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楚汉之争

移除 7,81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刘邦调集原属韩信与张耳的军队,打算回到荥阳支援前线作战。此时项羽以荥阳发起猛烈进攻,周苛等人死守荥阳,八月,周苛以魏豹是反复无常之人,难与一起守城,于是杀了魏豹,周苛不能抵挡项羽的进攻,当月荥阳被攻陷,周苛宁死不降楚,被项羽所杀,韩王信被项羽俘虏。刘邦欲回到荥阳与项羽交战,[[郑忠]]劝谏刘邦,避开项羽的锋芒,驻扎在河内小修武,不与项羽交战,刘邦采纳。
[[File:韩王信.jpg|300px|缩略图
 
|右|<big>韩王信</big>[http://zkres1.myzaker.com/201807/5b56c1faa07aeca507022c35_640.jpg 原图链接][http://www.myzaker.com/article/5b56c1f277ac64542c57a3cb/ 来自 小龙谈古论今 的图片]]]
此时,灌婴与靳歙在鲁县打败了项冠,得知荥阳已失,靳歙南下攻打楚国腹地以牵制项羽,灌婴率骑兵返回前线增援,在燕县(今河南延津东北)打败楚将王武,又在[[白马津]]打败楚将[[桓婴]],过白马津渡黄河,到达河内与刘邦会合,护送汉王刘邦南渡[[黄河]]回到[[洛阳]],此时项羽又攻破了[[成皋]],到达洛阳附近的巩县,双方在巩县交战,楚军大败,不能继续西进。
====北方战线====
[[File:汉淮阴侯韩信.jpg|300px|缩略图|右|<big>汉淮阴侯韩信画像</big>[http://img1.gtimg.com/rushidao/pics/hv1/18/103/2110/137229033.jpg 原图链接][https://rufodao.qq.com/a/20160808/015262.htm 来自腾讯儒学 的图片]]]
[[安邑之战]],汉魏两军使用的兵力不大,是个规模比较小的战役,但是对当时战局则起了极大影响。汉军凭着占领魏属的河东、[[太原]]等郡,可以经略赵代,进攻燕齐,形成从北面包围楚国的优越战略态势。
汉五年(公元前203年)十二月,汉军又攻破临江国都江陵(今湖北荆州),俘虏项羽所立的临江王[[共尉]]。
===参战诸侯===
 
====韩国====
 
韩成是前韩国王室,秦末被拥立为韩王。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四月,项羽封韩王成为韩王,都阳翟(今河南禹县)。因[[张良]]降汉,导致项羽受到威胁。项羽就以韩王无大功,而张良又为刘邦谋臣为由,将其留在[[彭城]],[[贬爵为侯]],不久杀之便杀了韩王成。
 
[[郑昌]],[[秦朝]]时吴县(会稽郡治所,今[[江苏]]苏州)县令,与项羽关系很好。项羽起兵后,跟随项羽左右。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项羽]]立郑昌为韩王,以抵御汉军。汉王刘邦平定三秦后,派韩信(韩太尉韩王信)攻取韩地,郑昌投降。
 
[[File:韩王信.jpg|300px|缩略图
 
|右|<big>韩王信</big>[http://zkres1.myzaker.com/201807/5b56c1faa07aeca507022c35_640.jpg 原图链接][http://www.myzaker.com/article/5b56c1f277ac64542c57a3cb/ 来自 小龙谈古论今 的图片]]]
 
韩王韩信是原来[[韩襄王]]的庶出孙子。到了项梁拥立楚王的后代[[楚怀王]]的时候,[[燕国]]、[[齐国]]、[[赵国]]、魏国都早已自己立下了国王,只有韩没有立下后嗣,所以才立了韩国诸公子中的横阳君韩成为韩王,想以此来占据平定原韩国的土地。项梁在定陶战败而死,韩成投奔楚怀王。沛公带军队进攻阳城时,命张良以韩国司徒的身份降服了韩国原有地盘,得到韩信,任命他为韩国将军,带领他的军队随从沛公进入武关。
 
沛公被立为汉王,韩信随从沛公进入汉中。汉王平定三秦时,就答应将要韩信为韩王,先任命他为韩太尉,带兵去攻取韩国旧地。
 
汉二年(公元前205年),韩信平定了韩国的十几座城池。汉王到达河南,韩信在阳城猛攻韩王郑昌。郑昌投降,汉王就立韩信为韩王,常带领韩国军队跟随汉王。汉三年(公元前204年),汉王撤出荥阳,韩王信和[[周苛]]等人守卫荥阳。等到楚军攻破荥阳,韩信投降了楚军,不久得以逃出,又投归汉王,汉王再次立他为韩王,最终跟从汉王击败项羽,平定了天下。汉五年(公元前202年)一月,汉王和韩信[[剖符为信]],正式封他为韩王,封地在颍川郡,都阳翟。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春,汉高祖认为韩信雄壮勇武,封地战略位置险要,就下诏命韩王韩信迁移到[[太原]]以北地区,以防备抵抗[[匈奴]],建都晋阳。经刘邦同意韩信把都城迁到马邑。同年秋,韩王信联合匈奴起兵造反,逃亡匈奴,国除。
 
====齐国====
 
[[田儋]](-公元前208年),故齐王田氏宗族。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十月,陈涉派周市在东方攻城略地,至狄地,田儋和从弟[[田荣]]、[[田横]]击杀当地县令。田儋自立为齐王,占领整个齐地。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六月,秦将章邯于临济围攻魏王魏咎,田儋率兵救魏。田儋带兵去解围,被章邯军突袭,田儋战死。
 
