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乐山大佛

增加 3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据唐代韦皋《嘉州凌云大佛像记》和明代彭汝实《重修凌云寺记》等书记载,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713 (713 ) ,完成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 (803 ) ,历时达90年。一千多年来,乐山大佛阅尽多少人间春色,经历多少朝代更迭,依旧肃穆慈祥,心旌不摇。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
乐山大佛开凿的发起人是[[海通和尚]]。海通是[[贵州]]人,结茅于[[凌云山]]中。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海通和尚见此立志凭崖开凿[[弥勒佛]]大像,欲仰仗无边法力,“易暴浪为安流”,减杀水势,永镇风涛。于是,海通和尚遍行大江南北、江淮两湖一带募化钱财,开凿大佛。佛像动工后,地方官前来索贿营造经费,海通和尚严词拒绝道“自目可剜,佛财难得”,地方官仗势欺人,反而说:“尝试将来”。海通和尚从容“自抉其目,捧盘致之”,“吏因大惊,奔走祈悔”。海通和尚这种专诚忘身之行,激励众心,克诚其志。
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 公元713年) 开始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大约过了十年的时间,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家任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韦皋始撰《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载录了开凿大佛的始末,原碑尚存大佛右侧临江峭壁上。
==形体结构==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
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石刻,与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与天王共存的还有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宛然汇集成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近代开凿的[[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500米。右侧是[[唐代]]开凿大佛时留下的施工和礼佛通道——[[九曲栈道]]。佛像雕刻成之后,曾建有七层楼阁覆盖(一说九层或十三层),时称“大佛阁”、“大像阁”;佛阁屡建屡毁,宋时重建“凌云阁”、“天宁阁”;元代建“宝鸿阁”;明代[[崇祯]]年间建“佛棚”、 [[ 清代 ]] 建“佛亭”,最终废毁殆尽。
===发鬈用石块嵌就===
大佛顶上的头发,共有螺髻1021个,这是1962年维修时,以粉笔编号数清的。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单块螺髻根部裸露处,有明显的拼嵌裂隙,无沙浆粘接。螺髻表面抹灰两层,内层为石灰,厚度各为5 -15 ~15 毫米。1991年维修时,在佛像右腿凹部中拾得遗存螺髻石3块,其中两块较完整,长78厘米,顶部31.5×31.5厘米,根部24×24厘米。
===两耳以木为之===
===排水系统布全身===
[[清代]]诗人[[王士祯]]有咏乐山大佛诗“泉从古佛髻中流”。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远望看不出。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分解表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长9.15米、宽1.26米、高3.38米的左右相通洞穴;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互未凿通,右洞深16各有一洞,互未凿通,右洞深16.5米、宽0.95米、高1.35米,左洞深8.1米、宽0.95米、高1.1米。这些妙的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千百年来对保护大佛,防止侵蚀性风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左右互通的两洞,由于可汇山泉,内崖壁上凝结了厚约5-10 ~10 厘米的石灰质化合物,而佛身一侧 崖壁仍是红砂原岩,而且比较干燥。那左右不通的两洞穴,孔壁湿润,底部积水,洞口不断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约有2米宽的浸水带。显然,这是由于洞未贯通的缘故。不知当年修建者为何不把它打通。
