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WZ111重型坦克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60年代初計劃替代IS-2重型坦克的一款重型坦克。111重型坦克是中國將從特殊渠道得來的部分T-10M的數據結合已有的IS-2重型坦克的技術進行開發的,採用濰柴750馬力機械增壓發動機,最終因為諸多技術上的原因,加之當時推崇主戰坦克的世界潮流計劃,在1964年被終止,成為中國對重型坦克曇花一現的嘗試。

目錄

概貌

動力系統計劃採用750馬力柴油機械增壓發動機,行走部分由7個負重輪、4個托帶輪組成,誘導輪在前,主動輪在後。並計劃安裝由60式加農炮改裝的Y174坦克炮,該種坦克在研製時借鑑和利用蘇聯坦克技術和組件,大量的使用了IS-3上的組件和配件。1965年製造了首輛WZ-111重型坦克試驗樣車,但沒有安裝炮塔,取代的是鋼板焊接的艙室配重。到1966年,決定停止重型坦克研製項目[1]

歷史背景

世紀50年代末,中國陸軍最新型的59式中型坦克只是蘇聯T-54A坦克的許可組裝產品,重型坦克也好不到哪兒去,當時只有200輛蘇式IS-2「約瑟夫-斯大林」型坦克。為徹底更新裝甲坦克庫,提高軍隊作戰實力,中國領導人在1959-1960年間計劃同時研製和量產3種坦克,分別替代62式輕型坦克、59式中型坦克和IS-2式重型坦克,其中WZ-111則是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種也是最後一種重型坦克。

研製歷程

中國工程師在研製重型坦克方面並沒有執意研發革命性的全新產品,而是儘可能地多借鑑和利用蘇聯技術。在開始研製WZ-111新式重型坦克時,中國廣泛使用IS-3坦克部件和組件。而在坦克布局上,同樣沒有大的改變,幾乎完全保留IS-3的原貌。當然,WZ-111坦克根據中國軍方的新要求,在結構布局、武器裝備、車載設備等方面也進行了一些適當變化和改進。作為這種借鑑加創新研製方法的成果,WZ-111重型坦克的外形既像蘇聯定型的IS-3,又像新型T-10。在技術方面,中蘇重型坦克同樣也有某些相似之處。WZ-111坦克車體由軋制裝甲鋼板焊接鑄造而成,正面部分從上到下的裝甲鋼板厚度分別為60、120、130毫米。裝甲炮塔前部鋼板厚200毫米,後部厚80毫米,頂甲板厚25毫米,有兩個艙口。

在結構布局方面,中國WZ-111重型坦克的動力傳動室與當時的多數坦克一樣,位於後部。它採用12缸520馬力柴油發動機,可能是蘇聯V-11發動機的仿製品。就是這種選擇最終對WZ-111總體項目產生了非常不好的影響。中國坦克傳動裝置幾乎一成不變地模仿了IS-2坦克。行走部分由7個負重輪、3個托帶輪組成,誘導輪在前,主動輪在後。WZ-111坦克有4名乘員,駕駛員工作位置在坦克前部正中間,另外3人全在炮塔內。瞄準手在坦克炮左側,可使用伸縮式瞄準儀,能通過帶機械和手動傳動檔的遊星齒輪轉動機制旋轉炮塔。炮塔電傳裝置還配備有車長指揮系統,能在車長按下專門按鈕後使主炮向車長觀瞄鏡方向轉動[2]

1960年中國製造出了首輛WZ-111重型坦克試驗樣品。但是這輛坦克沒有炮塔,取而代之的是重量與炮塔相同的平板駕駛室。對於中國重型坦克為何沒有炮塔的原因,有着許多各不相同的說法,其中一個觀點相對較為真實可信。它認為,主要是因為坦克線膛炮炮尾部分尺寸太大,很難使炮塔內部和戰鬥室以應有的形式有效結合為一個整體。因此當WZ-111重型坦克行走部分已經開始試驗之時,炮塔還在研製之中。應當說,這種炮塔最後也未能研製成功。不過,中國WZ-111重型坦克即便是只使用模擬炮塔,其整體性能也並不遜於蘇聯IS-3坦克。中國坦克全重49噸,公路行駛速度35公里/小時,崎嶇地形行程150公里。不過,中國坦克使用520馬力發動機,這在60年代中期很少見,結果導致其功率因數僅為10.4馬力/噸,比蘇聯T-10重型坦克15馬力/噸的相應指標低了許多。中國WZ-111重型坦克的第三個缺陷是車體問題,儘管它與IS-3車體幾乎完全相同,但是當時中國產品的生產質量較低,致使WZ-111裝甲車體的強度沒能達到最初計劃的標準。中方也曾努力提高坦克車體強度,同時進行其他結構上的補充和改進,但是仍然未能達到預期效果。

保存

有一輛安裝了金字塔狀駕駛室的WZ-111坦克底盤在[[中國坦克博物館]]中展出。

視頻

WZ111重型坦克 相關視頻

坦克世界:暴力WZ111百分百擊穿,輸出5500
解放軍帶你了解59式坦克的威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