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4
次編輯
變更
雨森芳洲
,创建页面,内容为“{{儒學}} '''雨森芳洲'''({{bd|1668年|6月26日|1755年|2月16日}})名'''俊良'''(後改'''誠清'''),字'''伯陽''',號'''芳洲''',…”
{{儒學}}
'''雨森芳洲'''({{bd|1668年|6月26日|1755年|2月16日}})名'''俊良'''(後改'''誠清'''),[[字]]'''伯陽''',[[號]]'''芳洲''',是[[日本]][[江戶時代]]的代表[[儒者]]。他通曉[[漢語]]和[[朝鮮語]],曾擔任[[對馬藩]]的官員,為對馬藩與[[朝鮮王朝|朝鮮]]的外交作出了一定貢獻。
1668年,雨森芳洲出生於[[近江國]][[伊香郡]]雨森村(今[[滋賀縣]][[長浜市]][[高月町]]雨森)的一個家庭裡,父親是一名町醫者。12歲左右前往[[京都]]學習[[醫學]]。18歲時投奔[[江戶]][[木下順庵]]門下,學習[[朱子學]]。同為木下門人的[[新井白石]]、[[室鳩巢]]、[[祇園南海]]皆稱讚其才能。當時[[對馬藩]]正在尋找[[日朝貿易|對朝鮮中繼貿易]]管理財政的優秀人才,因此在1689年,[[木下順庵]]推薦雨森芳洲擔任對馬藩的仕官。1692年,雨森前往對馬藩赴任。在此期間,雨森芳洲在[[長崎]]學會了[[漢語]]。
1698年,雨森芳洲被任命為[[朝鮮方佐役]](朝鮮擔當部補佐役),於1702年渡海到達[[釜山]]。1703年至1705年期間滯留釜山的[[倭館]],學習了[[朝鮮語]]。在此期間,雨森協助朝鮮方面編纂日本語辭典《[[倭語類解]]》,同時自己編著了朝鮮語入門書《[[交隣須知]]》。而這本《交隣須知》在後來的[[明治]]時期曾經被日本政府定為朝鮮語學習書籍,廣為使用。
1711年,雨森隨[[朝鮮通信使]][[趙泰億]]赴江戶,慶祝[[德川家宣]]就任[[幕府將軍]]。1719年,又隨朝鮮通信使[[洪致中]]到江戶,慶賀[[德川吉宗]]就任將軍。在同行的朝鮮人[[申維翰]]所著的《[[海遊錄]]》裡,可以知道雨森芳洲在使團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
1720年,雨森隨日本使團赴[[釜山]],慶賀[[朝鮮景宗]]的即位。然而,由於對[[對馬藩]]從朝鮮秘密輸入[[人參]]的政策不滿的緣故,雨森芳洲辭去了朝鮮方佐役的官職,並將家督之位讓給了兒子[[雨森顯之允|顯之允]]。1727年,雨森在[[對馬藩]]開設朝鮮語學校,專注于著書和教授[[儒學]]。
1729年,雨森曾作為[[江戶幕府]]的特使前往[[釜山]][[倭館]]。1734年,擔任對馬藩主[[宗方熙]]的[[側用人]],著有藩政管理相關書籍《[[治要管見]]》和對朝鮮外交心得的《[[交隣提醒]]》。1755年,在對馬[[嚴原市|嚴原]][[日吉]]的別邸中逝世,享年88歲。[[諡號]]'''一得齋芳洲清府君''',葬於日吉的[[長壽院]]。其子顯之允死後,葬於芳洲墓之側。
'''雨森芳洲'''({{bd|1668年|6月26日|1755年|2月16日}})名'''俊良'''(後改'''誠清'''),[[字]]'''伯陽''',[[號]]'''芳洲''',是[[日本]][[江戶時代]]的代表[[儒者]]。他通曉[[漢語]]和[[朝鮮語]],曾擔任[[對馬藩]]的官員,為對馬藩與[[朝鮮王朝|朝鮮]]的外交作出了一定貢獻。
1668年,雨森芳洲出生於[[近江國]][[伊香郡]]雨森村(今[[滋賀縣]][[長浜市]][[高月町]]雨森)的一個家庭裡,父親是一名町醫者。12歲左右前往[[京都]]學習[[醫學]]。18歲時投奔[[江戶]][[木下順庵]]門下,學習[[朱子學]]。同為木下門人的[[新井白石]]、[[室鳩巢]]、[[祇園南海]]皆稱讚其才能。當時[[對馬藩]]正在尋找[[日朝貿易|對朝鮮中繼貿易]]管理財政的優秀人才,因此在1689年,[[木下順庵]]推薦雨森芳洲擔任對馬藩的仕官。1692年,雨森前往對馬藩赴任。在此期間,雨森芳洲在[[長崎]]學會了[[漢語]]。
1698年,雨森芳洲被任命為[[朝鮮方佐役]](朝鮮擔當部補佐役),於1702年渡海到達[[釜山]]。1703年至1705年期間滯留釜山的[[倭館]],學習了[[朝鮮語]]。在此期間,雨森協助朝鮮方面編纂日本語辭典《[[倭語類解]]》,同時自己編著了朝鮮語入門書《[[交隣須知]]》。而這本《交隣須知》在後來的[[明治]]時期曾經被日本政府定為朝鮮語學習書籍,廣為使用。
1711年,雨森隨[[朝鮮通信使]][[趙泰億]]赴江戶,慶祝[[德川家宣]]就任[[幕府將軍]]。1719年,又隨朝鮮通信使[[洪致中]]到江戶,慶賀[[德川吉宗]]就任將軍。在同行的朝鮮人[[申維翰]]所著的《[[海遊錄]]》裡,可以知道雨森芳洲在使團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
1720年,雨森隨日本使團赴[[釜山]],慶賀[[朝鮮景宗]]的即位。然而,由於對[[對馬藩]]從朝鮮秘密輸入[[人參]]的政策不滿的緣故,雨森芳洲辭去了朝鮮方佐役的官職,並將家督之位讓給了兒子[[雨森顯之允|顯之允]]。1727年,雨森在[[對馬藩]]開設朝鮮語學校,專注于著書和教授[[儒學]]。
1729年,雨森曾作為[[江戶幕府]]的特使前往[[釜山]][[倭館]]。1734年,擔任對馬藩主[[宗方熙]]的[[側用人]],著有藩政管理相關書籍《[[治要管見]]》和對朝鮮外交心得的《[[交隣提醒]]》。1755年,在對馬[[嚴原市|嚴原]][[日吉]]的別邸中逝世,享年88歲。[[諡號]]'''一得齋芳洲清府君''',葬於日吉的[[長壽院]]。其子顯之允死後,葬於芳洲墓之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