田儋死后,齐人就立了另一支齐王后人齐王建之弟[[田假]]为齐王。田儋的弟弟田荣收拾残兵又打回齐国,赶走了田假,又立哥哥田儋的儿子[[田市]]为齐王。
 
田荣因不去救项梁得罪了项羽,秦国被灭之后,项羽重立了一个立过战功的[[田都]]为齐王,并将齐国分为三国,将原齐王田市迁徙封为[[胶东王]],封故齐王建孙[[田安]]为[[济北王]]。
 
田荣非常愤怒,带着自己的部队又赶走了田都,原齐王他的侄子田市胆小怕事,不听他的话,田荣一怒之下杀掉他,自立为齐王。不久又使[[彭越]]攻杀济北王田安。项羽听说后带兵讨伐,杀掉了田荣。田荣的弟弟田横收拾残兵,继续和项羽对干,项羽战线太长,离开了齐国。
 
于是田横又立田荣的儿子[[田广]]为齐王。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刘邦派郦食其游说齐国结盟,齐王田广答应,留下郦食其加以款待。此前[[韩信]]已奉刘邦命攻齐,在得知郦食其成功说服齐国以后,原本打算退军,但蒯通以刘邦并未发诏退军为由,说服韩信不要把功劳让给[[郦食其]],韩信听从,攻击未作防备的齐国。田广得知消息后极为愤怒,烹杀郦食其。韩信击败齐军,田广引兵向东撤退,并向项羽求援。韩信在潍水以水计击败田广和楚将龙且的联军,龙且战死,韩信陆续平定齐地。
 
田广死后,田横自立为齐王,迎击汉将灌婴,败于嬴(今[[山东]]莱芜西北),投奔彭越。刘邦打败项羽后登基称帝,建立西汉,封彭越为梁王。田横不肯称臣于汉,率徒众500余人逃亡海上,避居岛中(今[[青岛]]即墨市田横岛)。刘邦知田横兄弟治齐多年,齐地贤者多归附之,为除后患诏令赦田横罪而行招抚。田横被迫偕门客二人赴洛阳,田横趁谎称沐浴更衣之时于途中(偃师)自杀,两门客得知后也相继自杀。留居海岛的500余壮士闻田横死讯,亦全部自杀。刘邦感慨于田横能得士,遂以王者礼葬田横。
 
[[File:汉淮阴侯韩信.jpg|300px|缩略图
|右|<big>汉淮阴侯韩信画像</big>[http://img1.gtimg.com/rushidao/pics/hv1/18/103/2110/137229033.jpg 原图链接][https://rufodao.qq.com/a/20160808/015262.htm 来自腾讯儒学 的图片]]]
 
汉四年(公元前203年),韩信以齐地未稳为由,自请为假齐王(假,有代理的意思),以便治理。当时刘邦正受困于楚军的包围下,不得不听从张良和陈平的劝谏,封韩信为齐王。项羽死后,刘邦迅速夺取韩信的兵权,并改齐王为[[楚王]],移都下邳。[[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刘邦立庶长子刘肥为齐王,封地七十座城,百姓凡是说齐语的都归属齐王。
 
====胶东国====
 
汉四年(公元前203年)四月,[[项羽]]将齐国一分为三,封原齐将田都为齐王,将原齐王[[田市]]迁徙封为胶东王,都即墨,是为胶东立国之始。田市的叔父、原齐相田荣非常愤怒,带着自己的部队赶走田都,田市胆小怕事,不听他的话,前往胶东就国,田荣一怒之下杀掉他,自立为齐王。不久又杀济北王,三齐复为齐国。
 
汉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汉文帝分齐为六国,立[[刘雄渠]]为胶东王。汉景帝前元四年(公元前153年),封刘彻为胶东王。
 
====济北国====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四月,项羽将齐国一分为三,封原齐将田都为齐王,将原齐王田市徙封为胶东王,封故齐王建孙[[田安]]为济北王,都博阳(今山东泰安东南),是为济北立国之始。项羽破釜沉舟渡河救赵时,田安攻下济北数城,并率所部投奔项羽。田荣造反时被彭越攻杀,版图复并入齐国。
 
汉文帝为削减诸侯,加强中央集权,以所封齐悼惠王子分齐为王,封刘志为济北王,之后多有分封。
 
====常山国====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四月,项羽徙封赵王歇于代地,因[[张耳]]亦同各路诸侯入关,且素闻张耳之才名,又念其扶赵抗秦之功,乃立分赵地北部,立张耳为常山王,理信都(今河北邢台)。是为常山国立国之始。
 
张耳立国,[[陈馀]]甚怒,对人道:“张耳和馀功相等。今张耳为王,我却称候,项羽对我不公。”当时,齐王田荣叛楚,陈馀乃使门下客夏说对田荣道:“项羽执掌天下不平,请借给我兵,南皮可掩蔽你。”田荣欲树党以反楚,乃谴给陈馀。陈馀又加三县之兵袭击常山王张耳。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常山被攻破,张耳败走。十月,投汉王刘邦,待之甚厚。陈馀迎赵王歇复为赵王,赵王歇立其为代王。汉惠帝八年(公元前188年),汉惠帝封三子刘不疑为常山王,之后多有分封。
 
====其他诸侯====
 
6.代国 7.赵国 8.燕国 9.辽东国 10.雍国 11.[[塞国]] 12.翟国 13.河南国
 
14.[[西魏国]] 15.魏国 16.[[殷国]] 17.九江国 18.衡山国 19.临江国
20.长沙国 21.彭越 22.陈余 22.田荣 24.闽越 25.南越国
==战争影响==
113,19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