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地主

增加 15,347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地主 |圖片 = File:2a18f878cb754c879adf3154b3a51d0a.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s://image.so.com/view?q=%E6%97%A7%E7%A4%BE%…”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地主
|圖片 = [[ File:2a18f878cb754c879adf3154b3a51d0a.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s://image.so.com/view?q=%E6%97%A7%E7%A4%BE%E4%BC%9A%E7%9A%84%E5%9C%B0%E4%B8%BB&src=srp&correct=%E6%97%A7%E7%A4%BE%E4%BC%9A%E7%9A%84%E5%9C%B0%E4%B8%BB&ancestor=list&cmsid=bfe20f9b8e37ecabd7a7fb04b484b92f&cmras=0&cn=0&gn=0&kn=7&crn=0&bxn=0&fsn=67&adstar=0&clw=249#id=9f6f9f603c6683c16f6c59e5d35de843&currsn=0&ps=60&pc=60 原圖鏈接][https://m.sohu.com/?spm=smwp.404.0.0.1587692578120BLAZ7e4 来自搜狐]]]  

}}

'''地主'''指家庭拥有土地,其成员不参加劳动的人。<ref>[https://www.zdic.net/hans/%E5%9C%B0%E4%B8%BB 地主],汉典网</ref>

[[封建社会]]里最大的地主为[[皇帝]],拥有全国土地,其它的根据级别之类的划分。从大地主下划到小地主,最后划到级别最低的农民手里。低级别的向上级定期交税。没土地的雇佣农工直接受地主使唤,为他们干活。

解放后的土地改革:1950年6月30日开始,[[中国]]开始了全国范围的农村阶级成分的划分。即根据当时中国的土改现状和需要,将农村阶级划分成了"地主、富农、中农、贫农、工人"。土改、[[文革]]期间,地主们被纷纷打倒,土地也被没收,改革开放后,地主们平反,但土地已经全面收归[[农民]](当然也包括仍然在世并在农村务农的原是地主成分的人们及其后代)集体所有。

中文名称:地主

类型:农村阶级

时期:[[封建社会]]

==简介==
[[ File:U=4095691362,2694856391&fm=173&app=25&f=JPEG.jpg|缩略图|250px|[https://image.so.com/view?q=%E6%97%A7%E7%A4%BE%E4%BC%9A%E7%9A%84%E5%9C%B0%E4%B8%BB&src=srp&correct=%E6%97%A7%E7%A4%BE%E4%BC%9A%E7%9A%84%E5%9C%B0%E4%B8%BB&ancestor=list&cmsid=bfe20f9b8e37ecabd7a7fb04b484b92f&cmras=0&cn=0&gn=0&kn=7&crn=0&bxn=0&fsn=67&adstar=0&clw=249#id=c0c33649ff5ab679a8b0568cedc36900&prevsn=0&currsn=67&ps=117&pc=57 原圖鏈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9543848644801733 来自百度]]]
1.指在社会处于封建特征的时期,具备土地作为产业资本的一个阶级的人的简称。在东方和西方社会,有着不同的概念。西方学指的是农场主Farmer (注:Farmer在中文翻译为农民,在英文中其实是指具备土地作为产业资本的人,因为西方实行的是农场化管理,故农场主即为地主)。东方学说中古代未有这个称呼,近代引进这个称呼后,泛指具备相对多的土地作为资本的人。相对的概念十分宽泛,但多数地方以聚集地为概念。

2.指住在本地的人(跟外地来的客人相对)。例:略尽地主之谊。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购买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房地产企业实际上也是地主(尽管没有土地所有权)。