===胸部有残碑===
==景点介绍==
乐山大佛景区包括乐山大佛、[[灵宝塔]]、[[凌云禅院]]、海师洞、[[ 九曲—凌云栈道]] 、巨型睡佛、[[东方佛都]]、佛国天堂、[[麻浩崖墓]]、[[乌尤山]]等。[[陈运和]]《乐山大佛》中诗称“山是一尊佛参拜,庄严雄伟佛是一座山仰视,气势崴嵬”。
===凌云胜景===
[[灵宝塔]]又名凌云塔,因其耸立在凌云寺后的灵宝峰巅,故以山峰命名。塔建于唐代,塔形呈密檐式四方锥体,砖砌而成,坐东向西,高38米,共十三级。塔体中空,内有石阶沿塔轴盘旋至顶。塔顶为四角攒尖式。灵宝塔每级都开有窗眼。根据山川形势,修建此塔的目的,主要还是作为三江合流处的标志。高71米的大佛是为了镇水保平安,灵宝塔则作为航船标志,使船工提高注意力,以便安全渡过急流险滩,灵宝塔是[[嘉州古城]]的一座标志,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东坡楼是 [[ 凌云山 ]] 著名古迹之一,东坡楼也叫[[ 东坡读书楼]] 。位于栖鸾峰巅,系由楼、廊、亭组成的庭院建筑。东坡楼为歇山式单体木质两重楼房。门额横匾“东坡楼”三字是集黄庭坚手书而成,楼堂正中苏东坡斜倚坐像。东坡楼正对临崖处有一亭,即清音亭。在清音亭凭栏远眺,江天悠远,山清水秀。佛国天堂融古建筑、摩崖造像、雕塑、壁画、彩绘为一体,景色优美,仿唐式古建筑有天桥、天门、天梯、云台、云梯、三大宝殿等。
===东方佛都===
===麻浩崖墓===
[[麻浩崖墓]]位于凌云、乌尤两山之间的[[ 溢洪河]] 道东岸,[[麻浩]]是其地名。崖墓是川西,特别是乐山地区则流行一种凿山为墓的一种墓葬形式,其特征是沿着浅丘,山谷的砂质岩层由人工凿成方形洞穴,然后安葬遗体和殉葬品。从外部看去,是一个个神秘的山洞。这种墓葬因流行于1800多年前的[[东汉]]至[[南北朝]]时期,故称[[东汉]]崖墓。麻浩崖墓早年就以规模大,画像雕饰精美而被誉为“南安各墓之冠”。该汉代墓群于1988年经 [[ 国务院 ]] 公布为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乌尤山===
[[File:海通和尚.jpg|缩略图|右|200px |海通和尚[http://p3.pstatp.com/large/6cd0001fbde03ac8128 原图链接][https://www.toutiao.com/i6286018363638415874/ 来自今日头条 图片 ]]]
传说 [[ 唐朝 ]] 初年,凌云山上有一座凌云寺,凌云寺里有一个老和尚,叫海通。当时 [[ 凌云山 ]] 下, [[ 岷江 ]] [[ 青衣江 ]] [[ 大渡河 ]] 三江汇流处,水深流急,波涌浪翻,经常吞没行船,危害百姓。 [[ 海通和尚 ]] 眼看船毁人亡,心中十分不忍。他想三江水势这样猖獗,水中必有水怪。要是在这岩石上刻造佛像,借着菩萨的法力,定能降服水怪,使来往船只不再受害。
于是他请了两个有名的石匠来商量刻佛像的事。这两个石匠一个叫[[石诚]],一个叫[[石虚]]。老和尚对他们说:“我准备在这凌云山岩上刻造佛像,请你们来商议商议。”石虚一听要在岩石上刻石像,心里很高兴。他想,这凌云山十分秀丽,凌云亭非常宏伟,每年来这儿朝山拜佛的人很多,我若在山岩上刻出许多各式各样造型的佛像来,我的本事岂不就一下传扬开来!以后请我刻像的人就会愈来愈多了。想到这里,他就说:“三江水怪,十分凶狠,我看只有造千尊佛像才能把它镇住。”这时,老和尚见石诚在旁边一言不发,就问他:“石诚师傅,你觉得如何?”石诚不慌不忙地说:“我看就刻一尊像这山岩一样高大的佛像吧。”石虚一听忙摇头说:“山岩这样高,石头这样硬,你这尊佛像哪年哪月才能刻好?”石诚说:“这岩石硬就能经受风吹雨打,佛像大才能镇住三江妖魔。”老和尚见二人争持不下,就说:“你们二人不要再争了,干脆一个刻大佛,一个刻千佛吧。”
说完,海通和尚就出外化缘去了。从此,石诚、石虚两人就各自选岩构图,雕琢佛像。石虚选择了那最显眼,石头不太坚硬的沿江一片红砂岩,开始雕琢起来。他刻了[[释迦牟尼]]得道成佛,又刻了[[南海观音]]慈航普渡,刻了 [[ 十八罗汉 ]] 降龙伏虎,又刻了[[普贤菩萨]]指点迷途。只听凿子响,只见石片飞,他刻了一尊又一尊。刻了两年,眼看就要刻完了。而石诚呢,却选择了一块又高又难走又硬的大岩石。他和徒弟们在山岩上搭建了架子,攀着岩石,开始雕琢大佛。石虚的千手佛刻完了,而石诚的大佛连一只脚也没有刻完。石虚讥讽地说:“我两年刻了千尊佛,你两年还没刻完大佛的一只脚。”石诚毫不气馁地说:“你千尊佛,万尊佛,抵不上我大佛的一只脚。”说完又继续雕琢起来。
老和尚化缘回来还请了许多凿石造像的能工巧匠,让他们和石诚一起雕琢大佛,附近的老百姓听说老和尚请人雕琢大佛镇压三江水怪,也纷纷赶来帮忙。有的烧茶,有的送饭,一时之间,凌云岩上人来人往,锤声如雷,岩片似雨。
