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望江南·超然台作》宋朝·蘇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望江南·超然台作》宋朝·蘇軾

《望江南·超然台作》宋朝·蘇軾
圖片來自 微信頭像

[1] 《望江南·超然台作》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此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通過描繪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態的複雜變化,寄寓了作者對有家難回、有志難酬的無奈與悵惘,同時表達了作者豁達超脫的襟懷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的人生態度。全詞含蓄深沉,短小玲瓏,以詩為詞,獨樹一幟,連珠妙語似隨意而出,清新自然,顯示出詞人深厚的藝術功力。

作品名稱 望江南·超然台作

作品別名 望江南·春未老、憶江南·超然台作

作 者 蘇軾 創作年代北宋

作品出處 《全宋詞》

文學體裁 詞

作品原文編輯

版本一

望江南⑴·超然台作⑵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⑶。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⑷,酒醒卻咨嗟⑸。休對故人思故國⑹,且將新火試新茶⑺。詩酒趁年華。

版本二

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注釋譯文編輯

詞句注釋

⑴望江南:又名「夢江南」「憶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段安節《樂府雜錄》:「《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鎮浙日,為亡妓謝秋娘所撰,本名「謝秋娘」,後改此名。」《金奩集》入「南呂宮」。小令,單調二十七字,三平韻。

⑵超然台:築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北城上,登台可眺望全城。

⑶壕:護城河。

⑷寒食:節令。舊時清明前一天(一說二天)為寒食節。

⑸咨嗟:嘆息、慨嘆。

⑹故國:這裡指故鄉、故園。

⑺新火:唐宋習俗,清明前二天起,禁火三日。節後另取榆柳之火稱「新火」。新茶:指清明節前採摘的茶,即明前茶。不同於雨前茶,清明與穀雨之間採摘的茶,稱作雨前茶,比明前茶稍晚,算不上新茶了。

白話譯文

春天還沒有過去,微風細細,柳枝斜斜隨之起舞。登上超然台遠遠眺望,護城河只半滿的春水微微閃動,城內則是繽紛競放的春花。更遠處,家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

寒食節過後,酒醒反而因思鄉而嘆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鄉了,姑且點上新火來烹煮一杯剛采的新茶,作詩醉酒都要趁年華尚在啊。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暮春。朱孝臧校注《東坡樂府》紀年錄:「乙卯,於超然台作望江南。」熙寧七年(1074年)秋,蘇軾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東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舊台,並由其弟蘇轍題名「超然」,取《老子》「雖有榮觀,燕處超然」之義。蘇軾《超然台記》謂:「移守膠西,處之期年。園之北,因城以為台者舊矣。稍葺而新之,時相與登覽,放意肆志焉。」熙寧九年(1076年)暮春,蘇軾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煙雨,觸動鄉思,寫下了此詞

參考文獻