4.城中村的村民并不从事[[农业]],仅靠土地及其附属建筑物出租就能生活,变成了新时代的地主。

5.在某一地区居住时间比较长,对该地区比较熟悉。那么朋友过来之后,你就可以尽"地主"之宜去招待。

6.拥有大批土地,名下拥有大批佃农也称为地主。

==种类==
[[File:QSzkrVz=dqc7bvxL63rnnjp=0XSv4rSVUZgIZb2nj3EN11530900989958compressflag.jpg|缩略图|250px|[https://image.so.com/view?q=%E5%9C%B0%E4%B8%BB%E5%9B%BE%E7%89%87&src=srp&correct=%E5%9C%B0%E4%B8%BB%E5%9B%BE%E7%89%87&ancestor=list&cmsid=f35b36fc0c87f4868fa33bef1eaf88b5&cmras=0&cn=0&gn=0&kn=10&crn=0&bxn=10&fsn=80&adstar=0&clw=249#id=bbe918de1b15a92b41e5536d7bfa8fa8&currsn=0&ps=69&pc=69 原圖鏈接][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DM31B8EK0523LCRO.html 来自网易]]]
地主阶级是地主制经济下的主要剥削阶级,也是封建社会主要的统治阶级。它具有按封建等级制度划分的阶层。在中国,地主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有具有较高社会地位、享有政治特权的世族地主、缙绅地主,他们凭借世袭的或非世袭的地位和特权。

2、有社会地位较低、没有政治特权的庶民地主。他们主要是中小地主。他们既受豪强地主欺凌,自己又得勤于劳作,忙时也要雇人。由于土地可以买卖,地主阶级的成份常有变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取得地主身份所需土地的最低必要量降低,庶民地主在人数上的优势增大。在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后,工商业者购买土地,出现工商业地主。

3、封建社会拥有大量财富的粮商、盐商、丝绸商、黑帮帮主亦是大地主,为数不少。

==历史沿革==
[[ File:2pYEZHXUm7r4pwxeasV395arLcAaubKZ8I2zcBSe2nnH01538993466485compressflag.jpg|缩略图|250px|[https://image.so.com/view?q=%E6%97%A7%E7%A4%BE%E4%BC%9A%E7%9A%84%E5%9C%B0%E4%B8%BB&src=srp&correct=%E6%97%A7%E7%A4%BE%E4%BC%9A%E7%9A%84%E5%9C%B0%E4%B8%BB&ancestor=list&cmsid=bfe20f9b8e37ecabd7a7fb04b484b92f&cmras=0&cn=0&gn=0&kn=7&crn=0&bxn=0&fsn=67&adstar=0&clw=249#id=8ebfb6ffc8d7c06d1747ebf63a4bbfbc&currsn=0&ps=60&pc=60 原圖鏈接][https://c.m.163.com/news/a/DTK6TR0L0523VKQO.html?spss=wap_refluxdl_2018&referFrom= 来自网易]]]
地主一开始只是一个学术概念,后在新文化运动中,作为旧时代的一个代表被推上了批判的前台。这是由资产阶级及后来的社会主义者各自的历史责任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特别声明[[生产关系]]与生产资料的关系。在奴隶制向封建社会过渡后,地主作为新兴统治阶级,起到了推进历史发展的作用。

地主与宗法制度联系在一起,与[[奴隶]]制度相比,重点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这时候,在东方和西方就发生了截然不同的两个[[封建社会]]特征。西方封建社会强调神学,不强调人的重要性,导致了剥夺人性的暴力封建,没起到推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很快被推翻。而在中国,统治者不断的用儒学,法学,道学等学说作为国家的至高法典。这些学说,均强调人的作为,无论是有为还是无为,都强调了人的能动性。地主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维护道德体系的作用,许多地主同时为宗族领袖。

[[地主阶级]]由于这类道德体系,加上自己具备比一般人多的资产,故而享受了类领袖的特权。而在特权面前,就缺乏了对人性的约束。导致部分地主欺压乡里。这类地主同时会受到封建社会体系的批判,在中国古典小说中,对这类人进行大力的批判。中国任何一个阶段的地主数量都是惊人的。这些地主中绝大多数属于底层地主,通过勤俭节约(这也造就了地主刻薄的印象,典型代表是周扒皮)来积累财富,而积累财富后就大肆买地。