“乐山大佛”是后人对这座位于[[四川省]][[乐山市]]的大佛的通称。建造于唐代的这座大佛,真实的官方名称却一直是迷。事实上,根据后来诸多专家考察证实,这座被称为“乐山大佛”的石刻雕像的真实官方名称应该是:[[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ref>[http://bbs.tianya.cn/post-travel-791989-1.shtml 山居浪人系列游记第十七篇:牵手乐山大佛],天涯社区网,2016-11-19 </ref>。
1989年,历时两年多的“治理乐山大佛的前期研究”科研项目正式启动。其间,在用多种现代科技手段对乐山大佛进行全身“透视”体检的时候,发现大佛龛窟右侧临江一面的悬崖峭壁上有一巨大的摩崖碑,即《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碑。经实测,该碑高6.6米,相当于两层楼房的高度;碑宽3.84米;面积为25.08平方米。这通摩崖碑的发现具有相当重大的历史意义:它不仅直接确定了这座石刻雕像的真实官方名称,也是研究“ [[ 世界文化遗产 ]] ”的乐山大佛现存唯一可靠的第一手直接文献。
==文物保护==
乐山大佛是一尊弥勒佛。唐代崇拜[[弥勒佛]]。佛经说弥勒出世就会“天下太平”,武周时期,[[武则天]]曾下令编造了一部《[[大云经书]]》,证明她是弥勒转世,百姓对弥勒的崇拜帮助她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登上帝位。由于武则天的大力提倡,使全国塑凿弥勒之风大行。乐山大佛的修造距武则天时代仅20余年,所以当海通修造乐山大佛时,自然选择了弥勒佛,而且弥勒佛既是能带来光明和幸福的未来佛,这同平息水患的镇江之佛要求是一致的。
中国汉地佛教文化中,弥勒佛造像的变化是很大的,第一阶段是从 [[ 印度 ]] 传入中国的[[ 交脚弥勒]] ;第二个阶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第三个阶段是[[布袋弥勒]]。乐山大佛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照《[[弥勒下生经]]》所描述,弥勒佛像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就要求他的五官、头、手、脚、身都具有不同于一般人的特征。乐山大佛整个形体超凡脱俗,头上的发髻、阔大的双肩、高而长的眉毛,圆直的鼻孔都是按照佛教典籍的规定修建的[[印度]]佛像的“宽肩细腰”,在大佛身上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壮实的双肩,饱满的胸脯,体现了唐代崇尚肥胖美的时尚。乐山大佛坐立的姿式是双脚自然下垂,这与印度佛像的“结跏趺式”也不一样,因为大佛是修来镇水的,这种平稳、安定的坐式可以带给行船的人战胜激流险滩的勇气和决心。
布袋弥勒佛是根据中国五代时期的一个名叫契此和尚的形象塑造而成的。[[契此]]是[[浙江]][[奉化县]]人,乐善好施,能预知天气和预测人的吉凶,经常拿着一个布袋四处化缘,在逝世前他曾说“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因而大家都认为他是弥勒佛的化身,寺庙里的弥勒佛也塑成了他的形象——一个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的布袋和尚。
===特产===
[[黄连]]、[[牛夕]]、[[厚朴]]、[[杜仲]]、[[朱砂]]等享誉全国。茶叶峨芯、[[竹叶青]]、[[云雾茶]]等与“[[杭州龙井]]”、“[[福建闽红]]”同负盛名。此外还有[[白蜡]]、[[ 江团鱼]] [[ 罗汉竹手杖]] 、竹编工艺品、“[[嘉定绸]]”、[[ 峨眉糕]] [[ 国画纸]] 、[[夹江豆腐乳]]、[[ 宋笔]] 、[[天麻]]、[[柑橘]]等。
===旅游时节===
===门票===
乐山大佛景区门票:80元/人次(含乐山大佛、乌尤寺、 [[ 麻浩崖墓 ]]
东方佛都票价:60元/人 佛国天堂票价:8元/人
[[File:峨眉山站.jpg|缩略图|右|200px |峨眉山站[http://n.sinaimg.cn/transform/20141119/avxeafr4866873.jpg 原图链接][http://sc.sina.com.cn/news/b/2014-11-19/detail-iavxeafr4866878.shtml 来自新浪网 图片 ]]]
[[成昆铁路]]横贯市属[[夹江]]、 [[ 峨眉山 ]] [[ 沙湾]] 、[[峨边]]、[[金口河]]等5个县、市、区 ,乘火车到乐山、峨眉山旅游可在成昆线上的[[峨眉山站]]下车,该站距峨眉山风景区大门(报国寺)10公里,距 [[ 乐山市 ]] 中心31公里。也可以在成昆铁路的[[乐山北站]]下车,搭乘乐山夹江班车前往乐山市区,30分钟即可到达。
====公路 ====
717,15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