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95
次編輯
變更
童世骏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 童世骏 ,1958年9月14日生于上海,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教授,中共华东师范大学委员会书记,兼任《哲学分析》(双月刊)总编,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社联副主席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认识论、实践哲学和社会理论,已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十余种。</big>'''|-|<center><img src=https://news.eol.cn/dongtai/201912/W020191212400651082263.jpg width="300"></center><small>[https://image.so.com/view?src=tab_baike&q=%E7%AB%A5%E4%B8%96%E9%AA%8F&correct=%E7%AB%A5%E4%B8%96%E9%AA%8F&ancestor=list&cmsid=3406fe4af0e8e65b9071ba9f65f4b6c8&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58#id=6296502e890c0b669a6abd900636f99e&currsn=0&ps=30&pc=30 来自 呢图网 基本信息的图片]</small>中文名|-|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童世骏'''<big></big>'''
相关信息
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个时代最缺的也是思想——真正意义上配得上我们这个时代、这个民族的思想,不是有感而发、一时兴起的表达,而是以扎实的学术研究作为支撑、以严密的学术论证作为基础的思想。
学者的意见之所以值得重视,是因为它们不仅仅是意见,而是有待论证的假说,或是已经经过推敲和 [[ 检验 ]] 的论点。前辈学者王元化先生在上世纪90年代就说,我们需要“有学术的思想”和“有思想的学术”,要把思想和学术统一起来。
要形成有学术的思想,必须要大量阅读、做很多思考、下很多苦功夫。但真正的思想又是有吸引力的,能够给人快乐。读书人的最大快乐是通过学习获得的,真正的学问也要让人在研究的过程中享受这种快乐。大学生要学会分享老师和学者的思想,要能感受到思想的魅力,才会进入学术殿堂。
正因为有这样一种魅力,有这样一种学术和思想的结合,21世纪的中国才和100年以前、150年以前的中国不一样了。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孙中山先生在1923年元旦发表的《 [[ 中国国民党宣言 ]] 》中有一段话,虽然不是在讲学术,但对今天我们理解学术颇有启发:“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这句话可以用于理解今天中国学术界与世界学术界之间的关系。
在国际上非常活跃的非营利性组织TED(Technology技术, Entertainment娱乐, Design设计)有个很有趣的网站,主题为“请教哲学家”。网友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只要与哲学沾边,就可以在线提问。网站编辑会将问题分类,邀请哲学家详细解答。这样的交流就将学术和对日常生活的思考关联起来,值得学习。
大学老师和学者通过表达出来的思想、展示思想背后的 [[ 学术 ]] 力量,使学生不仅能分享讲演者的思想,更可以通过感受思想的魅力而进入学术的殿堂,准备从事学术这一崇高的事业,这就是大学的用处。[1]
童世骏书记来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调研指导
校党委书记童世骏到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进行工作调研。学院党委书记闫露、院长周永迪等学院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在田家炳教育书院12楼会议室参加了工作调研会。
童书记充分肯定了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和打造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研究型学院的发展思路和规划。他强调心理学科是华东师范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之一,心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社会意义,希望学院继续保持发展的势头,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团结全院师生员工,稳步前进,争取更大的 [[ 成绩 ]] 。童书记提出学院未来发展规划要更具体,工作目标要更细化、任务要落到实处。他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政策体制、完善绩效考核制度等宝贵建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