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gnak定居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Sygnak定居點(X-XVIII centuries),在十世紀的歷史資料中首次提到了這一定居點。 從十二世紀開始,這座城市就是Kypchak州的首府。1219年蒙古人入侵期間,該地遭到嚴重破壞。蒙古軍隊占領城市後這裡經歷了長期的衰退期,Sygnak僅在十四世紀下半葉成為Ak Orda州的政治中心。在十六至十八世紀,該城市由哈薩克統治者統治,是下斯里達里亞地區最大的中心城市。該定居點的簡短歷史顯示了其在中亞大草原前沿的戰略地位,在傳統的遊牧民族區域和定居點之間。
相關諮詢
中亞大草原:為何歸掌握草原歸屬的終歸是遊牧民族而不是農耕民族
說起草原,我們總會想起北方蒙古高原上廣袤的大草原,其實蒙古草原只是歐亞草原的一部分,作為西起歐洲多瑙河下游,東達我國東北的松遼平原,北以西伯利亞針葉林區的南緣為界,往南可延伸到我國的青藏高原的世界兩大溫帶草原之一,歐亞草原不僅是古代遊牧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也是遊牧文明的孕育之地,這其中處於在樞紐位置的便是中亞草原,這種地緣位置深刻影響了這片土地的發展軌跡。
中亞草原遊牧文明的誕生
草原有很多類型,由於遠離海洋,深居大陸腹地,中亞草原[1],甚至於在整個歐亞草原中,占據主導地位是在溫帶大陸性氣候中(降水量為250~400毫米),以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為主的典型草原,這種草原又被稱為乾草原。在地理劃分上,大致以阿爾泰山為界,以東的蒙古草原被稱為「東乾草原」,以西的中亞草原和南俄草原屬於「西乾草原」。
乾草原上,由於降水不足,無法孕育出對水量要求更高的森林[2],但又不至於變成沙石漫漫的荒漠,於是多年生、旱生、叢生的禾草植物便占據了地表植被的絕對優勢,特別是一類叫做「針茅」的禾草最為多見。所對應畜養最多的性畜,一般也是對水資源需求相對較少的綿羊。
若降水量進一步降低到200毫米以下,那麼草原就會逐漸過渡到荒漠,更加耐旱的山羊和駱駝將成為荒漠草原乃至荒漠的優勢物種。在遊牧民族眼中,乾草原並不是最理想的草場,真正好的草場應該是背靠山林、依託山地帶來的豐富水資源形成的草甸草原(降水量達450毫米/年),用內蒙牧民的話,就是「杭蓋草原」,這是一種草原向森林過渡的一種植被類型。
草甸草原的形成關鍵就是比乾草原更豐富的降水或者充沛的河流滋潤。更多的水意味着更多的物種,相較植物品種單一的乾草原,草甸草原能夠生長很多對水分條件要求較高的優質牧草,所謂「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場景,就是用來形容草甸草原的。在蒙古草原上,草甸草原的牧草產量高達每畝150公斤,而乾草原則為每畝100公斤,至於荒漠草原則更慘,只有20-30公斤。
參考文獻
- ↑ 國內必打卡的6大草原,你喜歡哪一個? ,搜狐,2023-03-22
- ↑ 【知識】森林生態系統的功能與作用 ,搜狐,2023-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