兰的恐鸟种群数量大约为300万至1200万之间。另一项单独的研究表明,300年后当人类初次到达新西兰时,当地的恐鸟物种只有159000个,因此戈梅尔推测在人类猎捕恐鸟之前,一定有别的原因导致恐鸟物种数量锐减。
然而,这些估计并不可靠,因为DNA并不是物种大小的最好记录,艾伦托夫特这样说道,DNA只能显示物种数量变化的趋势。这项最新研究"似乎专门研究了恐鸟物种锐减的可能原因", [[ 美国纽约国家历史博物馆 ]] 哺乳动物馆的 [[ 罗斯•麦克菲]](RossMacPhee)这样说道,他并没有参与这项研究。
另外,将人类对动物物种的影响与其它效应,例如气候变化相分离并非易事。当人类到达美洲和澳大利亚时,类似 [[ 猛犸象 ]] 等大型动物也灭亡了,这让人不禁怀疑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一项研究发现北极的猛犸象在气候变化导致的植被变化之后消失了,而非人类的过度猎杀。
== 发现 ==
虽然毛利人土著告诉欧洲移民这种巨大的鸟类曾经漫游在平原和山谷中,不过早期的欧洲人并没有发现这种巨鸟曾经存在过的证据。
1839年,John W. Harris,一个对自然史有兴趣的 [[ 波弗蒂湾亚麻 ]] 商人,注意
[[File:恐鸟5.jpg|缩略图|右|[http://scitech.people.com.cn/mediafile/200907/03/P200907031012411110131505.jpg 原圖鏈結][https://www.so.com/s?src=lm&ls=s112c46189d&q=%E6%81%90%E9%B8%9F&lmsid=f614cf4b451a3b61&lm_extend=ctype%3A3 ]]]
到一块毛利人送给他的在河堤边找到的不寻常骨头。他把这个约15厘米的骨头拿给他的叔叔,一位 [[ 悉尼 ]] 的外科医生John Rule看,于是这块骨头又被送到当时正在 [[ 伦敦皇家外科医生协会 ]] 的 [[ 亨特里恩博物馆 ]] 工作的 [[ 理察.欧文 ]] 看。欧文研究这块骨头碎片几乎4年,最后他认为这是一种大型动物的股骨,不过这块骨头不合常理的轻而且有许多有蜂巢似的小洞。
欧文向骨骼学界和世界宣布,这是一种像鸵鸟的巨型已绝种鸟类的骨头,并命名为"Dinornis"。他的推论一度被嘲笑,不过后来化石的发现证明了他的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