正是由于这个过程的艰苦度高,当地主土地足够多的时候,开始雇佣别人,这时候对于雇工的待遇也比较差。当然,多数地主自己也吃的不好,和雇工一起吃,这是为了再次积累财富。而部分地主开始靠雇工享受,在封建社会地产量非常低的情况下,多数都"坐吃山空",不得不将地转让给别人,自己沦为佃农。

这只是底层地主的生活,极少数底层地主可以靠自己努力变为大地主。而王朝统治者的子女和世袭的公侯的子女,以及贪赃枉法的贪官的子女则可以名正言顺的称谓大地主。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古代官员卸任后并无特权,史书记载,很多官员卸任后几乎沦为贫农。

靠特权或者贪赃枉法当上地主者,特权对于他们更重要,道德便会变得很低。他们欺压小地主,通常通过强抢豪夺或者低价强制购入的方式获取大量的土地,导致土地兼并十分厉害。一度,不到地主阶级人数5%的人掌握了不少于50%的土地。当这种兼并达到一定程度,受过教育但破产的小地主就会和赤贫层起来反抗,这便是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真正的赤贫阶层是没有能力上学,也不能成为起义领袖的)。起义一旦发生,部分的弱势大地主就会蜂拥的靠镇压民暴的名义,来推翻现统治阶级。这个过程中,起义军本质上也是一支推翻力量,多个力量和统治阶级进行战争,最终由一个力量胜利后,称为新的统治阶级,而旧的统治阶级的人的特权将被削夺。这时候,新统治层为了表现自己的道德高尚和正义,会极力的推广亲民政策,例如[[贞观之治]]。但一旦时间长,特权阶级部分人将道德再次看的很低,又导致了新的轮回。

==经营方式==

地主制经济以中国[[封建社会]]最为典型。中国的封建地主对自有土地采取多种经营形式:有的是由自己经营,采取剥削僮奴或剥削雇工的形式;而主要的是将土地分与他人经营,采取以地租剥削依附农或佃农的形式。依附农在历代有私属徒、部曲、佃仆等类型;佃农在历代有佃客、庄户、田客、佃户等别称。唐宋以后,分租给佃农的形式逐渐排斥和代替依附农形式,成为地主制经营中的典型形式。

==产生意义==
[[ File:640发发发发付.jpg|缩略图|250px|[https://image.so.com/view?q=%E6%97%A7%E7%A4%BE%E4%BC%9A%E7%9A%84%E5%9C%B0%E4%B8%BB&src=srp&correct=%E6%97%A7%E7%A4%BE%E4%BC%9A%E7%9A%84%E5%9C%B0%E4%B8%BB&ancestor=list&cmsid=bfe20f9b8e37ecabd7a7fb04b484b92f&cmras=0&cn=0&gn=0&kn=7&crn=0&bxn=0&fsn=67&adstar=0&clw=249#id=8534e821d7b9946d3bcffc425137a913&prevsn=0&currsn=67&ps=117&pc=57 原圖鏈接][https://new.qq.com/omn/20180923/20180923A0HRPI.html 来自腾讯]]]
从[[奴隶]]社会分解出来的自耕农起,虽然历代王朝更替时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溯土之滨莫非王民,土地从王权所有制起,既而由国家授田制,到绝大部分土地都演变成个人所有的私有制。相对于奴隶所有制、国家公有制来说,这种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发展是有了很大进步。因为奴隶制时奴隶是没有人身自由,而封建时代的佃农与土地主人只是租赁土地的契约关系。所以从历史发展规律来看,后者比前者是历史一大进步。

人与地 ,人的发展历史大多时期是人与土地的关系。古时候人少地多,就争[[奴隶]],用以劳动。渐渐人多地少了,就争城夺地。于是来场战争,战争之后,就要死掉大批人。换个朝代,逐渐恢复,人又多了。元末明初,发生次"洪武血洗",于是扯江西,填湖南,来个大移民。

西方社会,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现代化起,人的发展逐渐转移到第二、三产业领域,人与土地的关系,就渐渐缓和下来。于是他们的企业家和地主便将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用到经营土地上,变成了现代化的农业企业。消灭了地主也消灭了农民。

