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786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P-51野马式战斗机(英语:P-51 Mustang),是美国陆军航空军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有名的战斗机之一,也是美国海陆两军所使…”
P-51野马式战斗机(英语:P-51 Mustang),是美国陆军航空军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有名的战斗机之一,也是美国海陆两军所使用的单引擎战斗机当中航程最长,对于欧洲与太平洋战区战略轰炸护航最重要的机种,并且一直使用到朝鲜战争为止。
Discovery节目《军武科技排行榜-十大战机》将P-51选为历史上十大战斗机第一名。
==设计特点==
本机在后世评价上被认为是二战主力战斗机中综合性能最出色的机种。有别于美军当时的战斗机无论是液冷或气冷发动机都倾向采用涡轮增压器以强化高空性能的方针,P-51由于非美军内定机种,设计初期无法取得涡轮增压器配额;因此北美公司采用与P-40相同、仅搭配一级增压器的国产艾利森液冷发动机作为动力来源。但相较于P-40,该机以更为先进的进气配置与总体布局使冷却和空气动力效率大为提高,并纳入层流翼设计进一步强化高速性能。之后改装搭配有二级二速的机械增压器的英国梅林发动机使其高空性能突飞猛进,北美公司亦针对新发动机带来的问题逐一修改,因此成就其罕见的历史评价。
该机起落架的轮距适中,在整备不良的地面降落时较以往的同级战斗机来得稳定,在地面滑行时具备一定程度安定性的同时亦有理想的操控性,所以获得必须经常在战地机场上起降的前线飞行员们好评。P-51适应战局变迁而不断改进的同时亦衍生了多种问题,最后大部分的改进项目都在最终生产型的P-51H上达成。即使该型号没有实际战果,作为航空器而言仍具备了同时期战机中罕见的高成熟度,验证了本系列在布局上高度的先进性与周全性。
有关“本机乃在单发战斗机中率先将气密加压座舱列为标准配备者”之说仅是误传,即使换装梅林动力后使高空护航性能出类拔萃的中后期型号P-51,自始至终亦未曾搭载过该项设备。此描述在美制战机之中应指P-47雷霆式。也因此美军内部跨海陆机种评鉴之中,亦是P-47D夺得最佳高空战机之衔,P-51D屈居第二。
若将评鉴范围扩大至盟军机种,英制喷火式在高空性能上亦领先于同期的P-51。但由于P-51在盟军防御力代表的P-47与盟军综合机动性极致的喷火式之间取得了向来难以两全的最佳折衷,而又能以远低于前两者的生产与后勤成本供应前线,同时具备盟军中最高水准的高速巡航性能与高速操控性,在盟军迫切需要高空高速护航机种以图反攻的重大时间点上在众多竞争者之中率先达成此等均衡性,因此拔得头筹成为后期欧陆空战中的主角并获后世史学家给予“最优秀战斗机”之名。
这并非意味该机在单一或数项性能指标上超过所有对手,而是作为战争兵器能在前线战略急需时以其优良的量产与整备性及时且充分地供应,在机械工程领域上也是一具将各种冲突的设计指标达成高度协调的系统集成,随战局演进不断及时进化并取得大量且非凡战果,在实战与工程实绩双方面考量下所给予的至高赞誉。
Discovery节目《军武科技排行榜-十大战机》将P-51选为历史上十大战斗机第一名。
==设计特点==
本机在后世评价上被认为是二战主力战斗机中综合性能最出色的机种。有别于美军当时的战斗机无论是液冷或气冷发动机都倾向采用涡轮增压器以强化高空性能的方针,P-51由于非美军内定机种,设计初期无法取得涡轮增压器配额;因此北美公司采用与P-40相同、仅搭配一级增压器的国产艾利森液冷发动机作为动力来源。但相较于P-40,该机以更为先进的进气配置与总体布局使冷却和空气动力效率大为提高,并纳入层流翼设计进一步强化高速性能。之后改装搭配有二级二速的机械增压器的英国梅林发动机使其高空性能突飞猛进,北美公司亦针对新发动机带来的问题逐一修改,因此成就其罕见的历史评价。
该机起落架的轮距适中,在整备不良的地面降落时较以往的同级战斗机来得稳定,在地面滑行时具备一定程度安定性的同时亦有理想的操控性,所以获得必须经常在战地机场上起降的前线飞行员们好评。P-51适应战局变迁而不断改进的同时亦衍生了多种问题,最后大部分的改进项目都在最终生产型的P-51H上达成。即使该型号没有实际战果,作为航空器而言仍具备了同时期战机中罕见的高成熟度,验证了本系列在布局上高度的先进性与周全性。
有关“本机乃在单发战斗机中率先将气密加压座舱列为标准配备者”之说仅是误传,即使换装梅林动力后使高空护航性能出类拔萃的中后期型号P-51,自始至终亦未曾搭载过该项设备。此描述在美制战机之中应指P-47雷霆式。也因此美军内部跨海陆机种评鉴之中,亦是P-47D夺得最佳高空战机之衔,P-51D屈居第二。
若将评鉴范围扩大至盟军机种,英制喷火式在高空性能上亦领先于同期的P-51。但由于P-51在盟军防御力代表的P-47与盟军综合机动性极致的喷火式之间取得了向来难以两全的最佳折衷,而又能以远低于前两者的生产与后勤成本供应前线,同时具备盟军中最高水准的高速巡航性能与高速操控性,在盟军迫切需要高空高速护航机种以图反攻的重大时间点上在众多竞争者之中率先达成此等均衡性,因此拔得头筹成为后期欧陆空战中的主角并获后世史学家给予“最优秀战斗机”之名。
这并非意味该机在单一或数项性能指标上超过所有对手,而是作为战争兵器能在前线战略急需时以其优良的量产与整备性及时且充分地供应,在机械工程领域上也是一具将各种冲突的设计指标达成高度协调的系统集成,随战局演进不断及时进化并取得大量且非凡战果,在实战与工程实绩双方面考量下所给予的至高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