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食舟中作》唐朝·杜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1] 《小寒食舟中作》是唐代詩人杜甫於大曆五年(770年)漂泊潭州(今長沙)時所創作的一首七律。此詩表現了詩人暮年落泊江湖而依然深切關懷唐王朝安危的思想感情。首聯概括了作者的身世遭遇,頷聯十分傳神地寫出了詩人舟中的所見所感,頸聯寫舟中江上的景物,尾聯總收全詩的思想感情。全詩語言自然凝鍊,風格蒼茫沉鬱。
作品名稱 小寒食舟中作
作 者 杜甫
創作年代 盛唐
作品出處 《杜工部集》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
小寒食舟中作⑴
佳辰強飲食猶寒⑵,隱几蕭條戴鶡冠⑶。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⑷。
娟娟戲蝶過閒幔,片片輕鷗下急湍⑸。
雲白山青萬餘里⑹,愁看直北是長安⑺。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小寒食:寒食節的次日,清明節的前一天。因禁火,所以冷食。寒食節亦稱「禁煙節」「冷節」「百五節」,在夏曆冬至後一百零五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煙火,只吃冷食。
⑵佳辰:指小寒食節。強飲:勉強喝了點酒。
⑶隱:倚、靠。隱几,即席地而坐,靠着小桌几,見《莊子·齊物論》:南郭子綦隱几而坐。「幾」在這裡指烏皮幾(以烏羔皮蒙几上),是杜甫心愛的一張小桌几,一直帶在身邊,在一首詩中還寫道:「烏幾重重縛」(《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意思就是烏幾已經破舊,縫了很多遍了。鶡(hé)冠:傳為楚隱者鶡冠子所戴的鶡羽所制之冠。仇兆鰲註:「趙註:鶡冠,隱者之冠。」清王端履《重論文齋筆錄》卷五:「渾忘憔悴無顏色,翻笑他人戴鶡冠。」鶡,雉類,據說是一種好鬥的鳥,見於《山海經》。
⑷「春水」兩句:春來水漲,江流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蕩起伏猶如坐在天上雲間;詩人身體衰邁,老眼昏蒙,看岸邊的花草猶如隔着一層薄霧。
⑸「娟娟」二句:語含比興。見蝶鷗往來自由,各得其所。益覺自己的不得自由。娟娟,狀蝶之戲。片片,狀鷗之輕。閒幔(màn),一作「開幔」。急湍,指江水中的急流。
⑹「雲白」句:極寫潭州距長安之遠。這是詩人的誇張,實際上長沙距長安也就一千多公里。
⑺直北:正北。亦見「直北關山金鼓震」(《秋興八首·其四》)。朱瀚註:蝶鷗自在,而雲山空望,所以對景生愁。毛奇齡說:船如天上,花似霧中,娟娟戲蝶,片片輕鷗,極其閒適。忽望及長安,驀然生愁,故結云:「愁看直北是長安」,此紀事生感也(《西河詩話》)。
白話譯文
小寒時節,強飲了點酒,吃了些冷食,靠着烏皮幾,席地而坐,烏皮幾已經破舊,縫了很多遍了,頭上戴着褐色的帽子。春來水漲,江河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蕩起伏猶如坐在天上雲間;身體衰邁,老眼昏蒙,看岸邊的花草猶如隔着一層薄霧。見蝶鷗往來自由,各得其所。站在潭州向北直看長安,像是在望天上的白雲,有一萬多里,驀然生愁。
創作背景
這首詩當作於唐代宗大曆五年(770年)春,離杜甫去世半年多。永泰元年(765年),嚴武去世,作者離開成都,失去朝廷官職,生活困頓,四處漂泊。此時作者漂泊停留於潭州(今湖南長沙),正值小寒食節,寫下此詩。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