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歸》唐朝·杜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春歸》是唐代詩人杜甫所寫的一首五言排律。此詩先寫詩人歸來時草堂的情景,再寫詩人賞春的行為,最後寫詩人對生命有涯的解脫之道的理解。全詩情景交融,在寫景上遠近結合,用典極難品味,反映了詩人因往來不定之苦而產生的自傷自解、隨遇而安的思想。
作品名稱 春歸
作 者 杜甫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 《全唐詩》
作品體裁 五言排律
作品原文編輯
春歸
苔徑臨江竹1,茅檐覆地花2。
別來頻甲子3,倏忽又春華4。
倚杖看孤石5,傾壺就淺沙6。
遠鷗浮水靜,輕燕受風斜。
世路雖多梗7,吾生亦有涯8。
此身醒復醉,乘興即為家9。
注釋譯文編輯
字詞注釋
苔徑:長滿青苔的小路。臨:挨近,靠近。
覆:遮蓋。
頻:多次。甲子:這裡指用來記日的干支之一,每六十天一個「甲子」,詩人自離去至歸來相去三年,共十八個「甲子」,所以說「頻」。
倏忽(shū hū):一作「歸到」。春華:即春花。
倚仗看孤石:晉謝安所居的地方,有石一柱,謝安常倚仗相對。杜甫在這句詩里說的即指此。
傾壺:指斟酒。沙:浣花溪有沙。
梗:阻塞。
吾生亦有涯:本自《莊子·內篇·養生主第三》:「吾生也有涯」。涯,窮盡。
乘興:興會所至。
白話譯文
草堂苔徑臨江一邊長滿了竹子,茅檐下面盛開着滿地的鮮花。
離開草堂已經三年,轉眼又到了花開的春天。
獨自倚杖去看孤石,在江畔沙灘傾壺飲酒。
遠鷗浮游觀之似靜,輕燕迎風上下斜飛。
人世間的道路險阻,而我的生命有限。
此身方醒又醉,乘興所往即是我的家。
創作背景編輯
寶應元年(762年)7月,嚴武還朝,詩人自成都送嚴武到綿州後與之分手。接着徐知道在成都作亂,詩人只好避往梓州。次年八月,詩人知道房琯死於閬州僧舍,又赴閬州憑弔,以後便漂泊於閬州、梓州兩地。由寶應元年(762年)離成都,至廣德二年(764年)2月聞嚴武再為成都尹兼劍南節度使,8月詩人又返成都草堂,前後共三年。此詩即詩人返歸成都浣花草堂時所作,藉以抒發往來不定之苦而產生自傷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