可是在不发达和发展中的国家和地区,由于科学技术滞后,生产效率偏低,而人又大量增添,依赖土地生活者日益变成严重问题。于是民国初年,有识之士,开始往城市工商业转移,但是由于[[民国时期]]国无宁日,连年战乱,社会不稳,工商业者首当其冲,于是资本家又将部分资本转往乡村,购买土地,以求安定生活。此其中国工商业难以发达,而地主不减原因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观念,是落叶归根,凡在外做官经商者未到老时便到乡下购置地产,一旦老了便告老还乡,或者出了问题就退往乡下一蹲,这就叫狡兔有三穴。此又是中国乡村虽然落后,但人们还是希望定居乡村。因此又是地主难以减少原因之一。
==演变原因==

中国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在古代尖锐的对立并非常态。往往[[农民]]阶级希望通过努力成为地主,这便是致富。在古代各类小说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现。而地主阶级随时可能再次变为农民阶级。土地不断的轮换主人。这个平衡可以制约了农民阶层的反抗,也制约了地主阶级的非为。正因为这个平衡,使中国的[[封建社会]]延续了数千年。

当中国被外国侵入后,平等这个词汇成为了一个新鲜概念,自由,摆脱道德的约束也成为了一个时尚。封建道德被称为中国失败罪魁祸首。崇尚外国成为时髦,这个时髦甚至一直延续到20世纪。在崇尚外国的思维中,不同的人基于不同的信念,接收了包括日本,苏联,法国甚至美国的观点。其中以日本、苏联、美国的为多,这就是中国立宪派、共和派、共产派的启蒙。三个派系中,立宪派由于最倾向于封建道德,被最早抛弃。剩下的两个派别,集中将矛头指向了封建地主。


20世纪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封建地主虽然在中国式微甚至销声匿迹,但21世纪又凭借市场经济改革卷土重来,只不过披上了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的外衣而已。

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认为1933年瑞金民主中央政府为着正确地解决土地问题而公布的两个文件,即"怎样分析农村阶级"和"关于土地改革中一些问题的决定",除开一小部分现时已不适用外,其余全部在现时的土地改革中是基本上适用的。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决定》精神,1950年6月30日开始,我国开始了全国范围的农村阶级成分的划分。即根据当时中国的土改现状和需要,将农村阶级划分成了"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中农又分"上中农、中农和下中农"。

==词语==

1.当地的主人。对来往客人而言。 唐 郎士元 《春宴王补阙城东别业》诗:"山下古松当绮席,檐前片雨滴春苔,地主同声复同合,留欢不畏夕阳催。" 明 李贽 《与焦从吾》:"且当处穷之日,未必能为地主,是以未敢决来。"参见"地主之谊"。

2.神名。《国语·越语下》:"皇天后土,四乡地主正之。" 韦昭 注:"乡,方也。天神地只,四方神主,当征讨之。"《史记·封禅书》:"八神……二曰地主,祠泰山梁父。"《汉书·郊祀志上》:"天子至梁父,礼祠地主。"《史记·孝武本纪》:"天子至梁父,礼祠地主。"

3.田地的主人。《元典章·刑部十八·宿藏》:"王拜驴等於贺二地内掘得埋藏之物,於所得物内,一半没官,一半付告人;於地内得者,依上令,得物之人与地主停分。"

4.占有土地,靠剥削农民为生的人或阶级。 毛泽东 《怎样分析农村阶级》:"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有附带的劳动,而靠剥削农民为生的,叫做地主。地主剥削的方式,主要的是收取地租。" 茅盾 《林家铺子》二:"一个多月前乡下人收获的晚稻也早已被地主们和高利贷的债主们如数逼光。"<ref>[https://www.zdic.net/hans/%E5%9C%B0%E4%B8%BB 地主],汉典网</ref>

=='''相关视频'''==

解放前地主家的房子

{{#iDisplay:v.qq.com/x/page/s3001j7ukv4|640|380|qq}}

== '''參考來源''' ==
{{Reflist}}

[[Category: 500 社會科學類]][[Category:540 社會學總論]][[Category:546 社會階層及組織]]
10,7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